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甘肃省测绘资质复审换证时间
关于2022年甘肃省测绘资质复审换证时间还没出,但是可以根据2021年的通知大概推测在9月左右。
2021年通知内容:全省甲、乙级测绘资质单位应于2021年9月15日前提交申请和材料,全省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应于2021年10月15日前提交申请和材料。因测绘单位原因造成2021年11月30日前仍未提交合格的材料,导致12月31日前未完成复审换证的,视为自动放弃此次复审换证的权利。
测绘资质是测绘专业必须具备的资质,资质等级为甲、乙两级。
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2004修订)
之一章 总则之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甘肃省兰州市一九四队测绘资质,结合本省实际甘肃省兰州市一九四队测绘资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编制全省测绘事业发展规划,对全省地理空间定位、地理空间数据和全省测绘基准、测量控制系统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对测绘航空摄影依法进行审核。
(二)组织管理基础测绘和全省重大测绘项目,建立“数字甘肃”地理空间框架,管理和提供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三)依法管理全省各种地图的编制和更新,审查向社会出版、展示的地图。
(四)依法对全省测绘资质、资格及测绘市场行为进行管理。
(五)负责全省测绘成果的管理。
市、州、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同级人民 *** 其甘肃省兰州市一九四队测绘资质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工作。第三条 有关部门、单位与外国组织或者个人采取合作、合资方式从事测绘活动的,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接受其监督。第四条 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测绘质量依法实施监督。
基础测绘、涉外建设项目或者重大测绘项目的测绘成果,应当由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质量验收。
测绘仪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检定。第二章 测绘基准和基础测绘第五条 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大城市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甘肃省兰州市一九四队测绘资质;其他市、县(市)及建制镇、重点工程项目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当地人民 *** 或者建设单位提出申请,报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同一城市或者局部区域只能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设区的市,其市区地域连续的,不得分区建立城市独立坐标系统。第六条 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级基础测绘工作:
(一)在国家统一大地控制网基础上建立全省大地控制网;
(二)全省1∶1万或者1∶5千比例尺地图测绘和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更新;
(三)建立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维护和更新省级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
(四)编制全省普通地图;
(五)省 *** 确定的其他测绘项目。
市、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础测绘工作:
(一)建立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独立坐标系统及测量控制网;
(二)本行政区域内大比例尺基本地图测绘和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更新;
