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测绘资质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2024-05-16 广东测绘资质 23
A⁺AA⁻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强化人才宏观管理、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议案办理结果的决议

一、依期基本完成了议案规定的任务

为完成第1号议案规定的任务,1996年省 *** 成立了省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卢钟鹤副省长担任组长,计划、人事、财政、劳动、科技、教育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摸清我省人才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编制了全省各市、各主要行业系统“九五”及2010年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就人才的教育、培养、培训、使用、流动、激励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成立几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市、县 *** 也基本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各级 *** 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把加强人才宏观管理和资源开发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列入我省“九五”计划和长远规划,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 *** 办公厅《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强化人才宏观管理、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的决议的通知》(粤府办[1996]16号),结合本地实际,开拓创新,促进了人才资源开发,使人才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我省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成效是:

广东省广州市测绘资质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一)以稳步推行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分类管理。

1.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的宏观管理。结合“九五”期间的机构改革,在全省铺开了推行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工作。在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过程中,抓住管理的关键环节,全面实施考试录用、量化考核、辞职辞退等制度,从而形成了“严把入口、规范管理、畅通出口”的机制。目前,全省已完成了职位分类和人员过渡工作,形成了一支有34.82万人组成的精干、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全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均已纳入了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轨道,初步实现了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建立和完善适合事业单位人员自身岗位特点的管理、考核、社会保障等制度以及搞活内部分配、推行人事 *** 等。各地从实际出发,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不同程度地探索了改革的路子,有效地激发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通过深化职称改革,逐步完善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5年来,有4万多人取得高级职称,20多万人取得中级职称。

3.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造就一支经营管理人员队伍。5年来,我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公司制企业初步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取消了企业的行政级别,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对内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普遍实行聘用制;试行企业领导年薪制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分配制度等。从而初步搭起了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框架,为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三大机制,逐步解决人才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营造多元化的吸引人才机制。一是营造政策环境。5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人才资源开发,高层次优秀人才吸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毕业生就业等多项政策,如深圳市为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制定了“一个放宽,三个优先”的政策,开辟了“绿色通道”;湛江市对引进急需人才制定了灵活的分配制度等。不少地方转变吸引人才的思想观念,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来去自由的人才“柔性”引进新模式,盘活了人才资源。二是营造创业环境。5年来,省 *** 重点投资建设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包括4个国家级实验室,54个省重点实验室,115个重点学科,157家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后企业工作站;在全省高校建立了154个博士点和540个硕士点。各地同样注重筑巢引凤工作,如佛山市在全国率先设立留学生创业园后,广州市、深圳市为硕士以上留学人员也建立了创业园,东莞市与全国著名大学共建“东莞中国著名大学科技城”等。这些人才培养基地都装备了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十分有利于吸纳、聚集、培养和稳定高层次技术人才。据统计,5年来全省从国(境)外引进专家和留学人员达5768人,从省外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达14.1万人。三是营造重才的社会环境。主要是通过重奖等措施,树立“人才资源是之一资源”的观念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2.健全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加快发展教育。重点抓好高等教育,“九五”期间,把我省8所高等院校列入“211工程”建设,省 *** 从1996年至2000年共拨专款7.17亿元,保证广东高校“211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我省各类高校在校生70.6万人左右。与此同时,注意抓好基础教育等其他方式的教育,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形式,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教育 *** 。二是规范国家公务员培训体系。目前,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等四类培训已成为基本制度,培训基地和 *** 体系已基本建立。还在全国首创开展对年度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次公务员实行离岗培训,组织开展了公务员境外培训。5年来,全省以各种方式培训了国家公务员97.2万人次。三是狠抓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定了省“九五”继续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行业继续教育 *** ;同时,省 *** 于1999年下发《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文件,使继续教育工作做到统一部署、统一要求、规范管理。各地采取办培训班、学术交流、函授、境外学习考察等十多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使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增多。四是开拓技能人才培训领域。将中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技能人员纳入人才队伍行列是广东省首创,省通过中等职业教育,企业在职培训,社会力量培训等多种渠道,积极培养技能人才队伍,极大提高了生产之一线工人的素质水平。五是建立高级人才培训基地。除了通过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特别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企业工作站培养高级人才这一基本途径外,还创新了其它手段。如顺德市建立院士俱乐部,深圳市成立中国工程院活动基地等。此外,借助信息技术,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开设 *** 大学,开展远程的同步教育,提高现有人才的教育层次。

