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李德仁谈及了北斗系统未来的发展。
图源丨中国新闻科技网
01北斗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PNT服务是以提供时空基准的北斗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及其增强系统为主体,协同其他辅助定位导航技术以提升其抗干扰能力和可用性,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 *** 通信手段,向用户提供位置、方向、速度、时间信息和时间同步服务。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然而在今年的二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第13905号行政命令《通过负责任地使用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来增强国家弹性》。该命令基于美国国家基础设施对目前PNT服务严重依赖的担心,开展基础设施对PNT服务的依赖程度摸底,以及PNT服务(部分)丧失工作能力后的国家基础设施运行受阻风险规避能力建设。简而言之,就是要对北斗系统进行限制。
“科学技术是互相借鉴,互相创造的,我们学习了GPS的一些经验,但是我们也根据我们的需要做了创新,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对北斗系统进行创新。”李德仁表示,“为了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北斗下一步要解决的是用低轨运行增强北斗的高轨,让它的精度从现在的2~5米提高到0.2~0.25米,再提高到5个厘米。科学的进步,是靠创造和学习,光学习不行,我们还要创造。”
图源丨中国新闻科技网
02“北斗+”与产业化
北斗的未来应该要做到无处不在,做泛在的PNT。“目前的北斗和GPS定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信号进不了房间,进不了地下,进不了海洋的水下。”李德仁表示。
如果将北斗视为一个基础服务设施,各个产业利用北斗进行实际应用,北斗将产生更大的价值,这就是“北斗+”。以智慧城市为例,北斗在智慧出行的应用有大作用,李德仁对“北斗+智慧城市”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如果使用打车软件,汽车如果安装了北斗系统,那么就可以记录汽车的行动轨迹,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之一时间调集数据。当智能汽车都安装了北斗系统,那么每一部汽车都将成为“数据采集员”, *** 无需再费时费力地搜集数据,可以直接使用用户提供的数据。”
不仅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北斗+描绘的,是充满想象的未来,可以覆盖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未来,我们购买食品、生鲜时,通过应用北斗系统,只需要扫描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这个产品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具体数据,做到全程可追溯。”李德仁举例道。
“所以,北斗是一个数字化的技术,它的想象没有边界。”李德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