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精地图地图测绘资质企业2023(实时/更新中)

2024-05-27 黑龙江测绘资质 30
A⁺AA⁻

高精地图行业“诸侯混战”,初创公司出路在哪?

从四维图新在2001年之一家拿到测绘资质至今,国内有22家企业拿到了高精地图测绘资质。这些获得资质的企业里面,不只有传统图商,也有主机厂和科技公司,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如Momenta、宽凳、晶众等,最新入局的还有华为、顺丰和京东物流等。这一赛道早已陷入各方混战,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玩法。

在这一赛道里,有些巨头已经实现了量产和商业化落地,比如高德和四维图新;有些积累了大量数据,形成了坚固的护城河。巨头们有人、有钱、有资源,不断抢占市场份额,留给初创公司的机会似乎不多了。那么在巨头环绕下,初创公司应该如何突围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精地图地图测绘资质企业2023(实时/更新中)

传统图商、科技巨头各自占山为王

2011-2014年,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电子导航地图市场。百度率先出招,于2011年4月推出百度地图手机版,2013年收购图商道道通;阿里在2014年4月收购高德;仅1个月后,腾讯以11.7亿入股四维图新,并在同年收购科菱航睿。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图商频繁被收购的2014年,伴随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出现的高精地图开始萌发,科技公司、传统图商纷纷入局高精地图,不断提升相关产品和服务,扩大“朋友圈”。

高德是国内首家实现高精地图商业化的公司。2019年高德地图宣布以“成本价”向合作伙伴提供标准化高精地图,平均每辆车年费不超过100元。高德建立了自主采集的高精地图UGC体系及自动化数据生产模型,同时基于阿里生态的物流配送、车路协同、城市大脑等业务实现高精地图的数据更新。

图片来源:高德地图

四维图新在2019年初与宝马中国签署自动驾驶地图及相关服务许可协议,将为宝马L3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地图产品及服务,这是国内首个用于L3+自动驾驶系统的高精地图量产订单,也意味着四维图新高精地图已经开始走向量产。四维图新自主研发了专业采集车,已掌握数据采集、制图、众包更新以及快速迭代的自动驾驶地图完整解决方案。同时,四维图新还自主研发了FastMap生产平台,应用图像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推进地图数据的采集和更新。

百度与数家车企签署高精地图的商业化定制项目,包括北汽、现代、长城、比亚迪等。目前,百度高精地图自动化程度已超90%,算法识别率达98%以上。百度的优势在于自主研发了一套完备的高精地图产品制作、生产、发布以及更新流程。基于Apollo开放平台,百度拥有高精度地图软硬件设备的自研及自主可控能力,在采集车辆和软件计算平台方面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

据腾讯官方表示,目前其已积累了超百万公里的道路测试数据,超500万的各类标注样本数据,已经完成了全国高速和快速路的高精地图数据生产。相比于阿里高德,腾讯自有完整的自动驾驶方案,这使得其高精地图可实时快速地在腾讯自动驾驶汽车及仿真系统上及时检测高精度的精准性及误差问题。

图片来源:四维图新

初创公司如何破局?

2016年前后,国内外一批高精地图初创公司涌现。

相对于巨头公司,初创公司面临着成本、资源短缺的压力,商业化速度也较慢。想要获得突破,需要扬长避短,抓住巨头无法切入的市场机会。

首先,不同于在导航地图深耕多年的传统图商,因每辆地图采集车高达数百万,成本较高,所以初创公司多采用众包模式,或和整车厂、出行服务商合作,类似于UGC模式。

其次,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路线,初创企业可建立自己的技术能力。比如在高精地图的采集 *** 上,为了节省成本,Wayz.ai、宽凳科技等采取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纯视觉方案。相较于巨头公司的激光雷达方案,纯视觉方案以摄像头为采集工具,成本大大降低。

