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给我介绍一个单位 我是2010年毕业生 测绘专业的
北京市
北京爱地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北京长地友好制图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建设部遥感制图中心)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勘察技术工程公司
北京城市空间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四维图新导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华星勘查新技术公司
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地质出版社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天津市
铁道第三勘测设计院
中国地震局之一监测中心
中交之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勘察院
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天津港湾水运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天津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测绘院
天津金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河北省
河北地矿建设工程集团冀东公司
河北省建设勘察研究院
河北省第二测绘院
石家庄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一局测绘大队
河北省之一测绘院
河北省欣航测绘院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廊坊开发区中油四维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化学工程之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勘察设计院
河北中核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
河北省制图院
保定地质图制印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测绘工程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测绘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河北总队
秦皇岛市测绘大队
地质矿产部河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保定九华地质勘查测绘总院(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
山西省基础地理信息院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测绘队
山西省工程测绘院
太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山西省第六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水利部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地图集编篡委员会编辑部
西山煤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
山西华晋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
阳泉新宇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第五地质工程勘察院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航空遥感测绘院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测绘院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勘测设计院
包钢集团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隆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制印院
包头市测绘院
内蒙古自治区测绘院
核工业二○八大队
辽宁省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沈阳市地理信息中心)
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辽宁省第二测绘院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辽宁省之一测绘院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辽宁地矿测绘院
辽宁省第三测绘院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
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察局地质勘察研究院
大连九成测绘信息有限公司
辽宁经纬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市公路规划设计院
辽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吉林省
吉林市勘测设计院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长春市测绘院
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
吉林省之一测绘院
吉林省第二测绘院
吉林地矿测绘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黑龙江省
黑龙江地理信息工程院
国家测绘局第二大地测量队(黑龙江之一测绘工程院)
国家测绘局第三地形测量队(黑龙江第二测绘工程院)
国家测绘局第四地形测量队(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测绘院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哈尔滨测量高等专科学校测量工程公司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测绘航空遥感中心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航道局测量大队
黑龙江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黑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所
齐齐哈尔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佳木斯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齐齐哈尔市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
牡丹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上海市
上海市海事局
上海达华测绘公司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上海东亚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
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勘察工程公司
上海海洋石油局之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江苏省
江苏省地质测绘院
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中国化学工程南京岩土工程公司
华东有色测绘院
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徐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南京北极测绘研究院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镇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无锡市测绘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测绘院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江苏省工程物理勘察院
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淮安市测绘勘察研究院
淮安市水利工程勘测院
苏州工业园区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常州市测绘院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浙江省
冶金工业部宁波勘察研究院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测绘大队
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浙江省之一测绘院
浙江省第二测绘院
浙江煤炭测绘院
浙江有色测绘院
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宁波国土测绘院
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
义乌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安徽省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安徽地质测绘技术院
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之一测绘院
安徽省第二测绘院
安徽省第三测绘院
安徽省第四测绘院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测绘院
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
马鞍山市华东探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
福建省地质测绘院
福州市勘测院
福建省之一测绘
福建省第二测绘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国家地震局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福建省航道局勘测大队
福建省八闽煤田测绘院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厦门市测量队
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江西省
南昌市测绘勘察研究院
江西省第三测绘院
江西省之一测绘院
江西省第二测绘院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
江西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
核工业华东地质局测绘院
江西有色地质测绘院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
江西省瑞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
