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海洋测绘知识大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洋测绘技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目录一览:
测绘科学的学科介绍
大地测量学:测绘学和地学领域的基础性学科
(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是为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提供空间位置、高程以及重力等方面的起算依据。它由相应的参考系统及其相应的参考框架构成。提供空间位置起算依据的是大地测量参考系统和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国际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在采用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和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近十年来,我国也在利用空间观测技术,建成了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并完成了该网与全国天文大地网的联合平差工作,使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即CGCS2000)不仅有明确的定义,而且具有高精度的参考框架。
我国的高程基准采用1985黄海高程系统,基准是青岛水准原点及其高程值。其参考框架则为国家一、二等水准网。高程基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海拔高程(正高或正常高)的起算面,我国采用CQG2000似大地水准面。关于重力基准,国际上有波茨坦重力系统和国际重力标准网(IGSN71)。我国目前采用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作为重力基准。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GPS系统美国已制订出到2020年的“GPS现代化规划”。其实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即“ *** ”政策:一是保护(Protection);二是阻止(Prevention);三是保持(Preservation)。欧洲空间局( ESA) 已经最终确定了包括30颗Galileo卫星的空间构形和相应地面控制站布设的最有效的方案。同时确定了Galileo和外部系统的关系。预计2010年以后系统投入正式运行。俄罗斯目前正在着手GLONASS系统维护与更新建设工作,并进行了整体规划,开发新一代GLONASS-M卫星,增长卫星寿命和提高卫星性能,使星座卫星数量达到24颗。我国正在发展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星座设计考虑到准备向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过渡。
GPS技术的定位 *** 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可以利用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局(IGS)预报的GPS卫星的精密星历或事后的精密星历作为已知坐标起算数据,同时利用某种方式得到的精密卫星钟差来替代用户GPS定位观测方程中的卫星钟差参数,这样用户利用单台GPS双频双码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在数千平方千米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都可以2~4dm级精度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或以2~4cm级的精度进行快速的静态定位。二是 *** RTK,它是在较大的区域内建立多个坐标已知的GPS基准站,对该地区构成网状覆盖,并以这些基准站为基准,计算和发播相位观测值误差改正信息,对该地区内的卫星定位用户进行实时改正的定位方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已经利用 *** RTK技术建立了区域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多频组合、多卫星系统集成的卫星导航定位已成为当今国际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研究开发热点。
(三)地球重力场理论研究与大地水准面精化
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可以用地面已知的重力异常观测值解算出来。目前建立地球重力场模型多采用卫星重力法,一是观测人造卫星轨道对参考(正常)轨道的摄动,这可以是由地面观测卫星轨道摄动,也可以是由一颗高轨卫星(如GPS卫星)对低轨卫星(如CHAMP卫星)观测轨道摄动,然后根据卫星轨道摄动理论及其观测数据求解位系数;二是利用同一低轨上两颗卫星(如GRACE卫星)的相互跟踪,测出星间距离变化量,反演地球重力场的位系数;三是在低轨卫星中装有重力梯度仪(如GOCE卫星),直接测出卫星轨道上的重力梯度,以此求解位系数。
确定大地水准面,一般还是解算适合某一区域或国家的相对大地水准面。现在国内外最常用的更好的一种求解重力大地水准面的 *** 就是移去——恢复技术。另外通过GPS的大地高和精密水准测量可以直接观测到大地水准面差距。为了最终获得一个既有高精度,又有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可将高分辨率的重力大地水准面拟合到高精度GPS水准求得的大地水准面上。近年来,我国建立了全国和许多省、市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似大地水准面,其中有的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度可达到cm级,分辨率可达到2’30”×2’30”。
(四)地壳运动监测与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