虽然摄像头在精度上不如激光雷达,但长期来看,利用众包的方案,与物流车队合作,视觉传感器可以通过多次拍摄积累数据,整体精度的提升将可能会超过激光雷达。

另一方面,纯视觉方案的更新频率要比激光雷达方案的高。目前巨头公司的地图更新频率是全国城市季度更新,部分城市月度更新。但是采用纯视觉方案的初创公司可以做到十分钟级别的实时更新,甚至在未来可以达到分钟级别的更新频率。

“地图采集的精度是一方面,更新速度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一位高精地图创业者向盖世汽车表示。

虽然巨头们有钱有资源,但是在与车厂的合作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了解不难发现,巨头们身后或多或少都有BAT的身影,比如高德背后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有自己的高精地图团队,但是这会让车厂们心生顾虑。

在更新地图时,车身上的数据很重要,会帮助高精地图实现升级。但是在与BAT合作时,车厂们并不是很愿意将数据分享出去,因为他们觉得“BAT是竞争对手。“

这也给了初创公司机会。车厂们往往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与高精地图厂商合作,另一方面投资初创公司,掌握高精地图技术。例如上汽在在国内外分别投资了中海庭、晶众地图、Civil Maps、Deepmap等初创企业。

此外,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主机厂,都会面临商业化问题。传统图商做高精地图,其模式通常是与主机厂合作。但是初创公司中有一些本身就是自动驾驶方案公司,可以做到自产自销。

以四维图新为例,其主要客户是汽车厂商。也就是说只有在汽车被出售的时候,公司才能卖出产品。近两年国内汽车行业低迷,需求端下降严重,也影响着其收益。

虽然四维图新已经拿到了世界首份L3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的高精度地图订单,但该款车在2021年夏天才会上市,销量无法预估。智能技术时代与导航地图时代不同,涉及到生态系统安全,门槛更高,主机厂会更严苛。

但是在初创公司中,例如Momenta,不仅是地图技术的提供方,同时也是地图的使用者。通过将自产的高精地图应用于自研的L3及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对高精地图的信息精度重新定义;同时依据下游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完善高精地图的精度和更新要求。

配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初创公司还可以在支持大量地图数据快速更新计算的深度学习和车规级计算芯片、设备、ECU上发展。同时提供实现多功能的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或许也是初创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

盖世小结: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在2020年—2025年,L3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将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到2025年,自动驾驶车辆会达到367万台的数量。高精地图的需求量也会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而陡增,预计2025年国内高精地图将近达到80亿元,2026年将会出现快速增长,突破100亿元。而目前通过测绘资质的只有22家,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虽然巨头盘踞,但是也给初创公司留有空间,初创公司应该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强合作,形成各自优势,加速推进自身业务的商业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斗率国产芯片“突围”:28nm工艺芯片已量产

近日,随着台积电、联发科、美光 科技 等半导体厂商相继表态,既不能为华为芯片代工,也不能卖芯片给华为,很多人都担心华为芯片业务会不会就此倒下,甚至于直接退出手机市场。

但是近日,一则好消息传来,华为稳了,北斗率国产芯片实现“突围”,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根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就在华为陷入缺“芯”危机之时,北斗十分意外地挺身而出,或将帮助华为摆脱芯片危机。

近日, 中国北斗发言人冉承其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郑重宣布,北斗系统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领先美国GPS两代工艺。

据悉,国内北斗导航芯片的研发商是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此前国科微的“自有芯”还在近日举办的2020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荣获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

而这次, 根据国科微的说法,目前该公司除去北斗系统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之外,最新的22nm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也已经完成各项关键性能的验证,有望明年上半年量产。

要知道,目前国际上导航定位芯片平均制程为40nm,国科微的22nm制程也就 意味着北斗导航芯片至少在工艺上领先全球平均水平两代,包括美国的GPS。 这意味着什么呢?目前GPS在全球商用市场占比至少超过80%,这 意味着北斗导航有望凭借制程优势把GPS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抢过来。