青岛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勘察设计开发院
淄博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
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山东省经纬工程测绘勘察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维坊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管理局
河南省
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
化工部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中铁大桥局集团之一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河南省航测遥感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煤炭工业部选煤设计研究院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测绘工程院
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河南省地图院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河南省水利勘测总队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河南黄河水文勘测总队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焦作市中纬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省有色测绘有限公司
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
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武汉武大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长江航道局
湖北省之一测绘院
湖北省第二测绘院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
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测绘总队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测绘院
湖北省地图院
机械工业部第三勘察研究所
中南勘察设计院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处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
湖南省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
湖南地质调查研究院
湖南中扬建设工程公司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株洲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南省工程勘察院
衡阳市规划设计院
湖南省第三测绘院(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湖南省之一测绘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南省地质测绘院
核工业衡阳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
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南地图出版社
长沙科创岩土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湖南有色测绘院
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南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
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队
广东省
广州市房地产测绘所
深圳市易图资讯开发中心
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航道局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
广东省地质测绘院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院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测绘院
广东省测绘技术公司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海测大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
深圳市凯立德计算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广西之一测绘院
广西第二测绘院
广西航空遥感测绘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西地图院
桂林市测绘研究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南省
国家测绘局第七地形测量队
国家测绘局海南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测绘局第四航测遥感院
重庆市
国家测绘局第五地形测量队(四川省第二测绘工程院)
重庆市勘测院
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重庆市房屋勘测院)
四川省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四川省之一测绘工程院(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
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勘测工程院)(国家测绘局第六地形测量队)
成都地图出版社
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
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队
铁道第二勘测设计院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成都勘察研究总院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
四川省煤田测绘工程院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四川总队
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
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贵州省第二测绘院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院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黔美测绘工程院
贵州省之一测绘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贵阳市测绘院
云南省
云南地矿测绘院有限公司
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航测遥感信息院
云南省测绘工程院
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地图院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
昆明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 自治区
*** 自治区测绘局测绘大队
陕西省
国家测绘局之一大地测量队(国家测绘局精密工程测量队)
国家测绘局之一地形测量队(陕西省第二测绘工程院)
国家测绘局第二地形测量队(陕西省第三测绘工程院)
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国家测绘局之一航测遥感院(陕西省第五测绘工程院)
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省第六测绘工程院)
煤航(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队(陕西工程测绘院)
西北有色金属测绘院
西安市勘察测绘院
宝鸡市勘察测绘院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中交之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西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
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
西安中勘工程有限公司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
国家测绘局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局陕西测绘资料档案馆)
西安国测航摄遥感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咸阳市勘察测绘院
甘肃省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
甘肃省测绘工程院
铁道之一勘测设计院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勘查院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甘肃总队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地图院
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青海省
青海省之一测绘院
青海省第二测绘院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
青海省地矿测绘院
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宁夏 *** 自治区
宁夏 *** 自治区之一测绘院
宁夏 *** 自治区第二测绘院
新疆 *** 尔自治区
新疆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
新疆第二测绘院
新疆地矿测绘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新疆地震测绘研究院
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部新疆 *** 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乌鲁木齐市城市勘察测绘院
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怎么样?
简介: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是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勘察分院,于2004年1月转制,是具有独立法人的全资子公司,是贵州省成立最早的一支建筑工程勘察专业队伍,我院现有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编号:240103-Kj);工程测绘(乙测资字52101021);地基与基础施工(证书编号:B2011052010203-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124009号)、地质灾害防治设计(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2005324006号)、地质灾害防治勘察(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2005224008号)甲级;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国土资[环]施资字第(2332007)号)甲级资质。