随着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地表可观测的覆盖面的扩大和精度的提高,研究对象由局部(如断层)扩展到地区(如板块)及至全球。目前我国的地壳运动监测与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实践成果。求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及其水平应变率场;建立了中国大陆的二维DFEM模型;求解了五个主要板块的绝对和相对板块运动参数;得到了实测的板块运动模型GVMI。另外对我国某些区域如鄂尔多斯地块、青藏高原、川滇地区、华北地区等的地壳运动和昆仑山口MS8.1级地震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基于电子计算机的现代图象信息学科
(一)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1.新一代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平台
我国正在着手建立新一代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平台,出现了刀片集群处理系统。它是由高性能刀片式计算机系统、磁盘阵列、后备电源等组成,是以最新影象匹配理论与实践为基础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摄影测量流程,集生产、质量检测、管理为一体,可以进一步提高数字摄影测量的生产效率。
2.基于DGPS/IMU组合导航技术和LIDAR激光雷达扫描技术的摄影测量
利用在飞机上装载差分GPS和IMU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可以获取摄影相机的外方位元素和飞机的绝对位置,实现定点摄影成像和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对地直接定位。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种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于一身的对地观测系统,能直接获取真实地表的高精度三维信息。我国集中在地表信息的获取、数据处理、与遥感影象及其它技术的整合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
3.航空数码相机的应用技术
数码相机的更大优势在于不增加飞行成本的大重叠度(例如80%以上)影象获取能力,能大幅度提高影象匹配及三维重建(或立体测图)的精度和可靠性,并制作真正射影象。在我国已自主研发出大幅面数码相机。
4.数码城市建模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从大比例尺的航空影象获取城市房屋真三维模型是实现三维城市建模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是利用低空飞行平台作为传感器载体,将数码相机安装在可以旋转的平台上,分多条航带拍摄城区影象,再结合地面车载或手持数码相机拍摄的影象进行整体处理,生成建筑物立面影象拼接图等产品,满足数码城市和三维场景可视化的需求。
5.稀少或无地面控制的卫星影象对地定位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 *** 已经广泛用于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象的几何处理中,大量研究集中在稀少控制点和无控制点条件下如何提高影象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在我国西部至今尚有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没有1:5万地形图。我国将采用航天遥感、数字航空摄影、航空航天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测绘等现代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手段进行西部测绘工程。
(二)航天遥感测绘技术
1.航天遥感数据的获取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五个遥感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系列,开始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2.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和多源遥感影象融合技术
利用高光谱影像进行自动目标检测与识别是遥感信息处理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例如在一个复杂的未知背景中,因为人工目标与背景的光谱响应不同,且其尺寸相对很小,所以可将其视为异常目标。在没有足够多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如何从高光谱影像中检测这一类目标,我国有许多研究成果。
任何来自单一遥感器的信息都只能反映地物目标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数据融合技术一方面可有针对性地去除无用信息,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又能将海量多源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中起来,融合在一起,便于各种信息的特征互补,减少识别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3.遥感影像与GIS的集成化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分析和显示空间数据的系统,而遥感影像是空间数据的一种形式,类似于GIS中的栅格数据。因而,很容易在数据层次上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集成,目前已在软件上实现了。
4.遥感数据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开展了目标辐射特性、大气传播模型、反演 *** 和辐射定标以及在INSAR 和D-INSAR *** 、成像光谱仪数据处理、遥感中的空间推理、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等领域的遥感数据处理的基础研究。
在遥感应用研究方面,我国在日常的天气、海洋、环境预报及灾害监测、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作物估产、国土普查、荒漠化监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及国防等方面研制了一些遥感数据处理的新 *** 和新系统。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学:以图形和数字形式传输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学科
