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IS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研究之前,传统考古调査和发掘中发现的各种遗迹或遗物的时空分布特征,都要测绘到遗址的遗迹分布图或者探方图上,作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形态的重要依据。一个考古遗址的调査和发掘,特别是对重要遗址的主动发掘,往往需要进行若干次阶段性发掘才能完成,时间上延续数年、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而且每次发掘的内容都应该及时补充到遗迹分布图中,或者重新测绘遗迹分布图,以便于考古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所以遗址的调查、发掘资料除了发掘记录外,通常是每次田野工作结束时,需要在现有地图或实测图上进行补充和修正新的遗迹或现象,使一个遗址的各种资料逐渐增多,而且这些资料的记录格式和方式往往各不相同。单就图形资料而言,由于年代跨度很大,地图测绘人员的素质和使用的仪器差别很大,采用不同的地图坐标系,图形的比例尺和注记格式也往往不一样,而且这些图形通常又发表于不同的刊物、报告或专著之中。于是,对一个遗址内大量而重要的资料进行查询、收集、管理和综合研究时往往会显得非常麻烦,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很难将大量的资料综合在一起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和三维空间模拟分析,资料的利用率很低。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由于不同年代测绘的地图坐标系不同,相互之间又缺少足够的匹配点,致使那些图形很难整合到一起,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很难确定。更有甚者,参与某次探方或墓葬发掘的人员,几年之后即便带上发掘地图,往往也很难在实地指出发掘点的准确位置,对于不同人员发掘的遗迹位置就更难精确定位了。为此,必须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对考古调査与发掘的信息进行精确定位与全面记录,建立统一而详细的电子档案,为进一步的考古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从考古遗迹或现象的空间位置出发,建立多种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并存的数据库和图形图像库,从而能够方便地进行显示、査询、统计、分析与模拟各类信息,直观、简洁地复原古代的社会状况。此外,区域考古调査、多年的考古发掘等现代考古学手段积累了丰富的考古空间信息,为区域考古或单个古城遗址等的GIS建设与研究准备了大量的素材,使GIS技术应用于我国考古学研究之中成为可能。
来源: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来源链接:https://www.osgeo.cn/post/1cf3e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