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同济大学在全国高教系统中首开测量系科,开始大地测量与摄影测量教育,但发展比较缓慢。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 *** 重视、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建设对摄影测量与遥感专门人才的广泛需求,推进了我国摄影测量学科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学科实现了由单一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集成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发展,教育层次由专科发展到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教学内容由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课程教学发展到以专门的专业、系和学院为单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和健全的教育体制。
萌芽与起步
1904年,清朝 *** 在北京建立了京师陆军测绘学堂,开始了中国近代测绘教育。1932年,同 济大学在工学院内增设测量系科,开始大地测量与摄影测量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一时期,摄影测量等相关测绘教育教材主要以引用外文教材为主,直到王之卓、夏坚白、陈永 龄三位教授合作编著了《航空摄影测量学》《测量平差法》《大地测量学》《实用天文学》4本测绘专著,才形成中国人自己编著的之一套用于大专院校的完整测绘科学教材。
发展与调整
1956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正式成立,合并了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和青岛工学院的相关测量专业。1959年1月,西南交 通大学在铁道建筑专业内设铁路航测专门化方向,率先在我国交通领域建立了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教育方向。1950年至1956年间,当时全国航空摄影测量及相关专业,共计 培养本科生403人,专科毕业生1760人。 这一阶段在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王之卓院士的带领下,摄影测量学科和专业建设开始发展。他在武汉测绘学院主持 建立航空摄影测量专业,编写航测新技术讲义,开设航测新技术课程,首次利用自主编写的教材开始航空摄影测量系统教育,指导制定了航带法与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方案。同 时,在交通、地质等与测绘相关的领域,也都开展了航空摄影测量的教学与研究。
1956年10月,国家测绘总局成立,对高等测绘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一阶段航空摄 影测量教材建设取得了初步进展,编著出版了包括:《平面测量教程》《测量实习》《航测新技术》等一批测绘专业教材与专著,为我国后期的测绘教育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来源: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来源链接:https://www.osgeo.cn/post/4230g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