(三)建立本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四)本级 *** 确定的其他测绘项目。
设区的市基础测绘需要分解到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由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统一组织。
民族自治州需要建立本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或组织州内跨县(市)大比例尺基础测绘的,由州人民 *** 确定。第七条 基础测绘成果按照下列原则定期更新:
(一)全省统一布设的大地控制网10年复测一次;
(二)基本地形图,主要城市及交通沿线至少4年更新一次,农业地区至少8年更新一次,其他地区至少15年更新—次;
(三) *** 确定的局部重点地区按需要及时更新。第八条 市辖区不单独分区编制基础测绘规划。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基础测绘经费按国家统一的测绘成本定额核算,专款专用。第十条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提供,使用者应当合法使用,不得以复制、借用等方式非法生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他系统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应当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第十一条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卫星遥感资料购置计划,使用 *** 资金购置卫星遥感资料和进行基础航空摄影的,省人民 *** 可以委托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和提供,促进数据共享,减少重复投入。第三章 其他测绘第十二条 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乡、镇行政区域界线的标准画法图,由省民政部门和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拟订,报省人民 *** 批准后公布。
王仲闻的人物生平
王仲闻(1901-1969),名高明,以字行。笔名王学初、王幼安,据说都是为不得已避用真名而所取之号;台湾曾大量翻印其书,改其名为王次聪。浙江海宁人;王国维次子。
长相酷似静安先生,已故的沈玉成先生首次见到他时,曾取《观堂集林》中那张相片来印证,非常传神地说“子之于父,如明翻宋本,唐临晋帖”。令人感慨的是,时不过三十年,我们现在却只能从静安先生的遗像来缅想幼安先生的模样了。
王先生幼承家学,但中学毕业即入邮局工作。解放初期供职于北京地安门邮局。1957年因参与创办同人刊物《艺文志》而成为右派,遭开除。后经由徐调孚先生推荐,被爱才若渴的中华书局金灿然总经理请到中华,成为一位不在编的临时编辑,一直工作到写下那封给文学组之信的那个时候。
王先生精熟唐宋文献,以“宋人”自诩。尤长于词学,其著述除前已述及的三书外,还有《渚山堂词话·词品》点校(署名王幼安)、《诗人玉屑》点校。他用力最勤、真正代表他学术水平的还有两部书稿:一是《唐五代词》,文革中遗失,其前言后记幸存于档案中,经程毅中先生整理,已经发表。二是《读词识小》,约20万言。钱钟书先生曾受中华书局之请看过全稿,称“这是一部奇书,一定要快出版”。但就在中华决定出版并已完成了审读加工的时候,因为与《全宋词》署名同样的原因而暂停付印。文革中遗失。现在我们从《全宋词》的审读加工记录中,可以约略看到《读词识小》的影子。
一九〇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一岁
三月,生於浙江海宁盐官镇内西门周家兜王宅。长兄潜明四岁(一八九九年生)。
一九〇五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四岁
三月,弟贞明生。
一九〇六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五岁
祖父王廼誉去世。
一九〇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六岁
七月,母亲莫氏因产褥热过世。
一九〇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七岁
三月,父王国维娶潘丽正为继室。弟纪明、慈明、登明、妹东明、松明均为潘
氏所出。