我院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工种齐全,有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供水水文地质、工程测绘、工程物探、岩土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专业。单位设备仪器装备精良,曾多次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先进单位》和《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B/T19001-2000-ISO9001:2000标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注册号为:1203Q10382ROM,中国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注册号为SC12。
我院目前新成立“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基础公司”,主要从事强夯法地基加固工程及强夯置换法软弱地基工程。配备全新的施工机械设备,如杭州杭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出产的履带式强夯机W200A、B、C型(50吨)及机液一体式强夯机QH4000、QH3000;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出产的液压履带式强夯机YTQH600、YTQH400、YTQH300;还配备有振动冲击碾(QCY360)和铰接式液压振动压路机(LSS2501)。优良的管理班子,专业的技术支持以及齐全的机械设备,同样在为社会服务中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
建院50余年以来,我院为贵州、云南、广西、湖南、上海、广东省等省市区完成的工程勘察项目达5000余项,自1986年国家开展优秀工程勘察评选以来,届届获奖,已有91项工程获国家、建设部、贵州省和建设厅分别授予的优秀工程勘察奖,其中贵州饭店工程地质勘察获国家金奖;遵义百货大楼工程地质勘察、贵州烟厂煤矿村住宅楼滑坡岩土工程及织金洞地形测量获国家级铜奖;贵阳龙洞堡机场大块石填筑地基的强夯处理技术、膨胀土地基勘察设计 *** 及空心砼砌块建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我院对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岩石地基的勘察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基坑工程施工、边坡支护工程施工、滑坡治理、地基加固帷幕灌浆、地基改良加固、建(构)筑物纠偏等工程在省内始终保持着开拓领先地位。部分成果获省、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单位也多次被评为建设部、贵州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我院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大量的科研成果,挤身于全国行业规范的主编单位,先后参加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21-7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及GB50021-2001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行业水平与整体实力以始终在省内占有领先地位。
我院现有职工1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1人,高级工程师55 人,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23人。2002年,由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岩土工程专业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注册工程师办公室公布,我院有4人获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特许资格,共计24名工程技术人员获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以占全省同行业注册人员总数1/4而名列前茅
2004我院完成了贵州省建筑标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重任,编制了《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贵州建筑岩土工程规范》等地方标准规范,这必将促使我省岩土工程专业水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院坚持“诚信为本、质量之一、优质服务”的方针,愿以崭新的面貌谒诚为广大工程界服务。
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
法定代表人:袁凌云
成立日期:2004-01-20
注册资本:13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贵州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20000755380347N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司类型:全民所有制
英文名:Gui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cademy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狮峰路2-1号
经营范围: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测试、监理、检测、测量;地基与基础土石方工程;地基与加固处理、帷幕、灌浆;特种专业工程纠编工程的施工、建筑物纠编和平移、结构补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评估、勘察、设计;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桩的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以上涉及行政审批或许可的经营项目,须持行政审批文件或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
所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省的和地质勘查、建筑和岩土测绘有关的单位和公司(集团)。谢谢!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
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
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
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
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院校:
1、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和北京地院)
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
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 ***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经贸委与各工业局研究确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可以从所属地勘队伍中保留一支从事放射性矿产勘查的精干队伍,其余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同步进行属地化、企业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国防科工委研究确定。**黄金地质勘查部队的改革,按照****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执行。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一、地质部地勘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天津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调中心)
沈阳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调中心)
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
宜昌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调中心)
成都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调中心)
西安地质研究所(西安地调中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技术研究所
勘探技术研究所
探矿工艺研究所
探矿工程研究所
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成立于2001年。
中国冶勘总局一局(华北局):燕郊:之一地质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原冶金部之一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从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分出):原编制为:一队:迁安;二队:衢州;515队:秦皇岛;516队:宣化;518队:邯郸;520队:邢台;522队:唐山;物探队:滦县;水文队: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矿技术研究所:燕郊;测绘大队:燕郊;建筑规划设计院:职工医院:二级甲等;子弟学校:
中国冶勘总局二局(原华东局606队):福州: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
中国冶勘总局三局:太原:311队、312队、314队、316队、地勘院、岩土总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济南:2个专业公司,4个综合地质队、2个专业地质队、2个勘查院、1个测试中心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正元资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外派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中南局:武汉,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八市:603队:大冶;604队:孝昌; 605队:襄樊;606队:黄石;607队:宜都;608队:黄石;609队:黄石;水文队:黄陂。
