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涛: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2024-05-07 国土空间规划资质 205
A⁺AA⁻

简介:2020年初,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城乡规划》杂志、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联动策划了一系列土地空间规划主题微谈活动。我们将继续从规划治理、经济发展、人口科学、生态发展、国家安全、地理安全、 *** 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专家的角度,分享土地空间规划发展过程的全面分析。

系列主题

吴洪涛: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本系列推出了智慧土地空间规划主题微谈,邀请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一线专家学者从多元化融合、创新的角度和维度撰写文章,分享、交流、碰撞,为智慧土地空间规划建筑做出贡献。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本文字数:4624 字

阅读时间:14 分钟

微谈嘉宾

吴洪涛:自然资源部 *** 信息办公室规划发展部主任

微谈主题

从土地空间治理面临的时代挑战和自然资源信息时代的使命和机遇出发,分析了《自然资源部信息建设总体规划》的总体内容,分析了土地空间规划信息化的总体思路,了智能土地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

01.新自然资源管理和区域土地空间管理的时代挑战和信息使命和机遇

自然资源部被赋予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土地空间用途控制和生态保护恢复职责,努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

新使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社区的新自然资源管理理念,坚持节约、保护、自然恢复,优化土地空间发展模式,加强土地空间使用控制,需要 *** 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公众等社会各界参与。

目前,两统一责任的行使面临着基础不明确、不真实、不完整、空间控制规则不统一甚至冲突、部门间协调不足、监督不力、群众工作困难、监督困难等问题,新的自然资源管理和区域土地空间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部署。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感知社会形势,畅通沟通渠道,协助科学决策,已成为社会共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两个统一责任的行使,已成为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自然资源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地面观测定位技术为自然资源和土地空间动态监测提供了先进的感知手段,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的新领域、新平台、新渠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促进自然资源管理和土地空间管理等社会领域的数字、 *** 、智能。

02、 自然资源信息化在两统一责任下的总体框架

面对履行两统一职责、提高土地空间治理能力和信息化的高度期望,如何构建新的自然资源信息系统被列入议程。

2019 年11 月1 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的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应运而生。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计划确定的整体信息结构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维模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调查、规划、管理等相关信息,形成分布式数据采集、管理和应用机制。

同时,将所有应用程序整合到三个应用程序系统中,贯穿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一方面,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自然资源和房地产登记、土地空间规划和使用控制、生态恢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耕地保护、地质矿产管理、海洋管理、测绘管理、综合事务提供信息支持;

另一方面,为公众提供 *** 服务,接受社会监督;此外,通过与国家 *** 服务平台对接,纳入国家信息系统,实现与其他 *** 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

从内容上看,计划协调国家信息总体部署、自然资源业务管理需求、社会协调治理需求、公众需求、现有信息基础、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突出自然资源信息的完整性和协调,根据 *** 集成形成互联 *** 、数据集成共享图、统一平台实现业务协调,提出数字、 *** 、平台三个应用系统信息总体结构(图1)。

图1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根据计划,自然资源信息化的总体技术路线和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1.连接-建立互联互通的一张网,解决资源共享和业务协调的道路问题

整合现有多套 *** ,构建覆盖机密 *** (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内部 *** )、业务 *** 、互联网(逻辑隔离专有域,加强安全措施整体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部 *** )的新自然资源云平台。

一方面将 *** 链路打通,形成一体化的网“路”;另一方面逐渐将各个节点多年来形成的存储和计算能力统筹起来,充分利用分布式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形成强大的自然资源云计算能力。

2.合并-建立三维一张图,为两个统一提供统一的底数和底线

整合、集成和规范各类数据库,构建“地上地下、陆海相连”的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在种类上涵盖地质、矿产、土地、林、草、水、海洋、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在性质上包括现状类、规划类、管理类和社会经济类各类数据。

其中,现状数据以第三次土地调查为基础,形成反映自然资源和土地空间现状的统一基础;以统一基础生成规划数据,以数据、知识、规则的形式形成土地空间开发利用的统一基础;从各种行政许可和项目审批等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管理数据。

各种数据通过资源调查、评估、规划、管理等方式进行更新,形成分布式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池,相互关联。数据的表达逐渐从二维转向三维。

3、建立统一的土地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中心平台的管理功能和系统集成的支持

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分布式管理、调度和外部服务,与其他 *** 部门共享和交换数据,访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媒体数据,为三应用系统提供基本数据支持,为相关 *** 部门和社会提供自然资源和土地空间基础和底线分类服务;

另一方面,为各种自然资源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集成、开发、应用和维护的支持服务。

4.奠定基础——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和应用体系,提高一张图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建立土地空间全天候调查、监测和预警感知机制,不断提高数据快速获取和三维数据获取能力。推进土地调查全过程信息化,推进智能地质矿产调查,完善海洋监测和综合调查信息获取机制,完善基础测绘结果正常更新机制。

5.优质服务-构建互联网 自然资源政务服务

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无缝贯穿、外部互动连接、公众便捷的业务信息机制,按照深化授权、授权、授权、授权、服务改革的要求。实现智能行政许可服务,深化数据开放服务和 *** 信息披露,形成提供自然资源 *** 服务、接受全社会监督的 *** 应用。