可能会有人说,这和华为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华为缺的可不是导航芯片。但是其实还真的有关系,请往下看。

我们都知道 ,华为目前最缺的是手机芯片,但是事实上美国对于华为的芯片封锁却不仅仅是手机芯片,还包括AI人工智能芯片、5G基站芯片等一系列芯片。对于华为而言,手机业务虽然重要,但绝对不是不可或缺的业务。

前段时间台 积电就曾另辟蹊径,希望通过美国半导体协会将非5G基站芯片以外的手机、AI人工智能等芯片列入标准产品,如此一来就可以不受禁令限制继续为华为代工芯片。 只是该项申请一直没有被通过。

那么华为真正重要的业务是什么呢?当然是通信业务,所以基站芯片对于华为而言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东西。

其次则是其他商用芯片业务,比如前面说过的AI智能芯片。 如果说通信业务是华为的根基所在,那么其他商用芯片业务代表的就是华为的未来,尤其是在5G时代到来的关键时刻。

就拿此次北斗突破的28nm导航芯片来说,就属于其他商用芯片的一种,对华为生态系统的帮助非常之大。

我们都知道随着5G的到来,华为开始全面布局,也进入了自动驾驶领域,但是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有了高精度地图,才可以开展自动驾驶相关业务的研发。而 华为是我国第20家拥有高精地图测绘资质的企业(华为于去年7月份才正式获得),并且还是更高等级的甲级测绘资质。

北斗导航这个时候突破,那么 可以说华为在这一块的业务基本上是稳了,至少芯片断供的问题是完全不用担心了,并且可能还处于领先优势。

当然, 北斗导航芯片突破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虽然这一次只是导航芯片工艺的突破,但是在目前国产芯片整体还停留在90nm的情况下,28nm芯片的量产足以振奋人心。

这也说明一点, 芯片制造虽然很难,但是还不至于那么难,导航芯片能够突破到22nm,那么其他芯片自然也是可以的。 华为加油,中国半导体产业加油!

晶众地图与星云互联的“牵手”,助力自动驾驶再发力

导语: 专访,星云互联联合创始人兼COO石勇、晶众地图副总裁兼智能网联地图事业部COO杨柯,就晶众高精地图此次牵手星云互联将 *** 双方怎么样的优势展开合作?围绕智能网联网 汽车 、智慧城市以及车路协同等方面的具体合作将怎么样展开?未来双方还将继续在哪些领域深度合作?等问题进行解答。

正文:自动驾驶的又一大事件,2019年9月16日,晶众高精地图与星云互联签署了战略合作,星云互联联合创始人兼COO石勇、晶众地图副总裁兼智能网联地图事业部COO杨柯出席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智能网联 汽车 、智慧城市及车路协同等多方面合

上海晶众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众地图”)是一家高精地图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也是晶众股份的子公司,后者成立于2010年,在智慧城市方面有多年经验,从2015年开始配合国内主机厂研发高精地图。晶众地图成立于2018年,主要为整车厂、系统集成商、交通管理部门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慧交通等方面提供高精地图及相关解决方案。目前,晶众地图在北京、上海和无锡等地设有研发中心、数据生产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

今年5月,晶众地图拿到了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是国内第18家获得该资质的公司。由于地理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只有拿到“甲级资质”,才具备采集和制作厘米级精度车道级高精地图、地下停车高精地图的资质。

北京星云互联 科技 有限公司(NEBULA-LINK.COM)是一家专注于车路协同技术领域,集研发、制造、销售V2X产品、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和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中国高 科技 企业,在北京、上海和长沙设有研发中心及分支机构。

目前星云互联已为国内多家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区、整车厂、自动驾驶企业及公共道路智慧交通升级建设提供方案支撑和产品落地应用,并且是中国V2X技术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星云互联依托推出的智能车载终端V-Box、增强型车路协同路侧系统T-Station、标准V2X协议栈软件以及网联云平台X-Cloud等系列产品形成了车辆协同安全辅助驾驶(C-DAS)和车路协同交通主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可有效支撑协作式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件。

自2015年成立以来,星云互联从一个致力于创新的研究型公司,发展成为智能网联 汽车 与智慧交通领域产品与技术服务的成熟供应商。

专访实录:

在签约仪式上焉知 汽车 专访了星云互联联合创始人兼COO石勇、晶众地图副总裁兼智能网联地图事业部COO杨柯,两位就合作内容作了详细阐述。

之一个问题是,在此次的合作中双方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战略考量促使了此次合作?