(一)计算机数字化方式的地图制图生产
地图制图生产实现了由传统的手工地图制图技术向现代计算机数字制图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地图制图和出版的数字化与一体化已成为中国地图制图生产的基本技术手段,彻底改变了地图制图技术的落后状况,增强了地图制图与出版的科学性。
(二)多样化的地理信息服务形式
我国的GIS软件由2004年的51个增加到2005的66个,GIS产品种类从开始主要是综合性GIS基础平台软件,发展到现在的基础平台软件、应用开发平台软件、专项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系列产品。各种专业应用GIS中的电子地图、多媒体电子地图、 *** 电子地图、移动设备导航电子地图等多种地图可视化系统应运而生,用户范围也更加大众化。
(三)地图自动制图综合研究
我国在解决自动综合的许多难题方面取得了充分体现自主创新精神的优秀成果,为电子计算机按照模型来模拟人在制图综合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比较客观和正确地反映了人脑思维特点。尽管计算机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模拟在制图综合过程中人脑思维的过程,但可以更大限度的逼近这个目标。
(四)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与数据质量控制
主要探讨和研究引起GIS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原因和表现、GIS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处理 *** 、GIS分析处理过程中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传播机理等,例如,基于Web Service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系统,数字高程模型(DEM)的不确定性等成果在深化GIS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五)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用化
对于虚拟地理环境,现在注重研究构建统一的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系统框架,目的是实现不同类型仿真系统间的互操作和部件的重用,体现了层次化、抽象的数据类型、隐含激活及支持分布式的特点。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中场景的建模和控制的深入研究,使系统具有真正意义的分布性、3维性、交互性,多媒体集成性和境界逼真性,从而更接近实用。
(六)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研究
近年来,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其算法研究方面,如针对目前忽视GIS数据库中存在的小部分新颖的、与常规数据模式显著不同的新的数据模式的情况,给出了空间离群点检测算法。
(七)地球空间信息网格技术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或测绘科学技术领域提出了空间信息网格,它实质上是网格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在我国对它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
(八)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理论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中除了地图投影、地图综合和地图符号等传统理论外,又增加了如地图空间认知理论、地理信息传输理论、地图视觉感受理论等现 *** 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工程测量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测绘科学技术应用学科
(一)精密大型工程测量新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类型工程控制网。特别是随着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工程控制网从二维发展到三维,彻底改变了传统工程控制网的缺陷。在精密大型工程测量中高精度实时RTK技术用于施工放样。并结合工程特点设计和制造出一些专用的仪器和工具,使众多学科技术在施工测量中渗透与融合,并在施工测量中得到应用。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二)数字城市与工业信息系统
当前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竣工图、地下管网图、导航电子地图等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测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测图系统。这些测图系统与常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接口,实现了野外采集数据与GIS数据间的交换,使野外数字测图系统成为GIS系统前端数据获取的一个子系统。现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正在推行三维规划和三维设计;房地产业在网上推行三维立体房销售;导航电子地图也出现三维导航地图。这些都对测绘提出绘制三维现状图的要求。全面应用数字测图技术,发展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制图系统,对于大型工程建设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存档,提供高质量、多形式的空间基础信息支持。
全国省会以上城市和部分地级市都建立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市政设施现代化管理越来越重要,现在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市政设施现代化管理中的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的研究,将市政设施信息按网格建库进行管理,并进行动态变化监测。