3.完善制度化的人才使用机制。一是更新用人观念。各地、各单位逐步树立起“以人为本”“人才资源的价值就在于使用”的观念,打破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束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也已逐步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的人才开发战略。二是落实了科技人员优惠政策。如在调资和分房问题上,将大学本科以上学习时间与工龄合并计算,解决了高学历人才工龄短的问题;建立了博士生导师津贴制度;科研单位每年按一定比例晋升工资,对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等荣誉称号的专业技术人员都给予了晋升工资的奖励等。三是建立用人激励机制。各地把重奖科技发明作为有效的激励措施,树立起让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的导向。省 *** 每年都奖励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1996年以来,共有1589人获省、部级荣誉称号。四是创新用人管理体制。打破了单一的干部委任制模式,实行了选任、考任、聘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并运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录(聘)用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近年来在党政机关大力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引入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特别是2000年结合机构改革,在省直党政机关推行中层领导职位全员竞争上岗,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中组部对我省竞争上岗工作给予了“动作最快、力度更大、效果明显”的高度评价。五是建立用人的评鉴和保障机制。1997年成立了广东省人才评价中心,随后,各市县均已成立相对应的工作部门或机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科学选拔、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供科学的依据。1997年8月成立了广东省人事仲裁公正委员会,目前已有10个地级市、11个县(市)成立了人事仲裁机构。2000年8月成立了广东省人事管理与人才研究所,加强对人事管理与人才开发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通过上述三种机制创新,我省人才队伍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至2000年底,我省人才资源总量达583.5万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中级技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比1995年的349万人增加了234.5万人。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的人才的学历结构比例从1995年的0.87%、12.74%、26.67%、33.14%、26.57%调整至1.38%、15.00%、33.67%、33.17%、16.78%。其中国有单位(包括国有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才达39.96万人,比1995年的29.77万人增加了10.19万人,增长率为34.23%。

(三)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启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工程。

各级 *** 人事部门在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摸索出搞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一是抓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省在梅州、韶关进行试点,建立农村人才服务站,开设农村乡土人才市场,形成市、县、乡镇三级“城乡一体”的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共有农村人才服务站458个。二是抓实用技术培训。结合推广《农业绿色证书》工程,依托人才服务站,举办了相关的实用知识培训班1.22万期,培训人员达112.66万人次。三是抓好科技下乡和科技扶贫工作。5年来共组织科技下乡活动3358场次,发放各种资料63.75万份。四是开展选拔农村拔尖人才活动。如2000年在全省范围选拔推荐农村拔尖人才,其中有3人获得了“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的称号。通过评选活动,建立以“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为主的乡土人才队伍,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五是抓基层站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倾斜、调剂现有人员、智力引进、对口支援等方式,充实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底,全省农村种植业、加工业“能工巧匠”及其它各类型人才共45.32万人。六是扶持专业示范户,使其成为致富带头人。

