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窦小影1,应 申1,侯景洋1,王兆鹏2,邵大为2(1.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科举制度下选拔出的人才称为科举人才,其在社会阶级的纵向流动、思想文化传播、地方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科举人才的分布一定程度反映了地方的综合教育水平和文化繁荣程度。利用《宋登科记考》中的数据,以宋朝各位皇帝在位期间的各州府科举人才数量构建的时间序列为基础,结合归一化处理、空间自相关 *** 分析其差异性和聚集性,探索宋代科举人才的分布和区域演变特征,并结合史实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宋朝各州府在科举人才数量上极不平衡,南宋时期比北宋时期更不平衡;②北方科举人才在宋太祖之后处于劣势,宋真宗时期科举人才表现为东南区域聚集的趋势,这一趋势延续至南宋末期,佐证了文化重心南移完成于宋真宗时期的说法;③北宋西部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范围远远小于东南高值聚集区,而南宋西部没有形成高值聚集区;④宋朝在北方边疆地区形成的科举人才数量低值聚集区,与宋朝发生战争密集的地区基本一致。
【关键词】科举地理;空间自相关;空间聚集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86(2020)03-0035-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引文格式:窦小影,应 申,侯景洋,等. 宋代科举人才空间聚集性探索[J].地理信息世界,2020,27(3):35-41.
正文
0 引 言
科举制度是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其在古代阶级流动、文化传播、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举制度改革使得宋代人才辈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科举制度对现代人力资本分布仍然有影响,即在进士密度越高的地区,当代的教育水平也相应越高。而科举人才的产生是社会需求、家庭支持和个人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科举人才的数量反映了地区的综合实力。科举人才的地域分布可以反映地区的教育发达程度,也是衡量文化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学术界在唐宋时期中国文化重心南移趋势这一点上基本达成共识,但在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上存在分歧,中国文化南移的时间主要有5种观点,五代完成说、澶渊之盟说、北宋中期说、宋室南渡说和南宋说,科举人才数量的多寡能反映出文化重心的转移完成时间。
历史学者对宋代科举制度,进士地域分布特点、进士聚集原因方面做了深入探究,运用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的 *** 去分析历史学中的问题由来已久,GIS空间分析在历史名人人生轨迹、诗词文学中均有运用。
本文从空间分析角度出发,分析宋代科举人才数量在州府(军监)的聚集性。基于宋朝各皇帝在位期间的科举人才数量构建的时间序列,采用空间自相关 *** 对两宋时期的州府(军监)科举人才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划分出科举人才数量高值区域、低值区域、被低值包围的高值区、被高值包围的低值区,并结合历史分析了高值区域与低值区域产生的原因。
1 研究区域概况
宋朝(960―1279)历时319年,开贡举118次,取士人数众多。本文数据来源于《宋代登科记考》,将在《宋代登科记考》中有记录的人员统称为科举人才,包括科举科目有进士、诸科、明经、武举、制科、词科、童子科、特奏名、特赐第等,其中进士科录取人数最多,统计所有在宋科举制度中登科的人员的籍贯、科举及第时间、科目等信息。宋朝经历“靖康之难”后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疆土大致在北宋疆土的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靖康之前的宋朝称为北宋,靖康之后称为南宋。根据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选择政和元年(1111年)作为北宋底图,选择嘉定元年(1208)为南宋底图,选取宋代州府(军监)作为空间统计单位,北宋划分为337个州府(军监),南宋为203个州府(军监)。北宋疆域东北在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以南,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的现今中国国土范围。南宋疆域大致在今秦岭、淮河以南的现今中国国土范围。
本文以宋朝的各皇帝在位顺序构建时间序列,宋朝共有18位皇帝在位,因宋钦宗(北宋)、宋废帝(南宋)、宋端宗(南宋)、宋末帝(南宋)在位时期没有科举人才数据不做统计,统计信息见表1、表2。
表1 北宋各时期科举人才情况
Tab.1 Popul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Northen Song dynasty
表2 南宋各时期科举人才情况
Tab.2 Popul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2 数据处理与研究 ***
2.1 归一化
宋朝各皇帝在位时间长短不同,举行科举考试的次数也不同,各时期录取的科举人才也不同,为方便比较各州府在各时期的科举人才数量,将各时期的科举人才数量进行归一化,所有州府科举人才数量量化为[0,1]之间,每个时期内科举人才数量最多的州府为1。
2.2 空间自相关