6.强监管-构建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

围绕土地空间规划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耕地保护、生态恢复、矿产资源管理、海洋资源监督、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执法监督等业务,在土地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上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自然资源形势感知、 *** 全球监督和形势分析决策信息机制。

03.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下的土地空间规划信息化

*** 中央、国务院要求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整合各种空间数据,建立国家统一的土地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国家土地空间规划图,促进 *** 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 *** 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互,自然资源部要求依托土地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土地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价预警和监督机制,建立土地空间规划图监督信息系统。

*** 中央、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几份文件概述了土地空间规划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可以看出,土地空间规划信息化是在自然资源信息化的总体框架下设计和实施的。

一是统一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统一自然资源底数,纳入自然资源一图。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图基础数据和相关大数据资源,支持统一的空间规划,科学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础农田、城市发展边界和各种海洋保护线,完善主要功能区系统,统一空间管理规则,相关数据沉淀到图主体,形成自然资源图底线数据。

第三,从自然资源 在一张图中提取相关元素,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几个主题的重要子集之一——土地空间规划一张图,重点展示土地空间规划蓝图和土地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规则。

第四,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互联网,直接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自然资源 *** 服务应用系统中的 *** 审批系统将底线数据和信息整合到各种行政审批过程中,支持自然资源部系统中的各种行政审批。

同时,依托土地空间基本信息平台提供外部服务,支持其他部门的专项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共同实施空间使用控制。形成的相关信息也将通过土地空间基本信息平台沉淀到自然资源的一张地图中,当然也将在土地空间规划的一张地图中。

全面提高土地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展望智能国土空间规划

在新时代、新要求、新技术背景下,土地空间规划的信息化与以往更大的区别在于其智能化。按照庄少勤总规划师的理念,土地空间规划应该是一个智能规划,可以感知、学习、治理和适应。

智能规划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和土地空间大数据的支持下,实时动态地感知土地空间信息,建立数字土地空间模型,基于人工智能手段进行知识挖掘,支持科学编制、自动审批、动态监控、智能评价、智能演绎(图2)。

图2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

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遥感、视频监控、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为智能土地空间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计算技术进入了发展的扩张期,5G 通信投入商业,视频监控、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日益成熟,遥感技术最为成熟,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些技术在智能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智能土地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应考虑土地空间规划的一图监督实施系统。

1.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其部分地代替人脑工作变得并不遥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利用大数据,综合运行深度神经 *** 、语义 *** 、知识图谱、自我博弈系统等人工智能算法和其他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分类、三条红线划定、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城市发展规律预判、规划条件推演、规划审批、规划实施情况评价、生态修复效果仿真等方面终将有所突破。

2、5G 应用通信和物联网技术

依靠5G *** 信息的高速公路将配备更高密度的感知设备,全天候自动感知土地空间的开发利用,更好的信息传输,支持更详细的关键目标监控。自然资源和土地空间的感知将是提高土地空间治理和使用控制能力的必要条件。

3.应用遥感和视频技术

随着遥感技术与深度学习、知识地图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遥感图像可以实时进行智能分析。自然资源部实施全天候遥感监测,可以实施广泛、大规模的土地空间监测规则。同时,视频监控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自动分析视频图像中的人、事、物的目标,动态监控和定期分析人车行为、工程活动、生产活动等轨迹。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海岸线等重要控制线的电子围栏,将很快成为现实;全国各地的视频监控设备和越来越多的视频监控设施,实时监控规划实施将成为现实。

4.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构建了区块链技术数据不可篡改、信息透明、去中心化集体维护的优势,对广域范围内国土空间管制规则的使用、跨层级跨部门规划数据的更新以及违规行为的查处等复杂行为的意义重大,可以大幅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协同效率,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有效解决数据频繁更新造成的前后数据不一致问题以及责任追究溯源难的问题。

总之,智慧规划的时代不远矣。当然,智慧特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当给予不同的定位,其发展过程与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一样,智力水平是逐渐成长、逐渐成熟的。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吴洪涛: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 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_国土空间规划_智慧城市_依托复旦多学科优势

依托复旦综合学科优势

聚焦空间规划重点问题

面向国家规划转型需求

构建国际前沿科技智库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国土空间规划前沿资讯

微信号 : spd1905

邮箱:spd@fudandesign.com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留言咨询
提交留言

您将免费获得

  • 全面诊断

    您将获得专家对您公司申请资质所需条件的全面诊断服务,我们不同于传统代办公司,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浅显的建议

  • 找出疏忽点

    我们在了解您公司的基本情况之后,将挖掘出您公司目前不利于资质申请的疏忽点,还将详细说明您在申请资质时应当改善的确切的事项。

  • 分析需求

    我们通过丰富的从业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确认好符合您实际经营情况的资质需求。

  • 定制方案与报价

    对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将结合您公司目前的情况,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一份资质代办方案及报价单。

获取方案

×
请设置您的cookie偏好
欢迎来到资质参谋
我们希望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网站的安全、高效运转及服务优化,有关我们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决绝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