(四)切实加强了人才流动机构和劳动力人才市场的建设,以市场为取向的劳动力人才配置方式初步形成。

5年来,我省人才交流机构,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作为整个市场体系中生产要素市场之一,得到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在人才资源的配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一是机构和市场的 *** 不断健全。目前,各级 *** 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218个,行业性人才交流机构9个,民办人才交流机构74个;全省挂牌的人才市场87个,其中国家区域性人才市场1个、省属人才市场1个、市属人才市场21个,县(区)人才市场53个,经 *** 人事部门批准建立行业管理的人才市场3个。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共举办职业介绍结构1050所,行业办职介机构55所,民办职介所341所。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了劳动力人才信息 *** 建设,建立有形与无形远程与近程相结合的劳动力人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基础性人才市场、农村人才市场和网上人才市场三种形式的体系。二是市场的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各地人才市场普遍具有交流、 *** 、信息、咨询、培训、测评等功能。特别是人事 *** 的范围在拓展,从非全民单位延伸到国有企事业单位。三是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2000年,全省人事系统各级各类人才市场接待流动人员208.24万人,择业人才达190.36万人,达成流动意向协议的有34.5万人,三项均占全国之一位。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职业介绍机构受理求职登记224.9万人,其中技能型人才54.3万人,中专以上人员88.9万人,介绍成功76.3万人。省 *** 在抓好人才市场发展的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把人才市场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几年来,加大了执法力度,依法取缔了16家违法经营的中介机构,有效地维护了人才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深圳市1997年成立了国内之一家文凭验证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文凭验证服务。

(五)加强了人才管理的法规建设和人事信息化建设。

全省有地方立法权的市中,广州市颁布了《广州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珠海市审议通过了《珠海市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对技术入股和提成进行规范和立法,从法律层次上保障了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果。

各地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劳动人事人才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省建立了广东人才网、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利用因特网加强国内外人才智力的引进。广州市先后建成了南方人才网、人事信息公众网、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留学人员服务信息网、华南技能人才网等劳动人事人才信息国际互联网站,开展了以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为主体的全员数据库建设,已实现了由网上审批安置毕业生。南海市人事信息化建设纳入了 *** 信息化建设大系统,信息化程度较高。

实施第1号议案,使我省人才资源的宏观管理和开发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成绩是显著的。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内竞争加剧的各种挑战,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跟不上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省人才在人口中的比重比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有明显差距。低学历、低层次、单一型、一般性人才多,高学历、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少。高层次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人才、技能型人才增长缓慢,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业人才供不应求。

(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出现一些新问题。一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人才集中,两翼地区、县以下人才不足,山区、乡镇、农村人才稀少。如从现有人才在总人员中的比重这项指标看,广州市是12.33%,而韶关、河源分别只有1.5%和1.3%。二是存在人才不足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稀缺,按现行分配政策派遣回生源地的大中专毕业生数量不少;另一方面适用的、急需的和高层次的大中专毕业生却不多。

(三)劳动力人才立法、执法工作有待加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人才市场的不断发育,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因此,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劳动力人才市场进行管理的工作仍跟不上。《广东省职业介绍管理条例》颁布后,各地对落实 *** 办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加强劳动力建设等问题措施不到位,执法情况不理想,需要加强。

(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够深入。尽管已在用人制度、职称改革、促进人才流动、改革分配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推行与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而言,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比较滞后,进展不平衡。

广东省地质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东省地质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很好!

1.广东省地质测绘院是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该院原名为“广东省地质局测绘大队”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测绘局之一批甲级测绘资质单位,是广东省地质行业唯一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测绘事业单位。

2.广东省地质测绘院创建于1958年3月,隶属广东省地质局,是广东省成立最早的国家甲级测绘队伍。该院技术力量雄厚,现有高新技术人员350人,其中测绘高级工程师20人,国土高级工程师2人,测绘工程师45人,国土工程师5人,环境工程师1人,城市规划师1人,注册测绘师7人,注册城市规划师2人;拥有先进的GPS、全站仪、水准仪、绘图仪、扫描仪、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深仪等300多台套,拥有MAPGIS、ARC/INFO操作平台及相关建库软件,南方CASS系列、广州开思、清华山维等数字化成图软件150多套,拥有2台海德堡对开胶印机、直印系统等设备。下设广东省地质测绘研究院、广东省新九洲电脑图文有限公司、测绘分院、制图分院、勘查规划分院、信息工程分院、地图印刷分院。能承担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房产测绘、海洋测绘、航测内(外)业测量,地籍测量及建库、工程线路及管道测量、变形测量、数字化地图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建库,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高标准基本农田、城镇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广告创意设计、电分输出,各类地图、画册印刷、精装等业务。