四月,全家移住北京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
一九一一年(清宣统三年) 十岁
十一月,辛亥革命爆发,父亲王国维与罗振玉、刘季英等携家口共二十一人东渡日本,住京都郊外吉田山下田中村。合家同行者八人,父母而外及兄弟潜明、纪明、贞明,仆人冯友、钱妈随行。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 十二岁
三月,罗、王诸家移住京都吉田町神乐冈八番地。
十二月,妹东明生。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 十四岁
三月,随继母返回海宁,就读海宁之一小学。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 十五岁
二月,父亲王国维自日本返回上海,就哈同氏广仓学宭之聘。
三月,自海宁盐官移住上海爱义文路大通路吴兴里。父亲亲为择校,与兄潜明、弟贞明拟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学校未果,入上海工部局育才公学就读。在读期间,与若干同学组“嘤鸣社”,每一二周作诗一次,评定甲乙。结集有《嘤鸣社诗稿》自抄本二册,今存复旦大学图书馆。《诗稿》附自辑诗词《明月梅花馆诗草》一卷,计收古今体诗凡四十一题,五十八首。其中《蝶恋花》(题画)“露縠冰纨人似玉”一首,为现存唯一词作。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 十八岁
五月,北京发生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任育才公学学生会副会长,被校方开除,此後被推举为全国学生联合会出版社代表。在离校学生会所开办的免费学校中任髙级班国文教员。十一月九日父亲王国维致罗振玉函谓“次儿等学校事,因值孔子诞辰,学生要求放假一日,午後遂不往,因之斥退四人。表面如此,实际因夏间之学生会次儿因资格被举为副会长,此次开除殆因此故”。
十月,应考邮局邮务员,未取。
一九二〇年(民国九年) 十九岁
三月,入上海邮局为邮务生。长妹东明後来追述:‘我们这一代中,二哥天赋最髙,也更爱古籍与诗词,如以他的资质与兴趣,能追随父亲继续钻研国学,日久必有成就。而父亲无视他的爱好与秉赋,竟让他进入邮局,以获得较佳的独立生活工作,当是以自己亲身经历到的宝贵经验为鉴’(《先严王公国维为子女所铺的路》)。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 二十岁
年初通过甄试,升等为邮务员。
十一月四日父亲王国维致长兄潜明函:“(髙明姻事)本拟明年下半年,而闻陈宅姑娘又入海宁学堂,恐沾染习气,故汝母意欲於上半年办喜事。”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 二十一岁
与陈慎初结婚。子女成年者三男(庆新、庆同、庆山),二女(令年、令三)。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 二十二岁
五月,王国维入京任清逊室南书房行走。
八月继母、弟妹等入京。
是年自吴兴里迁住新闸路甄庆里。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 二十五岁
九月二六日,长兄潜明於上海病逝。长嫂罗孝纯不久“大归”。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 二十六岁
六月二日,父亲王国维於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有遗嘱致三子贞明,谓“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
七月,与诸弟同具名编次《王忠悫公哀挽録》,天津罗氏贻安堂汇刊。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 二十七岁
是年继母弟妹南归海宁。父亲王国维藏书中手批手校书一百九十馀种约七百馀册,经清 *** 学院同事陈寅恪、吴宓、赵元任诸先生商议,让售北平北海图书馆,馆方给价五千元。
是年在《邮声》杂志发表诗作《己丑除夕赠家兄》、《丁卯展前诗怆然有作即用旧韵》。此後若干年仍有诗词在《邮声》刊出。
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 三十岁
调入上海邮政总局。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 三十一岁
随邮政总局迁往南京,住慈悲社五台山村。
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 三十二岁
十二月,上海《词学季刊》之一卷第三号刊唐圭璋《全宋词编辑凡例》、《全宋词初编目录》。