中国冶勘总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质调查所);五队(酒泉);六队(汉中);乌鲁木齐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国内三大航空物探队伍之一。
中国冶勘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中国冶勘总局昆明地质调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广州地质调查所:广州
四川省(西南)、辽宁省(东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和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统(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部原涿州,现迁北京丰台。
江苏煤炭地质局:常州,勘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物测队、机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质局:杭州,浙江华厦工程勘察院,浙江华厦建筑基础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测绘院等。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新市镇,152地质队、201地质队、202地质队和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质局:武汉,125队、182队、物探测量队、地质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105勘探队、132勘探队、物测队、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之一勘探局:邯郸,119勘探队、129勘探队、173勘探队、物测队、科教中心、地质勘查院、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机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质制图印刷中心。
水文地质局:邯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四个水文地质队和物探、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物资供应、地能空调、污水治理等六个专业公司。
航测遥感局:西安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煤炭资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学校(党校) :涿州
中煤地质报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内蒙古、东北(沈阳)、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煤田地质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统(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核地勘队伍组建于1955年,现有6个地区性地质局、52个地质大队以及研究院所、工厂、医院等90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其业务支撑单位,以6个地区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6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8大队、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3大队作为专业勘查队伍。
6个地质局所在省的48个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整体属地化,组建辽宁省(东北)、江西省(华东)、湖南省(中南)、广东省(华南、由韶关迁花都)、四川省(西南)、陕西省(西北)核工业地质局,其余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单位属地化后(组建了河南省(信阳,原308大队)、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等4个核工业地质局),由省级人民 *** 指定的部门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有色地调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桂林地质调查所、新疆地质调查所、地质资料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资环):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测绘公司。
19个地质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市地质调查总院,含河北):原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辖514队(承德)、517队(石家庄)、519队(保定)、地质四队(秦皇岛)、普查大队(燕郊)、核工业247队(宝坻,原属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等六个地质队和一所职工大学(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设有天津市地质勘查总院、地质研究所。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下辖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队(镇江)、研究所(南京)、测绘院(镇江)、矿产开发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绍兴)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属陕西省正厅级事业单位,有12二级单位,分布于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等地)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统(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6家地质勘查院(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阿城)、江苏(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钾盐地质)、河南、山东、湖北(荆州)、湖南、广西、贵州(遵义南白)、云南、陕西)、1家地质研究院(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地质研究总院))、1家职工医院。辽宁省(锦州)、安徽省(马鞍山向山)、广东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彭州军乐)等4家已下放。
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建材地调中心):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辖26个各省、市、区总队,现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八、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黄金指挥部
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碑店,原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质矿产所属石油地质单位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质局改称石油局,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
华北石油(地质)局:郑州
东北石油(地质)局:长春
华东石油(地质)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
西南石油(地质)局:成都,地质勘察总公司
西北石油(地质)局:乌鲁木齐
上海海洋石油(调查)局:
广州海洋石油(调查)局:2001年划归中国地址调查局。
十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勘察设计院(前身是轻工业部盐业勘探队):长沙
中国地学3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一览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甘肃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湖北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黑龙江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大气科学及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地震局 北京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湖北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甘肃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上海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上海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江苏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贵州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陕西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陕西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福建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贵州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江苏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江苏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国家海洋局 浙江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上海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江苏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四川省科技厅 四川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教育部 北京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广东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气象局 北京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仅供同行参考!!!