资质

3.该院拥有国家测绘5项甲级资质和5项乙级资质,国家土地规划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编制丙级资质和广东省 *** 采购定点印刷单位资质等一批证书,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CMA认证。

本单位测绘地理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哪些

1 / 10

首先吐槽,无聊的厕汇聚,弄出至总提纲,

假大空

测绘地理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专题报告

一、“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落实情况评估

(一)贯彻落实《测绘地理信息“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

自《测绘地理信息“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颁布以来,根据《规划》,公司领导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的相关指示精神,以规划的指导方针开展相关人才管理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相关的文件材料,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降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推进完善人才队伍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优秀青年人才数量和素质,壮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优化人才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完善激发人才创造力的机制,努力造就适应测绘地理信息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队伍。几年来,公司人才发展方面的工作如下: 1、人才建设方面

(1)建设了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经过未来几年发展努力,通过人才引进以及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手段,构建了一支朝气蓬勃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员工队伍。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 10

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现有人才。鼓励在职各类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 (2)形成一支技能型人才队伍

根据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了公司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与高校联合举办的函授学历的方式提高人员技能和知识水平。同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实现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梯队发展。 (3)调整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各类人才的知识层次

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展,按照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需要,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鼓励骨干人才承担、参加公司测绘地理信息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以公司重大项目和科技专项锻炼、发现人才,形成创新人才和科研队伍。 2、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1)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拓宽人才选拔来源渠道。加大竞争性选拔人才力度,完善公司人才竞争上岗工作机制。 (2)人才评价机制

以贡献和业绩为导向,建立不

广州市测绘管理办法(2019修订)

之一章 总 则之一条 为加强测绘管理,促进测绘事业发展,保障测绘事业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广东省测绘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测绘活动(不含军事测绘)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市、区人民 *** 应当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协调,建立健全测绘管理体制。第四条 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人民 *** 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本级人民 *** 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工作。第五条 本市鼓励测绘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测绘水平。对在测绘科学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第六条 市、区人民 *** 应当将测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下列用途:

(一)基础测绘;

(二)地籍测绘;

(三)地下管线普查;

(四)基础测绘设施建设;

(五)测量标志维护和管理;

(六)测绘成果接收和管理;

(七)其他公益性测绘项目。第二章 测绘基准和系统第七条 本市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以及广州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测绘技术的规范和标准。第八条 因建设、城市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确需在本市建立其他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应当报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由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部门批准。第九条 本市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当与国家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联系,并将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转换参数汇交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由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第十条 在本市从事测绘活动,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本市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应当先将制订计划报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并在发布之日起60日内报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三章 基础测绘第十一条 市人民 ***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水务、海洋、林业和园林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上一级人民 *** 的基础测绘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报本级人民 *** 批准,并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并分别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后由各专业测绘管理部门按职能分工组织实施。

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应当根据基础测绘规划、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乡建设管理的需要进行编制,并征求规划、水务、海洋、林业和园林等有关部门的意见。第十二条 本市基础测绘包括:

(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空间定位系统的建立、更新与维护;

(二)基础地理信息的航空摄影和航天遥感测绘资料的获取;

(三)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的测制与更新以及相应深化产品的测制与更新;

(四)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更新和维护;

(五)基础测绘设施建设;

(六)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基础测绘事项。第十三条 本市建立基础测绘成果更新制度。

本市的平面坐标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及空间定位系统应当至少3年维护、监测一次。

本市建成区和重点建设地区的1∶500地形图至少每年更新一次,其他建设地区的1∶500地形图至少每两年更新一次;1∶2000地形图至少每3年更新一次;1∶5000地形图至少每3年更新一次。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及重大工程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

本市每两年开展航空摄影和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工作,每年采购一次0.1米以上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第十四条 本市地形图测制的基本比例尺系列为1∶5000至1∶500,分幅标准为40cm×50cm或者50cm×50cm。