(三)变形监测技术
变形监测,是为了保证构筑物在施工、使用过程中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所必须进行的测量工作。现在超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地库等工程不断出现,变形监测精度要求也很高,一般都在1mm左右,有的要求亚毫米。其数据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反映变形量与变形因子的数学模型,对引起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还要对变形趋势进行预报。现代变形监测往往是将现代大地测量仪器和空间技术、激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连续、动态、实时、自动化监测,具有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自动数据处理、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报表。
(四)工业测量技术
现代工业生产要求对产品的设计、模拟、生产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等进行快速的,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并给出复杂形体的数字模型或运行轨迹等,因此,兴起了为工业生产服务的测量技术。其手段和仪器设备,主要是以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摄影仪或显微摄影仪、激光扫描仪等传感器在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形成的三维测量系统。这些技术的引进,使工业现场精密测量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
(五)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地下管线探测、检测与评估技术为摸清城市已有地下管线的现状,以及评估地下管线的风险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和有效的手段。非金属管线探测技术中的探地雷达弥补了常规地下管线探测仪在探测非金属地下管线方面的缺陷,已成为探测非金属地下管线的重要技术 *** 之一。电子标识器的使用为探测非金属地下管线提供了一种新的 ***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由原来孤立的系统建设模式,逐步发展成为充分整合城市已有的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
海洋测绘学:海洋空间的测绘科学技术学科
(一)海道测量
在海洋测深过程中,为解决回声测深仪波束角效应使记录的测深图象失真问题,提出了波束角效应的改进模型及其改正算法。针对多波束测深数据集,采用改进的距离反比权重算法和多细节层次模型技术来建立海底数字地形模型(DTM)。应用双频GPS动态后处理高精度定位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GPS无验潮海洋深度测量作业模式,显著提高水深测量成果的精度。
(二)海洋重力场与磁力场测量
有关海洋重力的确定,首先研究了建立我国陆海新一代平均重力异常数字模型问题:基于重力场的频谱理论,给出了扰动引力在全球平均意义下的功率谱表达式;推导了垂线偏差同大地水准面差距偏导数的转换公式;推导了水平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级数解。
对海洋磁力测量的研究,从磁偶极子磁场出发,推导出一个简单的测线间距计算公式。基于磁力线定义和均匀磁化球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推导出一个简单的磁力线簇公式。以陆用地磁日变站为基础,结合DGPS系统和浮标技术,自行设计开发数据实时采集与传输系统。采用布设海底地磁日变观测锚系的技术 *** ,解决了远海区磁测日变改正观测资料问题。
(三)空基海洋测绘技术
首先重点研究了利用有理函数模型实现高分辨率卫星CCD影象的单片定位的 *** ;其次提出了一种遥感图象半自动提取建筑物的 *** ;第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小波高频特征系数的高光谱遥感影象亚像素目标识别 *** ;第四针对IKONOS高分辨率卫星影象处理中的不适应性,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细致的图象融合 *** —自适应小波包分析法;第五从测高卫星飞行轨道的规律出发,提出了采用“距离加权平均”计算正常点海面高的新 *** ;第六研究了观测卫星的选择对基线解算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基线解算质量的人工选星的基线处理 *** 。
(四)海图制图与海洋地理信息工程
首先提出了基于Circle原理和“优胜劣汰”思想的地图综合新算法;其次探讨了数字测图中的坐标变换 *** ,总结了一套作业思路和 *** ;第三提出了基于Flash技术制作多媒体电子地图的解决方案及实现过程;第四研究了一种由计算机自动生成Delaunay三角网的增点生长构造法;第五实现了MapInfo图形数据在IE中的显示与浏览,从而验证了用VML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可行性;第六建立了计算机海图档案系统。
关于海洋的地理小知识
1.急需十条关于海洋的小知识
1.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其实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紫光的波长最短,反射最强烈,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
另外,由于太阳时而隐没在云层之中,时而透过云层放出光芒,海洋的颜色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海洋的颜色还取决于太阳离地平线的高度。
2.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陆地上有的基本都有
3.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藻类、苔藓、蕨类、少数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除了部分节肢动物)、两栖类的幼体、部分哺乳类
基本就这些
2.关于海洋的知识