贵阳烂泥沟101地质队属于哪个区
贵阳烂泥沟101地质队隶属于贵州省地矿局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事业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1地质大队(简称“101地质队”)成立于1959年,队部座落于黔东南州凯里市,是隶属于贵州省地矿局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一支具有金刚石找矿光荣历史的队伍。101地质队曾于1965年在贵州省镇远县首次发现了我国含金刚石原生矿岩体而轰动全国,为共和国的地质史写下了辉煌篇章。成立以来,先后为国家提交了金刚石、重晶石、钒、铅锌、金等30余种矿产资源储量,取得了丰硕找矿成果。大队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其中高、中级职称150余人,各类注册师30余人,拥有9项甲级资质、16项乙级资质、3项丙级资质;拥有各类先进技术装备100余台(套)。主要从事矿产勘查与开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及环境工程施工、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生态文明、地质遗迹和旅游地质、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工作。
贵州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准确掌握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现状,认真做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88号)、《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文件要求,我厅对省内当前地质勘查行业的基本情况、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形成本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一)地质勘查单位概况
截至2006年度,我省共有地质勘查单位54家,国有地勘单位50家,占全省地勘单位的93%,在我省的地质勘查行业队伍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其中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17家;省煤田地质局下属10家;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下属7家,此三局所辖的地勘单位占全省地勘单位总数近70%,在我省的地勘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所有地勘单位中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更高为甲级的单位15家;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更高为乙级的单位23家,均为国有地勘单位。全省地勘单位在职职工9906人,其中地质勘查的从业人员7402名,专业技术人员4157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9%,中级技术人员90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离退休人员13230名。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约1.35万元,离退休职工人均经费1.58万元。
2005年度我省共有地勘单位50家,地勘单位在职职工9913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7235名,专业技术人员4215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38名,中级技术人员746名,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约1.23万元,离退休职工人均经费1.56万元。2006年度与2005年度比较,新增4家地勘单位,均为国有地勘单位;在职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变化不大,高、中级技术人员共增加了197人,增长率达11%;在职职工人和离退休职工收入有所增加;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更高为甲级的单位增加1家,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更高为乙级的单位增加9家。2006年度较2005年度我省地勘单位在数量上有所增加的同时,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增强和提高。
图1 贵州省地勘单位人员情况及构成
(二)地质勘查资质概况
我省地质勘查单位目前共有11类、169个地质勘查资质。资质主要集中在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和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等五个专业,共138个,占资质总数的82%。资质数量较少的是气体矿产勘查、遥感地质勘查、选冶加工试验和地球化学勘查等四个专业,占资质总数的5%。(具体类别分级及数量如表1)
与2005年度相比,我省拥有地质勘查资质总数增加了30个,其中甲级增加5个,乙级增加26个,丙级减少1个,增加的资质中有3个甲级和9个乙级是4个新增地勘单位所有,其余增加的两个甲级和17个乙级是原地勘单位新增和升级所得的;另新增了气体矿产勘查类资质。除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两类资质各减少了一个外,其余各专业类别的资质数量都有所增加,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固体矿产勘查类资质数量增长最快,分别较2005年增加了8个和7个,其余增幅较平均,为3个左右。我省2006年度地质勘查资质不仅仅是在数量上体现了较大增长,更重要的是从质量上看增长的资质都是乙级以上的较高级别,并且新增的气体矿产勘查专业资质,丰富了我省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呈现出整体提高的良好势头。虽然只有少量地勘单位的资质数量和类别减少或降低,主要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达标,但这足以说明今后继续抓好地勘人才建设仍是我省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表1 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分级及数量
二、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我省的国有地勘单位数量占了全省地勘单位数量的93%,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情况,基本上代表了我省整个地质勘查单位状况。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和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局所辖的地勘单位共34个,占全省地勘单位总数近70%。因此这三个局的发展状况基本上代表了我省国有地勘单位,乃至全省地勘单位的发展状况。
图2 贵州省地质勘查资质情况(按等级和专业)
(一)国有地勘单位概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有国有地质勘查单位50家。国有地勘单位拥有资质165个,占全省地质勘查资质总数的98%,包含了我省所有甲级和乙级的地质勘查资质(共38个,具体情况见表1)。目前国有地勘单位有在职职工9784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7319名,其中技术人员4082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47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865名,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1.34万元,离退休职工人均经费1.58万元。与2005年比较,新增地质勘查单位4家;新增地质勘查资质14个,其中甲级3个、乙级9个、丙级2个;在职职工增加25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增加179名,专业技术人员减少57名(退休),高级技术人员增加33名,中级技术人员增加167名,离退休人员增加805名;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约增加0.12万元,离退休职工人均经费约增加0.02万元。