地籍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图件的比例尺和分幅标准依照前款规定执行。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测量管理办法

之一章 总则之一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勘察测量(以下简称城市勘测)管理,确保城市勘测质量和资料的完整、准确和统一,适应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城市勘测工作,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勘测工作,是指为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必要基础资料所进行的勘察测量工作。包括下列内容:

(一)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二)城市工程地质勘察。

(三)城市环境地质勘察。

(四)城市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量。

(五)城市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及修测,航摄与遥感测绘。

(六)城市建设用地、建设工程定线、放线,市政工程、地下工程等各项城市工程测量。

(七)编辑出版城市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专题图和地图集(册)等(行政区域界线图除外)。第四条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是本市城市勘测的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城市勘测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城市勘测规划、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城市勘测的行业管理,对城市勘测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并按规定权限核发资格证书。

(三)对从事城市勘测的单位进行验证注册,办理城市勘测任务登记。

(四)审验城市勘测成果,统一管理城市勘测资料。

(五)管理城市测量标志。第五条 本市城市勘测统一采用广州市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以及统一的图幅分幅和编号,并实行城市勘测成果按统一标准验审,城市勘测资料统一归口管理和城市勘测成果互用的原则。第六条 城市勘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二章 勘测业务管理第七条 在本市设立城市勘测的单位,应经城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分别向有关机关核领《工程勘察证书》。第八条 在本市从事城市勘测的单位,必须持《工程勘察证书》、《收费资格证书》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到本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验证手续,取得《广州市城市勘察测量许可证》,方可承接业务。第九条 《广州市城市勘察测量许可证》实行年度验审制度。年度验审由城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受验单位的勘测活动综合业绩进行评定。逾期未年检的,原许可证无效。第十条 在本市承接城市勘测任务的单位,必须到本市城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城市勘测任务登记,交付承接勘测任务的合同书和技术设计书副本等文件,经城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其承担勘测任务与其资质相符的,发给《任务登记通知书》。第十一条 承接城市勘测任务的单位应建立城市勘测技术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城市勘测标准、定额、技术规范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任何单位或部门不得擅自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另行设置平面坐标系统或高程系统,以及图幅分幅和编号。第十二条 城市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必须按已批准的图纸进行定点放线及工程竣工验线,并由城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城市勘测单位实施,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均不得承担定点放线和竣工测量任务。第十三条 城市勘测人员进行勘测时,应当持有统一制作的城市勘测证件。

市城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勘测工作证件的审核、发放和监督管理。第三章 勘测成果管理第十四条 城市勘测成果须报市城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查,经审查合格,加盖资料验审章后,方可交付使用。

城市勘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勘测成果的质量管理制度。第十五条 城市勘测资料由城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集中管理,统一归档保管,并提供各有关单位使用。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提供或 *** 城市勘测资料。

城市勘测单位在本市完成的各种地质勘察、地市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及小于1∶500(包括1∶500)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数据和图件,遥感测绘数据与图件应向市城市勘察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副本,其他勘测成果应提交勘测成果目录。

地籍房产测量资料由市土地与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归档管理。第十六条 城市勘测单位抄用本市的城市勘测资料,应凭《任务登记通知书》向市城市勘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并按规定实行有偿使用。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留言咨询
提交留言

您将免费获得

  • 全面诊断

    您将获得专家对您公司申请资质所需条件的全面诊断服务,我们不同于传统代办公司,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浅显的建议

  • 找出疏忽点

    我们在了解您公司的基本情况之后,将挖掘出您公司目前不利于资质申请的疏忽点,还将详细说明您在申请资质时应当改善的确切的事项。

  • 分析需求

    我们通过丰富的从业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确认好符合您实际经营情况的资质需求。

  • 定制方案与报价

    对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将结合您公司目前的情况,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一份资质代办方案及报价单。

获取方案

×
请设置您的cookie偏好
欢迎来到资质参谋
我们希望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网站的安全、高效运转及服务优化,有关我们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决绝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