1、海洋蓝色原因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所组成。这七种光线波长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束。
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光束射入海水后,先后被逐步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青光束射入海水后,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细的、悬在海洋里的浮体,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
特别是海水对蓝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处越有更多的蓝光被折回到水面上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蓝色。
2、海洋里的矿物质
稀锰结核、石油、海底热液矿藏、镍、铜、钴、盐。
3、海洋动物
光照区:(水面至水下200米)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海藻以及珊瑚礁生物动物中除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外,还有大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水母、头足类等,以及海洋爬行动物、海鸟等
弱光区:(水下200米至1000米)生物多数长有大大上午眼睛和发光器官,还有一些动物白天躲在弱光区,夜间则到浅层水域去寻找食物。
深海区:(水下1000米以下)太阳的光线从来照不到这里,终年漆黑一片,也少有沉落的食物,在更深的海下就很少有动物能够生存。
扩展资料:
海洋动物划分:
1、按生活方式划分
海洋动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动物、海洋游泳动物和海洋底栖动物三个生态类型。
2、按分类系统划分
海洋动物共有几十个门类,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三大类。
海洋无脊椎动物,占海洋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最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等。
海洋原索动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等。
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依赖海洋而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海洋
搜狗百科-海洋动物
3.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海和洋的区分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4.关于海底的资料少点
海底大陆架大陆架是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原来沿海的平原被海水淹没了,就成为大陆架浅海。大陆架浅海环绕陆地像一个花环,但它总的面积有 27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非洲大陆的面积。中国的渤海、黄海及东海的大部分,都在大陆架上。我们吃的鱼虾等海产品,主要是从大陆架浅海捕到的,大陆架浅海的水产品占整个海洋水产品的80%。大陆架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约占全世界的1/3。而陆地上许多石油矿,也是在大陆架海底环境中生成的。 秀美的浅海风光 。
海底扩张到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家们才能用先进的技术测绘出海底世界。测绘结果显示:海底有座相当高耸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脉”,绵延约83683.6千米,穿过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断裂谷,断裂谷里不断地冒出岩浆,岩浆冷却后,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脉,这个过程就叫海底扩张,而这些新生的海底山脉则称为海岭。由于断裂谷里添了新岩石,断裂谷两边的岩石就逐渐远离了洋脊中央。所以,距离“山脉”越远的岩石就越古老。当海岭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后,断裂谷的岩浆还会继续喷出,它们起着“传送带”的作用,把一条条新海岭从地壳岩层中推送出来,同时又把它们慢慢地从地壳岩层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达到新生和消长的平衡。
5.初中地理,关于陆地和海洋的知识有哪些
1.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 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而是就是陆地。
3.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变化。
6.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7.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6.关于海洋的资料
世界更大的海洋。
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6624.1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3。从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峡,跨越纬度135°,南北最宽15500公里。
在太平洋水系中,最主要的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河流。美国电视剧《太平洋》是一部二战系列短剧,由HBO制作。
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海岸至亚洲的马来半岛,东西最长21300公里。包括属海的体积为71441万立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69618.9万立方千米。