具有相似特征事物的空间聚集就是空间自相关。通常以一个二元对称的空间权重矩阵来表达地理空间对象的邻近关系。对于有n个对象的空间单元,其对应的空间权重矩阵如公式(1)。
度量邻近关系的 *** 多样,本文采用GeoDa软件生成基于Queen系数的空间权重矩阵,即有共同的边或点即为空间邻接,空间邻接的秩赋值为1。空间自相关中有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之分。
全局空间自相关主要是对属性在整个区域空间上特征的描述,反映了观测变量在整个研究区域内空间相关性的整体趋势。选取最常用的Moran's I系数来衡量,Moran's I的取值范围为[-1,1]。当Moran's I大于零时,表明区域与其周边地区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即特征值相似的区域存在聚集(高值或低值聚集),值越趋近于1,空间差异越小;当Moran's I小于零时,表明区域与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值越趋近于-1,总体空间差异越大,即特征值不相似的区域存在聚集(“低―高”或“高―低”聚集);当Moran's I指数等于零时,则不存在空间聚集性。用Moran's I分析观测变量的空间格局时,需进行显著性检验,以便在一定概率下保证推断结论的正确性。根据P值和Z检验的大小,在设定显著性水平下做出接受或拒绝零假设的判断。
局部空间自相关可以具体度量每个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局部空间关联和空间差异程度,一般采用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作为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如公式(2)。
式中,Ii为局部莫兰指数值;xi为区域i的值;为平均值;s2为属性值的方差;Wij为区域i、j的空间邻近关系;Zi,Zj为区域i和区域j属性的标准化值。统计检验也采取P值和Z检验。
3 科举人才空间聚集性
3.1 空间分布情况
将数据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绘制在地图上,发现北宋科举人才空间分布上严重不平衡,整体上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如图1a所示,宋太祖朝科举人才集中在两个区域,北方的开封府、河南府、京兆府、应天府、颍昌府、泽州、兴仁府和开德府,东南的福州、建州、南剑州和吉州,排名前三的河南府、应天府和开封府均为在北方,科举人才数量上北方有微弱优势。如图1b所示,宋太宗朝科举人才数量呈现为西部大于东部,南北数量差异不大,主要是眉州、成都府数量较多,占宋太宗时期总数的17%。如图1c所示,宋真宗朝建州、福州、泉州成为东南科举“大户”,福建路成为科举人才的主要产出地。如图1d~图1h所示,宋仁宗朝至宋徽宗朝建州、福州、泉州科举人才数量依然稳居前列,吉州、洪州、抚州等江南西路地区科举人才众多。南宋科举人才空间分布特点突出,体现为州府间的极不平衡性,如图2a~图2e所示,宋高宗到宋理宗朝的福州科举人才数量远远高出其他州府。如图2f所示,宋度宗时期福州、温州及其周边地区基本落在0.6~1.0之间,东南州府间科举人才数量不平衡性有所改善,但全国州府间数量依然差异较大。
图1 北宋各时期科举人才分布图
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图2 南宋各时期科举人才分布图
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从具体的州府变化来看,河南府、开封府、应天府、京兆府、颍昌府等北方州府自宋太祖朝后科举人才数量走向没落,只有开封府直到宋仁宗时期还在0.2~0.4之间。眉州、成都府在西部州府中科举人才数量较多,从宋太祖时期到宋高宗时期基本都在0.2以上,但其周围其他西部州府在宋朝的科举人才数量上处于劣势。常州、苏州、湖州在北宋时期科举人才数量较多,但在南宋时期优势没有东南的建州、福州、泉州明显,这些州府在地理上都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吉州、抚州、饶州属于江南西路,这些州府在北宋时期科举人才数量突出。福州是东南州府中最有特点的城市,福州的宋朝科举人才数量指标在0.8以上,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特别在南宋时期,全国其他州府与福州科举人才数量相比都在0.2以下,福州在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时期占据了全国科举人才总数的12%、19%、22%、20%和20%。相关历史学者关于宋代福州繁荣的科举文化做了剖析,福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各方面发展,使得福州成为东南科举文化的中心地带之一。
大体上,科举人才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是北宋的前两个时期,宋太祖时期之后的格局重要变化是开封府、河南府等北方州府,科举人才数量优势丧失,而福州、建州及其周围地区的东南州府科举人才数量上优势越来越明显,西南只有眉州、成都府的科举人才数量较多,其周边地区数量都较少。北宋时期前十名州府科举人才数量总和,占据北宋科举人才数量的比重为43%左右。相比于北宋,南宋失去了对北方的统治权,开封府、京兆府等北方州府不在南宋统治范围内,北方科举优势自然也不复存在,科举人才数量东多西少的差异比较明显,与东南的福州比较,眉州、成都府等西部地区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南宋时期前十名州府科举人才数量总和占据南宋科举人才数量的比重为52%左右。
3.2 空间聚集性分析
3.2.1 全局空间自相关
