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高程通常用该点至某一选定的水平面的垂距离来表示,不同地面点见的商程之差反映了地形起伏。高程基准定义了陆地上高程测量的起算点。区域性高程基准可以用验潮站处的长期平均海面来确定,通常定义该平均海面的高程为零。利用精密水准测量 *** 测量地面某一固定点与该平均海面的高差,从而确定这个固定点的海拔高程。该固定点就称为水准原点,其高程就是区域性高程测里的起算高程。
我国高程基准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验潮站是靑岛大港验潮站,在其附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1987年以前,我国采用“1956国家高程基准”。1988年1月1日,我国正式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它采用了靑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的资料,取19年的资料为一组,滑动步长为1年,得到10组以19年为一个周期的平均海面,然后取平均值确定了高程零点,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平均海水面比“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高0.029m。
我国的高程系统采用正常萵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可用物理大地测屋: *** 确定)。由地面点或考虑点,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
高程框架是高程系统的实现。我国水准高程框架就是全国商稍度水准控制网的体现,以黄海高程基准为高程基准,采用以正常商系统为水准高差的传递方式。水准高程框架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控制网,框架点的正常高采用逐级控制,其现势性通过一等水准控制网的定期全线 复测和二等水准控制网部分复测来维护。高程框架的另一种形式是通过(似)大地水准面来实现。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深度是指在海洋(主要指沿岸海域)水深测量所获得的水深值,是从测量时的海面(即瞬时海面)起箅的。由于受潮汐、海浪和海流等的影响,瞬时海面的位S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同一测深点在不同时间测得的瞬时深度值是不一样的。为此,必须规定一个固定的水面作为深度的参考面,把不同时间测得的深度都化算到这一参考水面上去。这一参考水面即称为深度基准面。它就是海图所载水深的起算面。所以,狭义的海图基准面就是深度基准面。
深度基准面通常取在当地平均海面以下某深度L的位置。由于不同海域的平均海面不同,所以深度基准面对于平均海面的偏差因地而异。由于各国求L值的 *** 有别,所采用的深度基难面也不相同。有的国家(如美国)甚至在不同海岸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我国1956年以前采用略更低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面。1956年以后采用弗拉基米尔斯基理论更低潮面(简称理论更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面。
来源: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来源链接:https://www.osgeo.cn/post/154e0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