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939.5米,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4187.8米,已知更大深度11,034米,位于马里亚纳海沟内。北部以宽仅102公里的白令海峡为界,东南部经南美洲的火地岛和南极洲葛兰姆地(Graham Land)之间的德雷克(Drake)海峡与大西洋沟通;西南部与印度洋的分界线为︰从苏门答腊岛经爪哇岛至帝汶岛,再经帝汶海至澳大利亚的伦敦德里(Londonderry)角,再从澳大利亚南部经巴斯海峡,由塔斯马尼亚岛直抵南极大陆。
由于地球上主要山系的布局,注入太平洋河流的水量仅占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总水量的1/7。 太平洋海盆可画为三个区。
1.东区︰美洲科迪勒拉(Cordillera)山系从北部阿拉斯加起,向南直抵火地岛,除了最北、最南段峡湾海岸的岛群以及深入大陆的加利福尼亚湾之外,海岸平直,大陆棚狭窄,重要海沟北有阿卡普尔科海沟,南有秘鲁-智利海沟。2.西区︰亚洲部分结构复杂,海岸曲折,大陆东缘有突出的半岛,岸外有一系列岛弧,形成众多的边缘海。
从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群外缘有一系列海沟,北有堪察加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南有东加海沟、克马德克(Kermadec)海沟等。
3.太平洋中部是面积宽广的海盆,是地壳构造最稳定的地区,海水深度一般在4,570公尺(15,000尺)左右。西经150°以东为东太平洋海盆,从中美地峡经科科斯(Cocos)海岭至加拉帕戈斯群岛一线以南是秘鲁-智利海盆和东南太平洋海盆。
再向南越过东南太平洋海隆即为太平洋-南极洲海盆。这一海盆与西经150°之间的地区为太平洋-南极洲海岭。
西经150°~180°,自东而西有太平洋中央海盆、马里亚纳海盆和菲律宾海盆;在新西兰与东澳大利亚之间为塔斯曼(Ta *** an)海盆,向南为麦加利(Macquarie)海岭,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水下界线。 太平洋岛屿众多,主要分布於西部和中部海域,按性质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大类。
大陆岛一般在地质构造上与大陆有联系,如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等。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
太平洋中部偏西广大海域,自西向东有三大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里尼西亚。其中美拉尼西亚群岛多为大陆岛,玻里尼西亚群岛的夏威夷群岛是著名的火山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几乎都是珊瑚岛。
太平洋由于面积广阔,水体均匀,气候有利于行星风系的形成,特别是南太平洋更为突出。北太平洋情况不同,东西两岸差异悬殊,以俄罗斯东海岸的严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和的冬季对比最为鲜明。
信风带位于东太平洋南北纬30°~40°之间的副热带高压中心和赤道无风带之间。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辐合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两个风带气温、湿度相差悬殊,极地东风带锋面甚为猛烈,冬季尤为突出。西太平洋(北纬5°~25°)菲律宾以东、南海和东海洋面上,夏秋之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产生超低压中心,形成猛烈的热带风暴,即台风。
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北太平洋气流向大陆运动,冬季情况完全相反,形成广大的季风气候区。北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比南太平洋高,这是因为南太平洋水域更广阔,并受南极地区冰山及冷水团的影响。
信风带的海水含盐度比赤道地带低。赤道附近含盐度小於34;最北部海域含盐度更低,小于32。
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风影响下自东向西运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南、北赤道暖流之间的中轴线上产生相反的赤道逆流,从菲律宾东岸流向厄瓜多尔西岸。
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附近转北流向日本东面,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称对马暖流。黑潮在东经160°附近转向东流,称北太平洋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向东运动,到北美洲西海岸转向南流,称加利福尼亚寒流。这样形成北太平洋环流。
此外,白令海海流向南流,称为堪察加寒流,又称亲潮,流向日本本州岛东面,在北纬36°附近与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所罗门群岛之后,向南流成为东澳暖流,折向东卷入西风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纬45°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经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鲁寒流。
这样形成南太平洋环流。 太平洋资源丰富。
西太平洋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是重要的渔场,出产鲱鱼、鳕鱼、金枪鱼、蟹等。北美西海岸的哥伦比亚河以出产鲑鱼著名。
海底有大量的锰结核,海水可提取海盐、溴、镁等。大陆棚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加利福尼亚南部海域、黄海、东海以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南部等海区。
西太平洋沿岸很早就是具有高度文化的地区。但是欧洲人直到16世纪才开始。
7.关于海底的资料
指海洋的深水下面,海水和陆地的接触面。海洋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
中文名
海底
海洋面积
362,000,000平方公里
占地球表面比
71%
占地球水量比
97%
目录
1摘要
2海底信息
1摘要编辑