为了进一步探索两宋时期科举人才的地域性差异性,使用空间自相关 *** 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关联性。北宋科举人才数量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见表3,北宋科举人才全局Moran's I值均为正数,且P值小于0.01,Z值大于2.58, Moran's I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北宋科举人才在州府上的聚集性较明显,即科举人才数量相似的州府,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概率越大。
表3 北宋科举人才数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Tab.3 Results of the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est of the number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南宋科举人才数量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见表4,南宋的Moran's I均大于0.5,P值小于0.01且Z得分大于2.58,Moran's I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南宋科举人才在州府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即科举人数相似的州府,在地理位置上相邻的概率越大。
表4 南宋科举人才数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Tab.4 Results of the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est of the number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3.2.2 局部空间自相关
图3、图4所示的LISA聚类地图显示了科举人才数量的空间聚类情况,“高―高”聚类表示一个地区的科举人才数量多,其邻接地区的科举人才数量也多,“高―低”聚类表示一个地区的科举人才数量多,但其邻接地区科举人才数量少,这两种聚类属于科举人才数量高值的聚集。“低―低”聚类表示一个地区的科举人才数量少,其邻接地区的科举人才数量也少,“低―高”聚类表示一个地区的科举人才数量少,但其邻接地区科举人才数量多,这两种聚类属于科举人才数量低值的聚集。结果图中出现的“不显著”指的是这些地区的科举人才数量与周围科举人才数量没有明显关系,“无邻域”表示该地区没有与之邻接的地区。
1)北宋时期
如图3a所示,宋太祖时期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域有南北两个,以开封府为中心的北方聚集中心,包括兴仁府、应天府、开封府、郑州、颍昌府和汝州6个州府,以及以福州为中心的东南聚集中心,包括福州、南剑州、兴化军和泉州4个州府。另外,北方高值聚集中心的周围,分布着科举人才数量的低值州府,包括陈州、亳州、单州、济州、濮州、卫州、怀州、邓州等州府。如图3b所示的宋太宗时期高值聚集区域集中在以福州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区域范围也扩大到温州、衢州、建昌军等州府。还有眉州-成都府、合州-遂州、蓬州-阆州多个小范围的高值聚集区。低值聚集区集中有两个,一是在眉州-成都府的周围,说明巴蜀地区的眉州、成都府科举人才数量远远高于其周围地区;二是在北宋西南边疆地区,包括邕州、黔州等州府。如图3c所示,宋真宗时期东南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域再次扩大,从福州向北扩大到常州、苏州,向西扩大到辰州,主要在江南西路、福建路和两浙路的管辖范围内。低值聚集区域在以熙州为中心,主要在秦凤路的管辖内的西北边疆地区,以及邕州、黔州、田州、辰州、施州等州府组成的西南-东北向的西南地区。宋仁宗时期如图3d所示,高值聚集区域在以福州为中心,向西延伸到岳州,北至常州的东南沿海大部分州府。眉州-成都府高值聚集区是西部唯一的高值区,但是范围比较小。低值聚集区域也是西北边疆地区以及西南地区,但是比宋真宗时期范围变大。如图3e所示的宋英宗时期只有东南地区形成了科举人才数量的高值聚集区。如图3f~图3h所示,宋神宗、宋哲宗和宋徽宗时期高值集中在以福州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大致在江南西路、福建路、两浙路的管辖范围。低值聚集地在北部疆域边界附近,以及西南邕州、黔州、田州等西南-东北分布的州府。
图3 北宋各时期科举人才分布LISA聚类图
Fig.3. LISA cluster diagram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difffferent time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北宋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域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开封府为中心的聚集中心,包括开封府、应天府、颍昌府等周边州府,但是这个中心只在宋太祖时期出现,之后就消失了;二是以福州、建州、泉州为中心的东南聚集中心,这一中心在宋太祖时期范围较少,在宋太祖时期之后范围扩大,向北方延伸至苏州、秀州,向西延伸到抚州、饶州等地,大致属于福建路、江南西路、两浙路的管辖范围。眉州-成都府等西部高值聚集区的范围较小,聚集区的州府数量远不及东南。北宋科举人才数量“低值”有两个集中区域:一是西南的邕州、黔州等西南州府,大致在广南西路、梓州路、夔州路的管辖范围,在地图上呈现西南-东北走向的分布;二是北部边疆州府,大致属于秦凤路、永兴军路、河东路的管辖范围,低值州府沿着疆域边界分布。
2)南宋时期