(二)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2006年度我省国有地勘单位总资产为436908万元,生产性资产原值119063万元,总负债219298万元,所有者权益217628万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资产为136589万元,生产性资产原值16133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2010万元,总负债66779万元,总收入100180万元,总支出100180万元,所有者权益69810万元;省煤田地质局总资产为29300万元,生产性资产原值5955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2610万元,总负债14584万元,总收入21902万元,总支出18091万元,所有者权益14716万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总资产为28941万元,生产性资产原值12044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1127万元,总负债13675万元,总收入17794万元,总支出17218万元,所有者权益15267万元。与2005年度比较总资产增加8.4%,生产性资产原值减少了1.7%,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增加了27.4%,总负债增加了10%,总收入增加10.67%,总支出增加了12%,所有者权益增加了6.4%;我省国有地勘单位的经济整体稳步提高,总的资本量尤其是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有较大增长,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注重对成本的控制和对生产性资产的投入和积累。
图3 贵州省地勘单位经济运行情况
(三)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省的公益性地质项目主要集中由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和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局开展。这三个局是我省进行有关地质工作最主要的技术支持部门,尤其是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直是我省地质行业的龙头,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公益性地质工作。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6年度,在省内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9项,获国土资源调查资金927万元;国家资补费项目3项,国家财政专项项目1项,获省矿产资源补偿费662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0万元;省外完成了新疆矿产调查评价项目,内蒙古重力调查项目,获取资金170万元。同时完成了我省贵阳、遵义等5个主要城市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配合 *** 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3起,对33处地质灾害开展了应急调查,编制多部针对我省的防治地质灾害的报告、方案等,完成和新开展了29个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等;开展了针对解决我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规划和立项论证工作;完成了围绕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的相关方案、报告及技术标准的编制;争取到了9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4处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等一批国家环境地质工作项目。
省煤田地质局:在煤层气勘查项目中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0万元,威宁县金斗勘查区煤矿普查项目获中央矿产资源补偿费210万元,“贵州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分析”项目获贵州省地勘基金50万元。
省有色地质勘查局:获中央矿产资源补偿经费180万元,中央矿产资源补偿经费项目420万元,地方矿产资源补偿经费项目170万元。
贵州省核工业地质局:获贵州省放射性矿产资源调查项目,2006年项目资金10万元。
(四)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6年度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施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十余项,收入13426万元;省煤田地质局实施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11余项,完成钻探进尺13200米,收入5303.98万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2922.45万元;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1105.8万元;盘江煤电集团勘测有限责任公司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105万元;贵州西能物探技术有限公司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381.58万元;贵州宏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98万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376.53万元;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614.04万元。2006年度我省商业性地质勘查总收入近2.5亿元。
(五)矿产开发基本情况
我省2006年度进行矿产开发有一定收益的国有地勘单位是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其开发方式主要是自主和合作开发矿山两种,矿种上以金、锰、磷等我省的特色优势矿种为主。自主开发矿山规模小,收入不高,合作开发矿山主要是贞丰水银洞金矿。矿业开发收入18640万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在安哥拉国签订了卢卡拉和曾扎铁锰矿合作经营合同,该合作项目已取得探矿权,探矿权面积5432平方千米,预测铁矿资源量10亿吨,锰矿资源量2亿吨。此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省对外地质勘查工作开始起步。其余国有地勘单位2006年度基本无矿产开发收入或未开展矿产开发工作。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在工程勘察施工方面,我省国有地勘单位拥有多项资质。如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就拥有建设部和其他部门颁发的各类工程勘查施工资质46个。管理较规范,如CS14钻机和RPS3000型地热钻机等等一些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工程勘察施工方面的势力。所进行的项目包括:岩土工程勘查、岩心钻探工程、桩机施工、桩基抽芯、水源井施工、地下热矿水施工、地震物探孔施工等一批较大型的项目。以省内项目为主,省外项目有参与三峡地质灾害治理;浙江温州桩基施工;在 *** 与 *** 地矿局合作开展了岩心钻探工作;在杭州、海南、重庆等地开展测量工作等。2006年度实现总收入约3.4亿元,比2005年度增长近0.4亿元。
