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GSIS)2021年第1期将出版专辑Gottfried Konecny 90 years of age and decades of scientific conne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SPRS,以庆祝国际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Gottfried Konecny教授 90华诞并讲述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与中国测绘界的友好联系。本期专辑客座编辑为李德仁院士和Christian Heipke教授。
Gottfried Konecny教授的个人介绍请见
人物| Gottfried Konecny教授:从制图员到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世界大使”的传奇人生
Gottfried Konecny教授除了是世界公认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大使,还是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良师益友。李德仁院士专门撰写了回忆文章Gottfried Konecny: our best friend in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of China,其中详细记载了Gottfried Konecny教授与中国的渊源,他与中国学者跨越国别和意识形态的友谊,以及他为了学科发展壮大和全球学术传播所做的努力。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本篇文章中,李德仁院士将一件件学科历史上的大事件以风趣生动的文笔娓娓道来,更透露了这些事件后鲜为人知的趣事。
如在中国测绘学会回归ISPRS的努力中,Konecny教授曾无意间促成了王之卓先生和他中国台北的学生史惠顺教授在德国汉堡的惊喜相遇;又如Konecny教授为了赶上王之卓教授80岁“金博士”的庆祝典礼,专程从汉诺威打车到柏林等……
(编者:德国人称为“金博士”的荣誉,是专门为获学位50年后仍站在科学之一线的科学家们设立的。)
我们将这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与所有中国测绘遥感人分享,重温历史,不忘初心。
Gottfried Konecny是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界的良师益友
李德仁、朱宜萱、石立特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积极推动中国摄影测量遥感教育事业的发展
康奈斯尼(Gottfried Konecny)1978年之一次访华,专程到武汉拜访王之卓先生。1979年参加了德国测绘代表团访华,1980年应邀到武汉测绘学院开设关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讲座,约两周,主要介绍了他将摄影测量拓展到遥感的一些主要成果,包括他在世界上率先把摄影测量共线方程引入到卫星遥感中去。他讲述了汉诺威大学和德国在区域网平差、数字摄影测量、自动影像相关和遥感应用的一些成果。
之后,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界开始积极接收中国留学生,比如说李克仁、徐永龙、王有年、杨俊、孟立秋,都是最早几个在汉诺威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学生(编者按:这些留学生后来都成为了优秀的教授,其中孟立秋教授被评为德国科学院院士)。在他的指导之下,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
从此,中国的测绘高等教育,特别是摄影测量与遥感走上了一个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康奈斯尼在多次访问俄罗斯和中国后,认为莫斯科测绘学院、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武汉测绘学院是世界上三个更大的测绘教育基地,应当加强合作。因此,他积极推动俄罗斯的拉巴洛夫,时任ISPRS的第二副主席阿马茨亚・派里德(Ammatzia Peled)和李德仁之间的沟通,之后形成了三所高校联盟的3S活动,已连续十年轮流在新西伯利亚、武汉和莫斯科举行,2016年开始拓展到上海同济大学。
4个地方轮流举行,使参加活动的中俄及亚欧美研究生和高年级的本科生每年暑假有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共同促进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推进青年才俊的进步与友谊。
坚决支持中国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的活动
中国其实很早就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的成员国,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测绘学会没有成为ISPRS会员单位。
1980年,康奈斯尼作为ISPRS汉堡大会的主席,他与美国的弗雷德里克・道尔(Frederick Doyle)和法国的让・克鲁塞特(Jean Cruset)等当时ISPRS的几个主要领导人积极推动沟通,使中国大陆与中国台北同仁达成完美的协议:中国测绘学会作为中国的国家正式代表,而中国台北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都可参加ISPRS的活动。