第二个问题是,在封闭园区这样一个测试项目之后,未来会有哪些更多更深的合作?

第三个问题是,这样一个方案的成本大概是多少?你们双方各自的优势在哪里?

杨柯(晶众地图): 之一点,首先晶众是做高精度地图的,聚焦在道路这一侧,尤其是城市级高精度地图是核心之一,还有就是在“停车” 这个场景。这次与星云的合作也主要聚焦在道路上。

因为车路协同需要大量智能化及基础设施的接入,比如说智能路侧终端、智能车载终端以及路侧感知系统等,这些车路协同的产品及软件。晶众不做,所以我们选择结合并采用星云互联的车路协同及智能网联的系统产品,双方高度互补的业务将发挥更大协同效应,给自动驾驶场景提供完整的“端-管-云”解决方案。

第二点,实际上我们目前的合作主要都聚焦在技术维度上。基于晶众有高精度仿真的建模能力,尤其是三维高精度建模能力,结合晶众高精度地图低成本的优势,一会我来回答一下成本问题,这样的话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监控平台级解决方案。

第三点,关于地图成本,晶众母公司成立伊始,主要聚焦在ITS智慧交通领域,这让我们在交通领域积攒了大量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三维地图建设能力和经验,得益于我们在交通和地图两个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大大降低了城市道路的三维建图成本。

战略合作框架,晶众和星云互联已正式启动V2X领域技术合作项目。我们将共同开展V2X云端数据监管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与展示,实现数十类V2X场景的数据集成与后台监控功能开发。晶众将提供高精度地图,构建高自由度的智能网联展示模型,且将作为子系统集成到星云互联的智能网联数据与监控管理中心。

石勇(星云互联) :星云互联主要聚焦在车路协同产品和方案的落地应用,产品包括智能车载终端、智能路侧终端、路侧感知、应用算法、V2X协议栈以及云平台。我们和晶众的合作是基于晶众拥有三维地图建模和地图采集能力,双方可以更大化优势互补。

目前的车路云一体化协同是智能网联 汽车 和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星云互联拥有V2X智能路侧和车载终端产品及算法,可以把路上的数据和车端、路端通讯数据汇总到云平台上,借助晶众的三位高精度地图数据资源,可以更好的把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呈现和展示出来,同时做更立体化的、颗粒度更细的监控及运行管理优化,这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发挥彼此优势的空间。

关于双方未来的合作的项目,星云互联将和晶众在车企研发能力构建、封闭测试区、城市开放道路、高速公路、仿真平台构建等多个领域展开。

上面第三个问题关于成本方面,V2X硬件产品方面的成本主要受限于市场规模,未来大规模应用后会有显著的下降。而现阶段星云互联和晶众地图的合作,形成一套V2X+高精度图的整合方案,将有助于双方降低在智能网联 汽车 测试或者示范区项目中系统集成和部署方面的成本。

焉知 汽车 :请问杨总,晶众的智能网联 汽车 测试监控平台在这次的合作中将会打通哪些数据?打通后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杨柯: 在技术层面上来讲,先完成5G基础上的V2X数据之间的交换,具体的数据,一个是路边感知层面的数据,尤其是三维高精度地图之间数据要进行匹配和认证。