(七)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我省可以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创收的国有地勘单位,都是原来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实力较强的单位,成立多种经营企业,开展多种经营方式进行创收。如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勘测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核工业地质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等。所从事的基本是与单位本身特点相关联的产业。如机加工(地勘设备维修);地质灾害治理及煤矿安全评估等煤矿技术服务;旅行社;测量;房地产开发;印刷及物资贸易、物业管理等其他产业。2006年度各国有地勘单位基本未对多种经营企业投入,多种经营的总收入为3.06亿元。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近年来我省地质勘查行业在改革发展中队伍不断壮大,适应能力与实力不断增强,整个行业得到了较好较快的提高。获得的经验总的来说,主要是要做好“抓三、突二、一保障”。
“抓三”:一是抓好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科学、规范的管理重点,以制度管行业;以制度管队伍;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并对制度的遵守、执行情况进行及时、严格的监督,保证地勘队伍发展的有序性和科学性;二是抓好各级 *** 对地质勘查行业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落实。国家、省等各级 *** 出台的地质勘查行业有关政策、文件,是对地质勘查行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最为重要的指导。只有结合我省实情,认真落实好各级 *** 对地质勘查行业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才能保证地质勘查行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有章可依;三是抓好地质勘查行业的市场化建设。主要是抓好各种市场准入资质、资金、技术、设备、基础设施规范市场化操作、管理规程等的建设以及地质勘查行业的市场信息的交流等。
“突二”:首先是突出明确地质勘查行业的中心任务。坚持以地质矿产勘查为地质勘查行业的主业,以立足为我省经济、基础建设服务为重点,同时积极向外拓展;再有是突出各地质勘查队伍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其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例如一直以来作为我省地质勘查行业龙头的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6年度通过其内部资源的调整,新成立了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拥有区域地质调查等3项甲级资质、两项乙级资质和两项丙级资质。成为了该局下属17个地勘单位中资质最多、等级更高的一个。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的成立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具有了承担更大型和更多种类地质勘查项目的资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另外如贵州省核工业地质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规模相对较小的地勘单位,职工人数加在一起三百多人,通过发展其优势地质勘查专业,贵州省核工业地质局的放射性地质矿产勘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的建材非金属矿产勘查,2006年度实现总收入3312.9万元,人均10万元。
“一保障”:就是保障给地质勘查行业一个良好、有序、和谐的发展空间。
四、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一)总体思路
根据《决定》的要求,按照《贵州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贵州省地质勘查规划(预审稿)》等等有关文件的工作重点,结合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本设想。在“十一五”期间,国有地勘单位仍将是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核心,为我省的发展提供地质勘查技术支持的绝对力量。在这五年中,国有地勘单位要立足于做好服务我省经济、基础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放眼国内外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不断加强学习和对外交流,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进一步完善国有地勘单位的体制建设,实现我省的国有地勘单位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具体内容
1.围绕“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优势原材料工业基地”的目标开展工作
为满足“十一五”、“十二五”电煤基地、煤化工基地建设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同时满足我省煤炭资源的战略储备,促进我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尽快把我省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的要求,积极参与煤炭资源勘查,提升现有煤炭矿山工作程度,挖掘潜力,努力发现新矿源,增加现有煤炭储量,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地质勘查工作。为进一步加快磷化工发展,建成如织金磷矿区等大型、超大型矿区、磷化工业集团,把我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磷化工基地,部署好地质工作。为建立黔中铝工业基地,从而进一步把我省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加大铝土矿勘查等各项地质工作。
2.加强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的开展
重点是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宣传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加快水资源的勘查、开发规划,提高供水能力,缓解缺水对我省经济建设、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开展石漠化治理工程相关地质工作,推进我省生态建设。为我省的道路、工程建设等提供可靠的地质技术保障。做好其他地质环境规划,旅游开发等有利于我省建设发展的地质工作。
3.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协助省及其他地方各级 *** 做好煤、磷、铝、锰、金、铅锌等我省重要、优势矿种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查规划工作,力争在重要矿种的资源储量上有所突破,延长矿山寿命,增加探明资源量;做好矿产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和滥采、非法盗采矿产资源的规划及管理惩治工作。
4.进一步抓好商业性地质工作,促进多种经济的发展
通过多种手段,多条道路加强省外、国外项目的申请和合作,拓宽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空间,加强国有地勘单位的生存能力。
5.加强自身建设,深化改革