为了汉堡大会能够顺利进行,排位问题十分关键和重要。康奈斯尼当时担心中国大陆和中国台北代表坐在一起不方便,就在排位时将两个代表排在过道两侧。一边是中国代表,另一边是中国台北代表。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中国代表是王之卓先生,而中国台北的代表史惠顺教授竟是王之卓先生的学生,学生见到老师,十分激动,也颇感幸运。大家对康奈斯尼对中国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
由此,中国作为会员国,又顺利的回到了ISPRS。在1988年ISPRS京都大会上,德国代表团又支持李德仁当选1988-1992年度第三委员会主席,之后又在ISPRS华盛顿大会上当选1992-1996年度第六委员会主席;再后来是陈军当选第四委员会主席;继而又支持中国申办并获得2008年ISPRS大会主办权。
因此,中国测绘学会在ISPRS的活动能这么顺利,与康奈斯尼等一大批国际友人的操心、关心和智慧是分不开的。现在,中国已成为ISPRS的活动生力军。
有力推动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研究追赶世界水平
康奈斯尼和阿克曼(Fritz Ackermann)等一些老专家,积极的介绍德国和和美国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德国的MOMS计划,是想在火星上发一个摄影测量的相机,德国的几个研究所都参加了这个计划。他们把经验介绍给中国,我们学习了MOMS计划,之后给中国 *** 提出建议,才有中国的资源三号三线阵测绘卫星的成功研制。
康奈斯尼对全球1:50000测图一直非常关注。他认为,我们测绘人应该要解决全球1:50000地图没有全覆盖的问题,因此他积极支持联合国的行动,为推进全球1:50000的测图工作开展了许多研究。
在他的鼓励之下,我们也利用中国的资源三号卫星,开展了全球1:50000,自动测图的任务,现在,每年可完成3000万平方公里。康奈斯尼最初的理想正在逐步被实现。
康奈斯尼和雅可布森(Jacobson)等多年以来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研究,也促进了中国的高分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由14颗高分卫星组成的中国计划。截止2020年,这14颗卫星将全部上天。
与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界友谊长青
康奈斯尼从1978年首次访问中国以来,几乎每年都要到中国来访问或者参加学术活动。王之卓先生80岁、90岁的纪念活动,王之卓编著的《摄影测量原理》的英文版全球发布活动,在中国举行的各类ISPRS活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活动,西部测图的专题活动等等,他都积极参与。
康奈斯尼(左)参加王之卓先生(中)90大寿庆祝典礼
2006年,在成都举行西部测图学术报告会,会后由国家测绘局组织外国专家去 *** 考察。由于康奈斯尼的体检没有通过,当时的 *** 之行留下了遗憾。但是他访问中国 *** 的愿望一直铭记于心,终于在医生儿子的陪同下,于85岁高龄之时进藏圆梦。
直到89岁高龄,在女儿的陪同下,他仍然坚持参加了2019年11月在桂林理工大学举行的大数据研讨会,并为学生们讲授如何撰写科技论文。
对此,向以康奈斯尼为代表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的元老们对中国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并祝康奈斯尼健康长寿。
1988年,李德仁担任ISPRS第三委员会主席的时候,当时的中国国力不强, *** 只能支持每年出国开会一次。康奈斯尼为了解决李德仁参加国际活动的经费问题,专门在德国申请了一个基金项目,每次李德仁出国开会的费用就去他那里报销,并同时到汉诺威大学作场报告,解决了李德仁当年参加ISPRS活动的实际困难,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学者走上国际舞台。
康奈斯尼还在德国为王之卓先生80岁金博士在柏林工大举办了一次庆祝活动。当时由于天气大雾,飞机无法起飞。他专门乘坐出租车从汉诺威赶到柏林参加活动,之后又赶回汉诺威为王之卓、张祖勋和李德仁的到访做准备。充分体现他对中国学者的深厚友谊。
1984年,康奈斯尼热情邀请张祖勋从中国到汉诺威大学访问,也把在斯图加特大学学习的李德仁邀请过来一起,组织了一次中国德国学者的交流。
记得1991年9月份李德仁、朱宜萱从苏黎世访问汉诺威大学时,康奈斯尼教授热情接待,亲自带领参观研究所,指着1903年德国制造的世界上之一台全能立体测图仪讲解。这一次康奈斯尼还报销了二人往返苏黎世的路费。
中国有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中国国力强大了一些,也是我们为世界各国老朋友,为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贡献更大力量的时候了。
今年是康奈斯尼教授九十大寿的喜庆年,我们祝他及老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长寿,永远快乐!
更多内容,请见️️️https://www.tandfonline.com/toc/tgsi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