这里边尤其是位置、感应,还有一些流媒体的数据,比如说我们监控设备里边的一些视频。在道路维度上来讲,未来有一个命题实际上就叫做视频融合,尤其是影音的这种视频流就是监控过程当中,通过这些视频展示在系统上面,这是之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把能监控的内容统统上图通过系统展示出来,再一个就是设备里面带有的,包括车流、交通流,仿真和模拟的过程数据都可以上这套监控系统。

在监控过程当中,它会有涉及到运营和决策这样不同角色的介入,决策部门就提供了一个依据。

包括道路养护,包括视频流在行业应用,包括一些交警行业,包括一些特种行业里边都可以去使用,我指的是开放园区的。

对封闭园区来讲,尤其是对车辆的状态,车辆的位置等展示这个层面是全方位的。

这一些数据实际上本身是事件驱动型的数据,而事件驱动型的数据就需要有智能硬件作为载体来给它承载。包括比如说交通信号相关的、智能的、影音的。那么这一部分恰恰是星云互联所具备的,它能完全都包装在智能硬件里,然后按照规律传输,通过平台在后端完成接收,它是通过这种长链接的技术把数据发到这个平台上。

实际本质上来讲是端到晶众的平台,端到后端星云互联的平台,而晶众平台跟星云互联的平台又打通了之间的关联,这样的话就构成了以高精度数据展示界面为载体,就是高精度三维地图展示界面为载体的一整套关于监控的解决方案。

焉知 汽车 :请问星云互联石总(石勇),星云互联车载设备是采用通用的协议?还是企业内部私有协议?

石勇: V2X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行业或者国家标准的制定,目前,由星云互联深度参与编写的《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专用短程通信 第3部分: *** 层及应用层技术要求》已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使用,这个标准已经能涵盖十几类V2X应用场景的数据交互需求。同时,星云互联也在牵头《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二阶段)》的制定工作。所以目前星云互联车载及路侧设备所用的通信技术,都是符合上面提到这些标准的,可以和其他同样符合标准的设备互联互通。同时,星云互联的产品也支持国际上一些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所颁布的V2X通信协议标准。

焉知 汽车 :我们都知道V2X大多讲的是通信系统,那么这里面所产生的数据是归谁所有?

石勇: V2X或者说车路协同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这里面产生的数据实际上是有很多类,归属方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地图数据来自于图商,红绿灯数据来自于交警,车辆数据来自于用户。但我们想强调的一点是,V2X系统的核心意义是人、车、路包括云端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所以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与其去讨论V2X产生的数据归谁所有,不如去更多的 探索 交通系统中各个参与者如何更好地产生数据来为V2X系统所用。

基于上面这些考虑,如果要回答数据归谁所有的问题,实际上就比较清晰了。对于运行环境相关的数据,例如地图、红绿灯、路侧感知、气象环境等等,应该是谁负责建设运营,数据就归谁所有;而对于车辆数据,本质上应该是归属于车辆用户,交通系统里的其他参与者可以利用车辆实时对外广播的信息来优化行车行为或者交通运行管理,但只有特定有资质的实体才能去收集、记录车辆的数据。星云互联也在和一些交通管理部门及智能网联 汽车 示范区运营主体共同探讨以后车路协同数据的收集管理、运营使用等方面的机制。

杨柯: 从交付这个角度来讲,封闭园区交互,本身有运营的企业。

比如说襄阳的5G东风检测场,那么首先所有的数据归检测场,还有我们的交付方是谁,这个是按照商务来去考虑的,在车联网或者智能化、网联化都是一样的,比如整包的一级供应商,在合作的商业化项目中,拿到了这个订单,他要去交付给他的甲方,那么数据从归属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完全归附到甲方的,我指的是数据运营产生的数据。

然后对于高精度地图来讲,关于信息安全跟传输,因为高精度地图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绝对的精度,还有是一定的鲜度。绝对的精度,因为晶众在交通板块本身就是做了大量的积淀,而且我们是通过CAD图纸来进行生产的,包括我们自主研发的生产工具,那么能保证绝对的精度。