如图4a所示,宋高宗时期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域延续了北宋末期的分布特点,高值聚集区是沿着东南沿海地区的带状分布,南起漳州,北到平江府,西到抚州。低值聚集区域面积较大,一是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区域,包括邕州、黔州、思州、辰州、施州、归州等州府;二是沿南宋北部边疆边界带状区域,包括金州、均州、房州、襄阳府、随州等州府。如图4b所示,宋孝宗时期科举人才聚集情况与宋高宗时期基本相同。如图4c所示,宋光宗时期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域有所缩小,但还是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低值聚集区域主要是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区域。如图4d、图4e所示的宋宁宗、宋理宗时期聚类图与宋高宗时期大致相同。如图4f所示的宋度宗时期东部沿海的高值聚集区向西延伸至潭州,其范围内的州府大致在福建路、两浙东路、江南西路。低值区域主要在南宋西北疆域周边地区,从阶州、文州绵延到随州、德安府的带状区域,西南部的黔州、嘉定府等州府也是低值聚集区。
图4 南宋科举人才分布LISA聚类图
Fig.4 LISA cluster diagram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南宋失去了对北方领土的统治权,疆域在秦岭淮河以南,其科举人才高值聚集区域与低值聚集区域呈现东西对立的状态,总体上东部为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域,西部为数量低值聚集区域。
统观宋朝,北方科举人才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宋真宗朝形成科举人才集中于东南的趋势,这一趋势延续至南宋末期,佐证了文化重心南移完成于宋初期的说法。西南有三苏等科举人才的佼佼者,影响了中国的文学界,但是就全国的情况而言,西南在科举人才数量的贡献上远不及东南。东南的科举人才发展呈现出的面状发展,而西南只是点状发展,没有形成大的区域间相互影响力。北宋和南宋在北部疆域的低值聚集区域与宋辽金时期战争多发地相一致。北宋北部边疆与辽金、西北与西夏经常处于交战状态,战争也集中于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北部边疆构成了一条东北-西南向战线,后来南宋与金对峙在淮河至大散关东西向战线, 根据《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下卷)》中记录的战争地点绘制如图5所示的战争分布核密度图,这些战争发生的密集区域与两宋时期北部边疆科举人才“低值”聚类地基本一致。宋朝科举人才数量的“高值”聚集区与当时的州府人口数相一致,根据《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的北宋崇宁元年各州府户数,两浙路、江南两路和福建路的大部分州府户数都在100 000户以上;南宋初期人口南迁后,东南各州府人口数进一步增加,人口的南迁影响了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科举文化的繁荣。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宋朝各位皇帝在位期间的各州府科举人才分布情况构建时间序列,运用归一化 *** 探索了科举人才分布的不平衡性,并绘制科举人才分布图,为探索科举人才空间聚集性进行了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宋朝各州府在科举人才数量上极不平衡,南宋时期比北宋时期更不平衡。北宋各皇帝时期前十名州府科举人才数量总和,占据北宋科举人才数量的比重为43%左右,而南宋各皇帝时期前十名州府科举人才数量总和占据南宋科举人才数量的比重为52%左右。南宋时期福州科举人才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州府,福州在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和宋理宗时期占据了南宋科举人才总数的20%左右。
2)北方科举人才在宋太祖朝之后处于劣势,宋真宗时期形成科举人才集中于东南的趋势,这一趋势延续至南宋末期,佐证了文化重心南移完成于宋真宗时期的说法。宋太祖时期以开封府为中心的高值聚集区范围大于东南高值聚集区,且排名前3的州府(河南府、应天府和开封府)都在北方。宋太宗时期北方没有高值聚集区,东南高值聚集区比西部高值聚集区范围大,但排名前3的州府(眉州、成都府和荣州)都在西部地区。从宋真宗时期到南宋的宋度宗时期,东南高值聚集区范围包括东南10个州府以上,占据绝对优势。
3)北宋西部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范围远远小于东南高值聚集区,而南宋西部没有形成高值聚集区。北宋西部高值聚集区包括眉州和成都府,范围远小于东南高值聚集区。
4)宋朝在北方边疆地区形成的科举人才数量低值聚集区,与宋朝发生战争的密集地区基本一致。北宋战争在北部边疆构成了一条东北―西南向战线,后来南宋与金对峙在淮河至大散关东西向战线,这些战争发生的密集区域与两宋时期科举人才低值聚类地基本一致。宋朝科举人才数量的高值聚集区也是当时州府的人口聚集区域,特别是南宋初期的人口南迁影响着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科举文化的繁荣。科举人才的成功在当地形成向学之风,吸引更多的士子向学入仕,以北宋嘉佑二年进士榜为例,如苏氏兄弟、程颢、张载等,他们或开创学派或执掌国柄,在当地甚至整个北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GIS的地学分析和统计技术可迅速获得某个主题大概的轮廓和发展脉络,在分析宏观历史规律时,更具启发性,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变动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后续可进一步开展科举人才聚类分布与战争发生地的关联、战争如何影响科举人才的分布等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