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GIS数据库建设一般可分为数据库设计、数据入库和数据整理三部分工作。其大体流程如图所示。
环境GIS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 数据字典设计(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等)、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存储结构、存储路径存储分配等)。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据环境空间数据分类编码和应用 需要定义数据图层结构和相关属性表结构、数据库表结构、元数据库表结构和数据宇典结构。
环境GIS数据入库一般有环境监测仪器数据接入、已有环境数据库或地理基础数据库导入、人工直接采集(包图层数字化、人工录入等)等多种方式;数据入库包括空间数据入库和属性数据的入库。数据入库应按规定统一的空间数据入库标准 (如可采用MapGIS、ArcGlS等数据格式作为入库前数据标准格式);空间数据入库要注意明确环境图元的编号(ID号);属性数据录入时要确保属性数据库记录内容与相应图形上 标注的编码一一对应。数据入库过程中要通过图形要素 的目标标识码实现环境业务属性记录与环境空间图形库中对应图形实体的关联。
数据整理和检验主要是对人库数据进行自动化检查,并对空间数据质量、属性数据质量和数据精度进行控制。自动化检查包括如对环境空间数据的错误进行改正、自动处理交叉点、悬挂点、冗余点;自动构建多边形、删除多余线;自动处理岛、环、面域;批量属性标识和修改等。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包括空间地理特征的完整性、空间特征表达的完整性、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空间数据的地理参考系统正确性、空间数据使用的大地控制点的正确性;属性数据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属性表的定义是否符合数据库设计、主关键项定义和唯一性、各属性表的外部关,项的正确性、关系表之间的关系的正确性;数据精度控制主要包括平面投影坐标系统参数、空间定位经度等。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来源: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来源链接:https://www.osgeo.cn/post/1baf7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