配合 *** 和相关管理部门,按企事分开的原则,稳步落实国务院有关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通过抓好管理、人才、技术水平、市场准入资质等队伍建设,深化改革,确保国有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五、对策建议
(一)目前我省地质勘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地质勘查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地质勘查队伍尤其是国有地质勘查队伍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我省地质勘查行业也存在如下问题:地质勘查行业的现状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地质勘查行业进行管理的各级行政部门之间,行政管理部门与管理对象之间,管理对象内部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按国务院有关要求的以企事分开的原则推进国有地质勘查队伍改革仍需不断深入;由于 *** 的配套政策尚未落实和其他原因,一些有利于地质勘查队伍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国有地勘单位负担较重,例如2006年度离退休数达13230人,比在职职工多出3324人,所需经费近2.1亿元。地质勘查单位存在活力不足、投入不够、人才缺乏、功能不强等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决定》的要求,构建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
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大力推进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 *** 与企事业单位合理分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地质勘查体系。明确行政主管部门与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之间的职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依法行政,为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则为 *** 、为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技术业务支持。理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行政主管部门与地质勘查单位之间和地质勘查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做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有效。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推进、逐步深入、择机到位的原则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
全国的国有地质勘查队伍刚经历了管理体制转换的重大调整,不宜再连续对其实施大手术,在稳步发展、逐渐深入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
2.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主要是突出地质矿产勘查这一核心任务。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按照省 *** 将我省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磷化工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的发展方针,切实做好我省煤、磷、铝等优势矿产和金、铅锌、锑等其他矿产的勘查、规划和综合研究。同时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开展,充分重视矿山地质工作,强化地质环境调查监测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健全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体系
首先是抓好公益性地质勘查队伍的建设,保障公益性地质勘查队伍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2006年度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通过其内部资源的调整,新成立了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拥有区域地质调查等3项甲级资质、两项乙级资质和两项丙级资质。成为了该局下属17个地勘单位中资质最多、等级更高的一个。使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具有了承担更大型和更多种类地质勘查项目的资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保证其队伍的人员精干、装备精良、实力强大。再有公益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4.切实将有利于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
近年为顺利实现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体制转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地区差异等各种原因,优惠政策并未完全落实到位,如职工住房、福利,地勘单位用于充实设备的资金等问题较明显。切实把有利于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将有利于拓宽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空间,解决好地勘单位财政负担,提高地质勘查单位职工的生产、生活水平。
5.抓好地质勘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地质勘查行业的数字化管理,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进一步建立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丰富管理的数字化指标,实现对整个地质勘查行业更加及时、准确和更加科学的定量化管理。建立统一的地质信息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实现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地质信息共享,实现全省地勘单位技术、人力、设备等综合资源的共享,打破地域、专业限制和行限制业,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内及地质勘查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交流,势必带动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整体进步。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测绘全国甲级资质单位有哪些?
有很多呀,在这就举几个列子吧!
安徽省甲级单位
安徽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之一测绘院
安徽省第二测绘院
安徽省第三测绘院
安徽省第四测绘院
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安徽省测绘档案资料馆)
安徽地质测绘技术院
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测绘院
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马鞍山市华东探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或者是去比较权威的网站去看看,这个中国测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