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烤肉,哪家更好吃
过年回家和朋友聊过,说说我的观点:
个人先想到的是眼镜烤肉,位于镜铁市场,不过有两三年没去过了,原来的就餐环境并不算很好,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有所改善,味道不错,肉质良好。也是原来一直去的一家烤肉店,现在是什么情况并不清楚,期待值不要太高。
另外小党烤肉,是目前嘉峪关比较火的品牌,去过一家,环境不错,肉质良好,烧烤品种齐全,不过味道一般,烤羊腰居然还有膻味,服务态度也很一般,不过只去过一次,回答可能并不适用于全部小党店。
其他去过的店都没有留下太多印象,大唐美食街里面的烧烤店很多,如果去附近可以尝试。要我说……家里的烤肉味道都很好,不过如果是之一次品尝尽量不要去小店,主要怕碰上肉有问题,再者小店的口味、服务和环境不好把握,容易影响大快朵颐的心情……
嘉峪关历史沿革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嘉峪关的历史沿革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以市区明长城西端终点嘉峪关得名。原属酒泉县地,1955年发现肃南镜铁山铁矿。1958年成立酒泉钢铁公司,以原城镇为主,划出酒泉县、肃南县部分辖地,设立甘肃省嘉峪关市筹备委员会。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2.嘉峪关长城的历史沿革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时168年,于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因有万里长城西起点--天下雄关嘉峪关而得名。“嘉峪”意为“美好的 山谷”,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 嘉峪关市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城市占30平方公里,人口10万。 嘉峪关市是新型的钢铁工业城市,成立于1965年,主要为适应西北更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公司而设。城区规划整齐,马路宽阔,建筑独特,设施完善,已形成了“三业并举,四通先行,双带 整推,合纵联横”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中国率先进入小康的36个城市之一。
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之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 最为著名。有二、三星级旅游宾馆和国际旅行社提供全方位旅游服务。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和现 代化通讯均较便利。
嘉峪关市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7℃,其中1月最冷,为-15℃,7月最热,为29℃。年平均降 雨量80毫米。日照强、温差大、降雨少、蒸发大。
3.嘉峪关历史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之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之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65年以关名建市。
1.嘉峪关基本介绍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 嘉峪关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之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 嘉峪关 地理位置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之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更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之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之一隘口。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更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称为“天下之一雄关”。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之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这里看详细
4.嘉峪关怎么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历史沿革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 嘉峪关 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
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
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 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
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
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
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5.求嘉峪关主要景点导游词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之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之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65年以关名建市。 1.嘉峪关 基本介绍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嘉峪关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之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 嘉峪关 地理位置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之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更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之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之一隘口。
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更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称为“天下之一雄关”。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之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建筑群体 嘉峪关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嘉峪关图片99999块砖包墙。
东西城垣开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均筑瓮城。
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这里还有中国之一个全面、系统的展现长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长城博物馆。
历史沿革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嘉峪关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
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
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
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
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防御体系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之一雄关”。 建筑结构 麓,因山而名。
明洪武五年(1372)修筑万里长城时置。当时明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选为河西之一隘口,开始筑城设关,以后经历一百多年时间扩建,才形成一嘉峪关个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
明弘治年间,为防吐鲁番东侵,曾进行重修。这关雄伟壮观,号称“天下之一雄关”。
万里长城沿线分布着许多关隘,其中规模更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而后者经前者犹有过之,所以嘉峪关是长城上的更大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更大的关隘。但嘉峪关初建时不过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
而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比原来的大数倍。它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关城周长733米,就中内城周长640米,面积为原先的大小。
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
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
关城正中有一官井,旧有亭,今已废。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
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
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上悬“天下之一雄关”匾额。1924年城楼被毁。
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
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关城曾多次维修加固,至今保存完好。
历史价值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
6.敦煌的历史沿革
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在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
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后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
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人西迁徙于两河流域(锡尔河、阿姆河)。
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汉武帝继位后,于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
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
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古罗马);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汉唐之际,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一条新路,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东罗马帝国)。
汉宋之际,丝绸之路是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敦煌也由此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不断向西传播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而来自西域的物产亦传播至中原地区。
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成为“咽喉锁钥”,据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
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文化粲然,这些繁荣的景象在莫高窟第296窟窟顶的壁画上有着生动的记载。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又从令居(今永登)经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当时的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
西至龙勒阳关,东到渊泉(今玉门市以西),北达伊吾(今哈密市),南连西羌(今青海柴达木),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封建政权。
前凉张骏时期,曾改敦煌为沙州。公元400年,李暠据敦煌称王,建立西凉国。
敦煌有史以来之一次成为国都,以后亡于北凉。凉州成为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敦煌又是凉州文化的中心,名流学者代不乏人。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硕学宿儒和百姓逃往河西避难,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
有世居敦煌的译经大师竺法护;有前往印度学习佛法的敦煌人宋云等。法显、鸠摩罗什等佛学大师无论东进还是西去都在敦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莫高窟从此诞生了。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
这个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佛教随之盛行。北魏的人在莫高窟开凿洞窟13个。
隋朝的建立,改北周以来的鸣沙县为敦煌县,后来又将大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至敦煌充边。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
隋文帝崇信佛教,曾几次下诏各州建造舍利塔。诏命远至敦煌。
在更高统治者的提倡下,隋代存在的37年,在莫高窟开窟77个,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唐代的敦煌同全国一样,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佛教兴盛。
莫高窟开窟数量多达1000余窟,保存至今的有232窟。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异常高的艺术水平,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玄奘到印度取经返回,经敦煌回到长安。
莫高窟中唐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时期的壁画艺术。藏经洞内保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经卷。
“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吐蕃乘虚占领河西,统治长达70余年。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敦煌百姓难以忍受吐蕃统治,张议潮率众在河西发动起义,驱走吐蕃贵族,收复河西故地,并归顺唐朝,被封为河西、河湟十一州节度使,建归义军,治沙州。
后来,张议潮之孙张承奉叛唐自立“金山国”,结果被回鹘打败。914年,金山国亡,张氏绝嗣,沙州长史曹议金自领节度使。
曹氏统治时期,笼络当地望族,发展生产,推行教化,改善同周边民族关系,使河西维持了稳定安宁的局面。这一时期,莫高窟的开窟造像仍在进行,并未受到局势变动的影响。
11世纪初,党项族兴起,称霸河西,建立了西夏王朝,与宋、辽形成三足鼎立局面。西夏统治敦煌的一百多年间,重视经济发展,使敦煌保持着汉。
7.嘉峪关是什么时候建的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历史沿革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 嘉峪关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
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
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
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
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特色小吃有哪些?
羊肉串,羊肉串是嘉峪关的特产,也是由就有个人发明的,在史书的记载中,后来流传到其他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