指海洋的深水下面,海水和陆地的接触面。[1] 海洋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学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即南极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2]
2海底信息编辑
海底[3] hǎi dǐ
英文【Seabed】
海底大陆架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原来沿海的平原被海水淹没了,就成为大陆架浅海。大陆架浅海环绕陆地像一个花环,但它总的面积有 27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非洲大陆的面积。中国的渤海、黄海及东海的大部分,都在大陆架上。
我们吃的鱼虾等海产品,主要是从大陆架浅海捕到的,大陆架浅海的水产品占整个海洋水产品的80%。
大陆架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约占全世界的1/3。而陆地上许多石油矿,也是在大陆架海底环境中生成的。 秀美的浅海风光 。
海底图片[4]
海底扩张
到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家们才能用先进的技术测绘出海底世界。测绘结果显示:海底有座相当高耸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脉”,绵延约83683.6千米,穿过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断裂谷,断裂谷里不断地冒出岩浆,岩浆冷却后,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脉,这个过程就叫海底扩张,而这些新生的海底山脉则称为海岭。由于断裂谷里添了新岩石,断裂谷两边的岩石就逐渐远离了洋脊中央。所以,距离“山脉”越远的岩石就越古老。
当海岭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后,断裂谷的岩浆还会继续喷出,它们起着“传送带”的作用,把一条条新海岭从地壳岩层中推送出来,同时又把它们慢慢地从地壳岩层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达到新生和消长的平衡。
8.海洋知识
更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jnlydaisy 海洋生物知识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了四分之三左右。
在神秘和广阔的海洋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海龟是现在海洋世界中体型更大的爬行动物。其中体型更大的要数棱皮龟了。
它更大体长可达2.5米,体重约1000公斤,堪称海龟之王。•小丑鱼是一种热带咸水鱼。
•已知有28种,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带毒刺的海葵保护小丑鱼,小丑鱼则吃海葵消化后的残渣,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
•蝴蝶鱼体型较小,长度很少超过20厘米。游动姿态像蝴蝶,色彩鲜艳,所以得名蝴蝶鱼。
七彩神仙鱼•七彩神仙鱼别名铁饼、七彩燕。体色随着光照产生变化,光线暗时体色深暗;光线明亮,色彩就艳丽丰富,条纹满身。
轻盈飘逸的水母在那蔚蓝色的海洋里,栖息着许多美丽透明的水母,它们一个个像降落伞似地漂浮在大海里,婀娜多姿的容貌使人赞叹不绝。在海洋里,见到这些水母可千万别动手触摸,否则会被其带毒的刺胞蜇伤,甚至丧命。
蓝鲸蓝鲸是人类已知的世界上更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目前捕到更大蓝鲸长33.5米,体重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
兽中之“王”——蓝鲸分身有术的海星海星的体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体色也不尽相同,几乎每只都有差别,最多的颜色有桔黄色、红色、紫色、黄色和青色等。海星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再生。
海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
海洋测绘技术有哪些
海洋测绘技术有哪些
1、海港工程测量
海港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的测量。为海港工程建设提供资料,保证工程按设计竣工和进行有效的管理。
2、军事海洋测绘
为满足国防建设和军队作战需要,研究对海洋和江河湖泊水域及其沿岸地带进行测量和制图的理论和技术。军事测绘学的组成部分。其成果主要为作战、训练、航行安全和海洋军事工程的建设提供保障,还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军事海洋测绘主要包括海洋大地测量、海道测量、海底地形测量和海图制图。
3、海道测量
为保证舰队战斗行动和航行安全对海洋和江河湖泊所进行的测量和调查。包括港湾测量、沿岸测量、近海测量和远海测量。获得的各种资料主要用于编制航海图。
4、测深仪器
测量地球表面水体深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海洋测量和海洋考察工作中。有测深杆、水铊、回声测深仪、多波束测深系统、遥感测深系统和磁测深系统。
5、水声定位系统
使用水下声标(应答器)测定舰船或其它目标相对位置的系统。由固设于海底的水下声标和船上的换能器、接收发射机及其终端所组成。具有携带方便、独立使用和定位精度较高等优点。主要用于海洋大地测量和海洋工程测量,也可用于扫布雷和打捞定位。
6、海底地形测量
测量海底起伏形态的 *** 。是陆地地形测量在海洋上的延伸。其内容包括获取海底地貌形态信息,探测海底沉积物的分层结构,收集露出水面、悬浮水中或固定于底土的植物等,为编制海底地形图提供基本资料。
7、海洋重力测量
利用海洋重力仪测量海区重力加速度值的 *** 。它是海洋大地测量的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内容之一。为保障远程武器的发射,海洋资源开发和地球引力场的研究提供重力资料。海洋重力测量分为海底重力测量和船上重力测量两种 *** 。
测绘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你好,测绘学分为大地测量、海洋测绘、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航空摄影、遥感和摄影测量、地图制图、GIS、导航地图制作、 *** 地图服务12项业务,各项业务偏重点有所不同,但其中基础性的知识包括:测绘基础理论学习、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具体项目的实施等。