相对的鲜度,现在业内公认的是众包的这种方式。众包的方式就是说无论是通过传感器去采集单车的回馈,然后合并压缩和处理都有一套很好的管理办法。从标准这个角度,众包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家标准,所以现在很多都是在技术层面的探讨,还没有应用,所以城市内部的高精度地图,现在推的速度是很慢的。

所以鲜度上来讲目前并没有好办法,他只能说承诺一年更新两次或者是几次,导航电子地图现在还尚且不能做到众包更何况咱们三维高精度地图了。

5G时代能保证在本局域网内通过V2X的标准协议来进行传输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绝对数据的安全还是要通过类似于像传统的vpn,还有这种专线,尤其是对于鲜度的保证上来讲,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好的 *** ,这部分还是要探讨的。

焉知 汽车 :请问杨总,城市级三维/二维高精地图的测绘到了什么阶段?接下来将还会有什么样的规划?

杨柯: 现在我们可以给您开放一组数据,目前晶众拥有全国更大的城市级道路高精度地图和停车高精度地图,道路高精度地图已覆盖全国70+城市,到今年年底计划是达到百城,这些都是城市级的,我们现在能形成一整张路网,把城市已经网格化和栅格化了,掌握城市地理系统里面的曲率和高程信息,这样的话一整张城市的三维地图也生成了。

小鹏向上,何小鹏向前!

何小鹏从软件跨越到硬件,从小鹏 汽车 的投资人转换为CEO,重建了小鹏 汽车 ,也重构了自己对于 汽车 行业的认知。

小鹏 G3 是在何小鹏加入之前规划的,他说自己改造了 30%,但还是留下不少遗憾。他快速启动了第二平台的研发。

基于第二平台的小鹏 P7 比之一款车 G3 上了一个台阶。小鹏 G3 面向 10-15 万大众消费市场,需要用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推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初创车企很难做好这一点。而 P7 定位 20-30 万,这是何小鹏心目中更好的市场。具备一定溢价能力,同时又足够大。

但做轿车当时并不被看好。同平台的 SUV 与轿车,SUV 往往溢价能力更高,因为中国消费者普遍偏好大空间。也正因此,蔚来、理想和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早期都选择做 SUV。

何小鹏说,当初做轿车,主要是为了把续航里程做到更大。轿车比 SUV 轻,放同样多的电池,可以跑更远路。

当时市场上大部分电动车充满电只能跑两、三百公里。蔚来 ES8 上市时,官方公布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 355 公里,一些车主冬季实测大概只能跑 200 多公里,这让蔚来承受了不少压力。而小鹏 P7 的目标续航是 600 公里,最终做到了约 700 公里。

轿车比 SUV 更难布置电池,小鹏技术副总裁、E 平台项目负责人徐吉汉说,因为轿车底盘低,而 P7 又被设计成了一辆运动型轿车。标准电池包的厚度大概 140 毫米,而小鹏 P7 的电池包厚度只有 110 毫米,电芯都是跟宁德时代定制的。

并不是所有轿车都卖的不好。特斯拉的紧凑型轿车 Model 3,2017 年交付之前攒了 50 万订单。《晚点 LatePost》了解到,小鹏 P7 对标 Model 3,要求操控性、舒适性、噪音、续航等各方面都在比 Model 3 强。

“我们以大打小,尺寸比 Model 3 长 200 毫米,以内饰简洁、豪华打 Model 3 那种简陋。自动驾驶方面毫不示弱。智能座舱、语音交互,绝对比特斯拉体验要好。” 徐吉汉说。

徐吉汉曾在福特(美国)、设计公司 AVL(美国)、广汽研究院做新能源方面的研发,新造车浪潮兴起后,他先后加入美国初创车企菲斯克、蔚来(美国)担任副总裁,后来回国加入小鹏。