是年林大椿辑《唐五代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 三十六岁
七月,全面抗战开始,自海宁接取继母弟妹至上海住海防路崇安里。独身前往武汉。
一九四〇年(民国二十九年) 三十九岁
七月,参加为期二周的邮政秘密监察人员培训班,为解放後“历史问题”所从来。
唐圭璋《全宋词》三百卷,成稿於一九三七年,是年由国立编译馆出版。其“缘起”有“王仲闻等辨讹”致谢语。唐圭璋先生在《自传及著作简述》中回忆:‘“初编此书的时候,就承精於目録版本之学的王仲闻帮助搜集资料,校订真伪,商讨善本、足本问题。”
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 四十岁
升任副邮务长。
家人从上海经香港到昆明,住郊区白龙潭。
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 四十一岁
邮政总局迁往重庆,住南岸南桷垭。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 四十四岁
冬,随邮政总局还都南京,住建业村。
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 四十六岁
夏,叔父王国华赴台湾大学外文系任教。
是年在《现代邮政》杂志发表《尹师鲁水调歌头》、《刘仲方六州歌头》、《李後主佚词》等多篇《读词杂记》。
一九四九年((民国三十八年) 四十八岁
邮政总局南迁台北,留守上海。弟贞明、纪明、妹东明、女令年前往台湾。是年末,随邮政总局迁往北京。任改组後的邮电部秘书处副处长。
一九五〇年 四十九岁
年初,住西单二龙路郑王府夹道邮电部宿舍。
是年镇反运动中,其有关部门结论竟为“曾经受过特务训练,态度不老实,撤职登记”。
一九五一年 五十岁
将家藏王国维遗稿、批校本及友人致王国维书札两箱百馀种捐送北京图书馆,经手人为赵万里(约抗战前後,赵万里曾促成和经手继母潘氏的另一部分捐赠)。
在邮政部干部审查活动中被定为“特务嫌疑”,从事竖电线杆等惩罚性体力劳动。
一九五三年 五十二岁
屡次对人民出版社出版物提出书面意见,受到关注,该社王子野、范用拟将其调入任职未果。
是年调往地安门外邮局,在服务窗口收寄邮件,住东直门外八条下坡十九号邮局宿舍。虽事务繁剧,仍於业馀时间努力治学。
在《中国语文》第八期发表《统一译名的迫切需要》。
一九五五年 五十四岁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於是年初版。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夏承焘为是书所撰‘承教録’谓‘此书问世一年,屡荷四方读者惠书督诲。惠州张凤子先生,北京王仲闻先生,皆未尝奉手请益,乃承费日力为细校再过,各举谬误多处,盛意尤可感激’。
是年邮局肃反运动小组审查结论“不是反革命分子”。
是年初,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唐才子传》,用时一周,得酬五十元。
一九五六年 五十五岁
七月二十二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关於李煜词的考证问题》。
十一月二十七日,夏承焘接人民文学出版社顾学颉函,夏氏日记载‘王静安先生嗣君仲闻,甚爱予词人十谱而有所补订,欲与予通函云云。即作复书,附去与王君书’。此後屡有书翰往来论学。
十二月十九日,夏承焘复接得王函,谓‘“著有《南唐二主词校订》、《阳春集校订》,又有《唐五代词校辑》,收敦煌曲子、《乐府诗集》之近代曲辞及易静《兵要望江南》等,需两年完稿。又欲辑一词抄,收《全芳备祖》、《寿亲养老新书》、《通用启札截江纲》、《翰墨大全》、《永乐大典》以及宋元方志谱录中之词汇为一书。又有《宋元词话抄》,积稿盈尺,无精力完成”。
一九五七年 五十六岁
一月六日在《光明日报》副刊《文学遗产》发表《改编全唐诗草案的补充意见》。此文为对於河南大学李嘉言《改编〈全唐诗〉草案》的回应,李文发表於1956年12月9日《光明日报》副刊《文学遗产》。
三月九日,夏承焘入京开会,与相见,谓之“朴质笃厚,想见静安先生”。
四月三日,《读唐宋词论丛》、《论〈尊前集〉之选辑时代》二文寄达夏承焘,定《尊前集》当编於北宋,不能早於仁宗,晚於神宗。夏次日日记谓‘“君治学细心踏实,自愧不如”。同月夏承焘《唐宋词论丛》之《承教録》中述及,计举正二十事。是月,标点本《唐才子传》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六月,《南唐二主词校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明万历庚申吕远墨华斋本为主,参考王国维《南唐二主词校勘记》,李璟、李煜词作历来真赝杂陈,文字多讹,是书据所见各本互校,并以各种选本、笔记、诗话、词话及互见各词之总集、别集参校,“综合旧说,间参新见”。