希望可以帮到你
测绘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
基础知识测量工作中,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坐标和高程来表示(确定)的。表示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常用坐标有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小范围内也可用极坐标;高程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也称海拔。
目前,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1985年决定采用新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高程起算面,称为“1985年黄海高程系”。之前,我国曾以天津大沽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距离、水平角及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几何要素,则距离测(丈)量、水平角测量及高程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本着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则,现重点学习距离丈量、普通水准测量(高程、视距、断面测量)。
测绘的种类
1、大地测量。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地面点的几何位置的理论和 ***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各个分支的理论基础,基本任务是建立地面控制网、重力网,精确确定控制点的三维位置,为地形图提供控制基础,为各类工程施工提供依据,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以及变化,地壳形变及地震预报提供信息。
2、普通测量。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理论和 *** 。局部区域是指在该区域内进行测绘时,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把它当作平面处理,而不影响测图精度。
3、摄影测量。研究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物体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理论和 *** 。
按距离分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影测量、地面影测量、近景影测量和显微影测量:按技术处理 *** 不同可以分为:模拟法影测量、解析法影测量和数字影测量。
4、工程测量。研究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 *** 。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在工程运营阶段对工程进行形变观测和沉降监测以保证工程运行正常。
按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矿山工程测量、铁路工程测量、公路工程测量、输电线路与输油管道测量、桥梁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等。
5、海洋测绘。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研究海洋地位、测定海洋大地水准面和平均海面、海底和海面地形、海洋重力以及海洋磁力、海洋环境等自然和社会信心的地理分布及其编制各种海图的理论饿技术的学科。为舰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主要海洋测绘 *** 有哪些?
测量 *** 主要包括海洋地震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底热流测量、海洋电法测量和海洋放射性测量。因海洋水体存在,须用海洋调查船和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快速的连续观测,一船多用,综合考察。基本测量方式 包括:路线测量。即剖面测量。了解海区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面积测量。按任务定的成图比例 尺,布置一定距离的测线网。比例尺越大,测网密度愈密。在海洋调查中,广泛采用无线电定位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 系统。 海洋测量的对象是海洋,而海洋与陆地的更大差别是海底以上覆盖着一层动荡不定的、深浅不同的、所含各类生物和无机物质有很大区别的水体。由于这一水体的存在,使海洋测量在内容、仪器、 *** 上有如下明显不同于陆地测量的特点:由于这一水体,使目前海洋测量只能在海面航行或在海空飞行中进行工作,而难以在水下活动。因而在海洋水域没有居民地,也没有固 定的道路网,除浅海区外,也没有植被。因此海洋测量的内容主要是探测海底地貌和礁石、沉船等地物,而没有陆地那样的水系、居民地、道路网、植被等要素,而且海底地貌也比陆地地貌要简单得多,地貌单元巨大,很少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但这并不是说海洋测量比陆地测量要简单得多,相反,海洋测量在许多方面比陆地测量要困难。
首先,水体具有吸收光线和在不同界面上产生光线折射及反射等效应,在陆地测量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在海洋测 量中使用很困难,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测量只局限在海水透明度很好的浅海域。海洋测深主要使用声学仪器。但 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随海水的物理性质,如海水盐度和温度等的变化而不同,这就增加了海洋测深的困难。其次,由于水体的阻隔,肉眼难以通视海底,加上传统的回声测深只能沿测线测深,测线间则是测量的空白区,海底地形的详测需要进行加密,或采用全覆盖的多波束测深系统,这就会大量地增加测量时间和经费。
海洋测绘知识大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海洋测绘技术、海洋测绘知识大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