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在该标准体系中,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度定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同一天,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本周一表示,北斗系统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不一样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短报文服务,另一个就是高精度应用。
他介绍,围绕天上的北斗卫星系统,我国还在地面建了一张高精度增强网,“中国境内接近3000个地面站,更高精度能够实时处理到厘米级,事后处理可以到毫米级的高精度”。
与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几乎同时,一场大规模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路测也于近日启动。路测为期近一年,将在全国所有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高速路展开。
根据目前的测试结果,测试车辆实时动态定位精度更高可达2厘米,已能满足L3级以上智能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广泛需求,实现车道级导航。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指南》中,车联网(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见上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车路信息交互,智能车载及便携终端,以及智能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
其中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是基于道路的交通信息感知、与车辆协同配合的智能化路侧系统。路侧系统向车辆发送高精度地理信息、定位辅助信息、交通规则信息、交通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实时交通状态、危险预警提示等信息。基于上述信息,车辆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及时掌握路段信息,扩展感知范围。
而具体到标准体系,《指南》明确“道路设施”包括6类标准,地图与定位标准即为其中之一。据悉,地图与定位标准主要包括与道路相关的高精度地图及高精度定位应用的标准。
事实上,在正形成的、庞大的自动驾驶产业体系中,高精地图与高精定位的基础性作用已被广泛认识。
今年年初,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该战略为我国自动驾驶理清了发展路线,高精地图、高精定位皆是基础设施。
相对而言,我国北斗产业的发展历程要比高精地图更久一些,产业化程度也更高。
据介绍,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现阶段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我国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
但受测绘资质及自动驾驶技术等因素影响,我国高精地图产业略显蹉跎。近几年,随着相关测绘资质逐步开放以及各类企业的参与,高精地图的产业化水平才有明显提升。
上个月,国务院办公厅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要求,降低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申请条件。同时,自然资源部也公布了《测绘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改革后高精地图资质将在甲级的基础上增加乙级资质。
有研究显示,自动驾驶将激活汽车市场、重塑出行市场、创造新的乘客经济等,它们每一个都是万亿级的市场。不仅如此,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还会对能源、交通、房地产、旅游、保险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降低申请条件、增加乙级资质,就是避免高精地图资质卡住自动驾驶产业的脖子。然而,高精地图产业发展也注定是一个长期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曾预计,到2025年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也许有万辆的规模,而真正大的规模化量产要等到2060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稍乐观,但也预计至少10年自动驾驶汽车才有可能普及。
泰伯网在之前的访问中发现,一些高精地图企业正在智慧城市、智慧商业等领域加紧拓展市场。
与自动驾驶深度绑定的高精地图,在自动驾驶时代来临前,除了与新老车厂更加紧密的绑定外,也急需找到商业模式的“B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