小鹏与供应商联合研发动力总成、电子架构,底盘则找了一家德国公司合作。徐吉汉认为,这是因为底盘的 *** 主要靠经验,在这方面,欧洲的底盘公司有多年的积累和传承,这并不是新企业能迅速赶超的。但小鹏派了一队工程师,与供应商一起 *** 底盘,确保驾驶感是中国消费者喜欢的。

P7 的研发过程中有两大挑战,之一是时间,传统车的开发流程一般要 48 个月,而 P7 只做了 28 个月。因为当时小鹏只有一台 G3 在售,G3 卖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把品牌定位固定在 10-15 万。

第二是文化的挑战。徐吉汉带领的项目组,横跨小鹏各个垂直业务部门,由造型设计、 汽车 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与 P7 项目相关的人员组成,大概 600-800 人。开项目会,最和平的情况是 “互相科普”,但常常发展为 “争吵辩论”,最后 “不欢而散”。

徐吉汉的任务是,保证车上的 1000 多个零部件、软件可以在同一时间上车,完成验证。“我天天盯的就是节点,像军令状似的,有时候开玩笑 ‘提头来见’。说完以后我很后悔,我怕他真的去跳楼。”

天天都在盯流程的徐吉汉,最终还是不得不打破流程。小鹏自动驾驶的软件在 SOP(Start of production,小批量生产)之后三个月才全部完成。但验证硬件,需要让软件跑起来,最后只能全部推翻。

与互联网人一起工作久了,徐吉汉也逐渐习惯了互联网的 “散漫”,同时也看到了互联网升级、迭代的好处:“有点 Bug 没有关系,过三个月我就给你解决了。”

何小鹏对于硬件的要求是设计和集成,软件方面制定了 “全栈自研” 的战略。自动驾驶的前期自研并不顺利,这也是错过 SOP 节点的主要原因。

接近小鹏自动驾驶业务的人士对《晚点 LatePost》表示,小鹏的自动驾驶研发做了差不多一年,毫无头绪,团队配合也出现问题。何小鹏换了高管,自己当了一段时间自动驾驶部门的 “1 号位”。直到 2018 年底,他从高通挖来自动驾驶业务负责人吴新宙,小鹏的自动驾驶研发才步入正轨。

吴新宙用 “灾后重建” 形容他接手时的自动驾驶业务,硬件选型非常激进——博世第五代雷达、英伟达芯片 /Xavier 首次量产,此前从没有在市场上充分验证过。这奠定了小鹏自动驾驶硬件的领先地位,同时也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软件的问题更大。“虽然有一个架构,但是执行上有很多问题,基本上是从零开始。” 吴新宙说。

刘芹认为,小鹏自动驾驶自研之路前期曲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太新了,需要一个试错的过程。

“你连问题都不知道是什么,需要投入进去,deliver(交付)出之一版,然后发现很多问题,分析是自己的问题还是第三方的问题,第三方都不知道这是问题,你还要帮他去解决。” 刘芹说。

他认为何小鹏最难得的是,收到负反馈,没有撤回来,而且人才也在不停升级。

对于造车而言,自动驾驶是不是最重要的?刘芹说,这在当时是一个 “非共识”。

那个时候,蔚来、理想都在用供应商 Mobileye 的视觉感知方案,理想的辅助驾驶软件同时还与李想投资的易航智能合作。两家公司后来都启动了全栈自研,但小鹏提早了 2 年。

一个产品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不同的创业者会把有限的资源向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倾斜。几家公司里面,对自动驾驶布局最早、最坚决、当做核心能力去建设的是小鹏。刘芹认为,这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创始人的基因。何小鹏是软件工程师出身,对互联网有系统性的理解,对自动驾驶的算法、数据也更熟悉,他对底层技术的颠覆式创新有朴素的信仰。

实际上,不仅仅是自动驾驶,小鹏的自研范围后来逐步扩大。2021 年 6 月,小鹏 2.5 亿人民币收购了一家高精地图公司,获得甲级测绘资质。小鹏内部的高精地图团队与高德 “紧密合作”,吴新宙表示。除此之外,小鹏也在做三电方面的设计和研发。