是年欲调往兰州大学,夏承焘又推荐入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皆未果。又拟办同人刊物《艺文志》。在“反右”运动中,受到不公正的处理,被追究“历史反革命”问题,口头通知:是右派但不宣布;不交地方监督,强制退职。在南海艇队工作的次子王庆同、在武汉测绘学院就读的三子王庆山,均被划为“右派分子”。
前此数年间,时常接济嫠居北京的长嫂罗孝纯。
一九五八年 五十七岁
三月,《诗人玉屑》点校本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五月,寄夏承焘《李易安集》目。
八月,夏承焘来函请写寄明吴讷《百家词》本《汪水云集》附録旧宫人送水云南归词十三首,九月十五日钞成寄达。
十二月十三日,有函致夏承焘,谓《李清照集》尚未脱稿,《全宋词》中间题不少。
是年清华大学因校内基建,通知将王国维墓迁出。
一九五九年 五十八岁
四月十一日,夏承焘入京,往访,告知所辑《唐五代词》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四月十五日,夏承焘、唐圭璋同在北京图书馆同日与王仲闻、黄盛璋谈李清照材料事。
六月,唐圭璋完成《全宋词》初步修订,交稿中华书局。并建议由王仲闻任责任编辑。此後‘六载辛勤,全力以赴’(唐圭璋先生语)。是年受中华书局邀为《全唐诗》断句和审稿,得酬金180元。
是年经齐燕铭、金灿然指示,入中华书局文学组任‘临时’编辑,组长为徐调孚,中华给付月薪八十元。
是年起至一九六一年冬每月写思想汇报交中华书局和派出所。
一九六〇年 五十九岁
一月十六日,王国维墓是时迁入北京市西郊福田公墓。
四月,《全唐诗》点校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点校说明署’王全’,即王仲闻、傅璇琮。同月,标点本《渚山堂词话》、《词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惠风词话·人间词话》校点本同月再版,均列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丛书。《惠风诗话》署’王幼安校订’,《续编》二卷辑自况周颐各种杂著。於原著考订未周处,并酌加附注。《人间词话》署’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分定稿、删稿暨附录三编,为《人间词话》最为通行的版本。前此徐调孚曾於开明书店出版《人间词话》校订本(一九五五年中华书局重印),是本即以徐本为据,注释中按语均为校订者所加。
九月一日,唐圭璋致函龙榆生,谓‘《全宋词》弟亦无力整理,去年交与北京中华书局修订,编辑部托王仲闻整理,费尽他九牛二虎之力。彻底修订,修改小传(本来只是沿袭朱、厉之书),增补遗词,删去错误,校对原书,重排目次,改分卷书,在在需时。现闻已大致就绪,不过出书恐又在明年矣’(此函《近代词人手札墨迹》系於一九六一年九月一日)。
是年由不定期前来书局改为全日上班。继续修订《全宋词》,自二百○四卷本《翰墨全书》书辑出佚词三百十五首。
一九六一年 六十岁
六月三日,夏承焘日记载来函,谓近为《全宋词》补词一千六百首,改正补充小传三四百人,举出错误不下三四千处,今年尚不能出书。
十月,《读杜心解》标点本由中华书局出版,为主要整理者。
是年中华书局自东总布胡同搬迁至翠微路。因家远,常住宿集体宿舍,与青年编辑沈玉成过从较多。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於是年出版,屡引其说。
一九六二年 六十一岁
上年《李清照集校注》完稿,辑词、诗、文为三卷,附録《李清照事迹编年》暨《李清照著作考》。元旦撰成《後记》,致谢学人包括夏承焘、黄盛璋、邓之诚。
一九六三年 六十二岁
三月,长女王令年客死台湾。新编《李清照集》在上海出版後,有所商榷,增入《李清照集校注》稿中。
四月,《李清照事迹作品杂考》刊载於《文史》第二辑。
一九 *** 年 六十三岁
四月五日,夏承焘来函,谓应将施蛰存《唐宋金元词拾遗》相关者补入《全宋词》,又谓《全宋词》题名应唐、王并列。
五月,《全宋词》新版基本完成修订,以中华书局编辑部名义撰写《出版说明》。前言由唐圭璋、王仲闻同撰。
是年《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由中华书局出版,署“华文轩”名。
是年《李清照集校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成纸型,但未能出版。
是年前後,中华书局党组发出公函给南京师范学院党委,对新版《全宋词》的署名方式,提出拟采用“唐圭璋编、王仲闻补订”的办法,并请征求唐圭璋意见,唐先生表示同意,但终未能通过相关政治审查。
