遥感的概念与主要技术简介

2024-05-18 RS 213
A⁺AA⁻

遥感(Remote Sensing),通常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作为一个术语,遥感出现于1962年,而遥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使用,是在1972年美国之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LANDSAT-1)成功发射并获取了大量的卫星图像之后。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与之紧密结合,发展更加迅猛。 遥感技术的基础,是通过观测电磁波,从而判读和分析地表的目标以及现象,其中利用了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即“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所以遥感也可以说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测电磁波,识别物体以及物体存在环境条件的技术。

遥感的概念与主要技术简介

在遥感技术中,接收从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装置叫做遥感器(Remote Sensor),而搭载这些遥感器的移动体叫做遥感平台(Platform),包括飞机、人造卫星等,甚至地面观测车也属于遥感平台。通常称用机载平台的为航空遥感(Aerial Remote Sensing),而用星载平台的称为航天遥感。

按照遥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将遥感分为被动式遥感(Passive Remote Sensing)和主动式遥感(Active Remote Sensing)两种,而每种方式又分为扫描方式和非扫描方式,其中陆地卫星使用的MSS(Multispectral Scanner)和TM(Thematic Mapper)属于被动式、扫描方式的遥感器,而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属于主动式、扫描方式的遥感器。

从遥感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首先,遥感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也就是说,这里的“遥”并非指“遥远”;其次,遥感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研究对象的特征信息;最后,通过传感器装置得到的数据,在被使用之前,还要经过一个处理过程。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遥感数据的处理——通常是图像形式的遥感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纠正(包括辐射纠正和几何纠正)、增强、变换、滤波 、分类等功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取各种专题信息,如土地建设情况、植被覆盖率、农作物产量和水深等等。遥感图像处理可以采取光学处理和数字处理两种方式,数字图像处理由于其可重复性好、便于与GIS结合等特点,目前被广泛采用。

来源: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来源链接:https://www.osgeo.cn/post/4235g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留言咨询
提交留言

您将免费获得

  • 全面诊断

    您将获得专家对您公司申请资质所需条件的全面诊断服务,我们不同于传统代办公司,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浅显的建议

  • 找出疏忽点

    我们在了解您公司的基本情况之后,将挖掘出您公司目前不利于资质申请的疏忽点,还将详细说明您在申请资质时应当改善的确切的事项。

  • 分析需求

    我们通过丰富的从业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确认好符合您实际经营情况的资质需求。

  • 定制方案与报价

    对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将结合您公司目前的情况,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一份资质代办方案及报价单。

获取方案

×
请设置您的cookie偏好
欢迎来到资质参谋
我们希望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网站的安全、高效运转及服务优化,有关我们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决绝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