何小鹏称,对智能电动车起决定性作用的 “风暴眼”,小鹏都要抓在自己手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领先优势。

“如果你不是自研的,找供应商,你把供应商培养了,供应商就跟所有人合作。所有人跟你下一个产品同一起跑线。” 何小鹏说。

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说,何小鹏是新能源车这条高风险赛道里,最让投资人安心、“最能睡得着觉的一个 CEO。”

为什么高德、苹果、北斗用的卫星地图照片都是一样的?

苹果地图(中国境内)、北斗地图(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没有关系)一直都是使用高德地图的数据。只不过高德、苹果、北斗分别有自己高度定制化的APP,基础数据都是一样的。

高精地图不是人人都能“绘制”,在中国已知具备测绘资质的厂商企业均在可控范围内,目前获得甲级测绘资质的国内企业只有不到20家,外资企业想要进入更是难上加难。国家有相关规定:自动驾驶地图(高精地图)属于导航电子地图的新型种类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采集、编辑加工和生产制作必须由具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单位承担。

2006年曾有一家公司在未取得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情况下,从事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被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相关活动,并处以51600元的行政处罚,并收入“2006年十大测绘违法典型案例”中。苹果地图2018年之前因中国大陆政策的限制,苹果地图无法使用由“TomTom”提供的数据,数据供应商为“

高德软件 ” 。因此,中国大陆版的苹果地图只能显示中国大陆范围内的地理位置信息,且只能使用平面的导航指示,无法使用“Flyover 3D”。

2018年末,苹果改进了中国大陆用户的苹果地图应用,中国大陆部分地图数据由高德提供,而境外地图数据则改由TomTom提供。这时中国大陆用户已经可以访问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地点详细信息、用户评价、公共交通线路等。北斗地图【警示】北斗地图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组织架构上是没有任何关联。从北斗地图的用户协议可以看到,它的地图数据来源于高德地图。确切来说是高德换了一个皮,外表看起来不一样,但内在的东西还是高德。

北斗地图调用高德地图的数据一方面不用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去完善地图的基础数据,拿来直接就可以用,另一方面并不需要相关的资质,资质获取这方面是尤其困难的。为什么是高德?事实上不光苹果地图,国内外很多的地图软件都和高德颇有渊源,比如:滴滴、谷歌地图等。这源于高德地图准确的交通大数据和专业的导航服务。

目前,高德地图在国内拥有超过7000万活跃的POI位置点数据,覆盖超过650万公里的导航道路数据,提供全国360多个城市和所有高速公路的实时交通路况,并实现了分钟级更新。高德地图还与150多个城市的交管部门达成合作,共同为用户带来更权威的交通大数据和出行调度。

另外,高德地图接口调用简单、易用、稳定、高效,很多开发问题直接在高德开放平台都能轻松的解决。

高精地图是该领域很多企业觊觎的对象现在,连自动驾驶公司都在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无奈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确实难拿。各家企业只好采取迂回的策略,一方面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来间接的借用该资质,另一方面稍有一定行业经验、实力的公司还是不遗余力的去申请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留言咨询
提交留言

您将免费获得

  • 全面诊断

    您将获得专家对您公司申请资质所需条件的全面诊断服务,我们不同于传统代办公司,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浅显的建议

  • 找出疏忽点

    我们在了解您公司的基本情况之后,将挖掘出您公司目前不利于资质申请的疏忽点,还将详细说明您在申请资质时应当改善的确切的事项。

  • 分析需求

    我们通过丰富的从业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确认好符合您实际经营情况的资质需求。

  • 定制方案与报价

    对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将结合您公司目前的情况,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一份资质代办方案及报价单。

获取方案

×
请设置您的cookie偏好
欢迎来到资质参谋
我们希望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网站的安全、高效运转及服务优化,有关我们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决绝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