是年,在补订《全宋词》过程中所撰宋词札记《读词识小》二十馀万言,曾经钱锺书先生审读,由中华书局沈玉成完成技术加工,但格於当时政治形势未能出版,原稿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
是年,罗继祖入京参加校点二十四史,与相过从。罗氏《海甯王氏後人“文革”後所遭遇》记》称:“我识高明丈即於一九 *** 年在北京翠微路参与中华书局校点廿四史时。丈对词学造诣精深,局中正重校唐圭璋《全宋词》,经丈核订,举证若干,读者叹服。公退接谈,公私并进,觉与乃翁风范不远。为言先兄不禄,嫂氏尚在盛年,宜再嫁。其说甚是”。
一九六五年 六十四岁
一月十七日,继母潘丽正在台湾去世。
二月二十五日、三月二十五日,先後为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提交审稿意见。
六月,新版《全宋词》出版。全书録入词人一千三百三十馀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馀首,另有残篇五百三十馀首。凡三百七十馀万字,引用书目多达五百四十二种。
一九六六年 六十五岁
九月二十三日,中华书局在文化大革命受到直接冲击,被清退。二十五日致函文学组,交代未尽事宜。时《唐五代词新编》已基本成稿,在运动中遗失。
一九六七年 六十七岁
家居。仍废寝忘食,专意从事著述。
一九六九年 六十八岁
一月十九日提交的交代材料称“我在中华书局工作时,曾准备写若干稿子,有的已写了一部分,有的已接近完成。自领导通知我以後我写的东西不能再出版以後,我已以一部分捐献国家,已蒙接受。将来这类东西不知有用没用。我准备写完它,决不因我的东西不能出版就撒手不干了”、“已写好部分约有一百馀万字”。
是年冬,因“朱(学范)、谷(春藩)特务集团”案牵连,被专案组隔离审查。
十一月十二日,服毒自杀。子女均在外地,身後文稿、图书散失殆尽。後来发还者仅旧版王国维集一部。
一九七〇年
二月,夫人陈慎初於海宁乡间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一九七九年
三月,邮政部 *** “朱(学范)、谷(春藩)特务集团”案。
十月,《李清照集校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学者称“博大精深”、“古籍整理之典范”。唐圭璋在得知出版消息後,通过出版社联系到王氏後人,以申吊慰。
一九八○年
一月二十二日,叔父王国华在台湾去世。
六月二十五日,赵万里在北京去世。
一九八一年
五月九日,徐调孚在四川江油去世。
九月,《夷坚志》校点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生前曾任此书编辑,并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轶文。
是年,《文学遗产》之一期刊载岳国钧《玉中之瑕——谈〈李清照集校注〉的注释》。
一九八六年
五月,前中华书局同事沈玉成作《自称“宋朝人”的王仲闻先生》。收入中华书局七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回忆中华书局—1912-1987》。
五月十一日,夏承焘在北京逝世。
一九八七年
二月二十日,《唐五代词新编前言》刊载於《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之一七一期。编者按称‘“中可以看出他在古籍整理工作中严谨的态度、严密的 *** ,对我们研究唐五代词以及整理古籍工作都不无借鉴意议”。《前言》为生前未成著述《唐五代词新编》仅存部分,由程毅中在中华书局档案中发现。
曾参与编辑的《元诗选》初集、二集、三集分别於是年1月、7月、10月出版。
一九八八年
遗稿《长短句词盛行之时代辨析》刊载於《文学遗产》一九八八年第二期。此文原为《唐五代词新编後记》的部分未完稿,程毅中在中华书局档案中发现。
一九九○年
十一月二十八日,唐圭璋於南京去世,终年九十岁。
一九九九年
一月,中华书局《全宋词》简体字版补署“王仲闻参订”。
四月,中华书局徐俊撰文《王仲闻——一位不应被遗忘的学者》,刊载於《书品》一九九九年第二期。
二〇〇二年
十二月十四日,与妻陈慎初合柩入葬海宁殳山公墓。
二〇〇九年
九月,《全宋词审稿笔记》由中华书局双色影印出版,署王仲闻撰、唐圭璋批注,计五十万字。刘尚荣先生以中华书局编辑部名义所撰前言,对二位学者的治学和合作均予髙度评价。
十一月十二日,海宁举办纪念王仲闻逝世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陈尚君等专家学者和王氏家人出席会议。
甘肃煤田地质局149队,甘肃地矿局第四勘察院
肯定是地矿局啊!我了解到的情况总体上是:地矿局有色煤炭。去煤矿基本上只有采矿和矿建的才有前途,别的专业没关系就不太好混了!四勘院就要看效益了,效益不好收入也不高,效益好就得常出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