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河南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会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目录一览:
- 1、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 2、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18修正)
- 3、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 4、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防治措施
- 5、河南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灾害面前我们该如何预防?
- 6、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
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之一章 总则之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以地质灾害,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地震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造成地质环境恶化,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事件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第四条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镇和人口集中居住区、交通干线、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水利工程和环保工程、矿山、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等。第五条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第六条 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组织地质灾害事件纠纷的调处和裁决;组织实施重大地质灾害的整治工作。
市地、县(市)地质矿产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协助地质矿产管理部门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第七条 各级人民 *** 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并对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性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第二章 地质灾害的预防第九条 制定国土资源开发整治规划和大型基本建设项目论证明,必须作出地质灾害预测,并制定合理利用、保护地质环境及防治地质灾害的方案。第十条 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项目,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规划。
实施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必须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评价。第十一条 承担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评价的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资质证书的申请和颁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评价成果的审批,应当按照计划任务书的审批权限及相应规范要求,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未经审查批准的成果报告,不得作为规划和建设项目的依据,有关部门不得自行批准。第十三条 进行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必须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成果资料的汇交,按照《全国地质档案资料汇交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第十四条 地质灾害隐患区和危险区的确定,由市地地质矿产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经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查,报省人民 *** 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严禁采矿、削坡、炸石、破坏植被、堆放渣石、抽取地下水以及其他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多发区域的地质矿产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状况进行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防治规划经计划部门核准后,由同级人民 *** 批准实施,并报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 *** 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多发区域的监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制度,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制度并组织实施。第十七条 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对危及本单位安全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所获监测数据和资料在上报主管部门的同时,应报送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第十八条 区域性地质灾害预报报经省人民 *** 批准后,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由省或市地地质矿产管理部门在地质灾害可能危及的区域发布。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或者扩散区域性地质灾害趋势和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报。第三章 地质灾害的治理第十九条 地质灾害发生后,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向当地人民 *** 和地质矿产管理部门报告。当地人民 *** 和地质矿产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减少灾害损失。第二十条 因人的行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造成地质灾害的单位或个人承担治理责任。
因自然作用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当地人民 *** 组织有关部门或单位进行治理。
对于一时难以认定是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地质矿产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认定。
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18修正)
之一章 总则之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以及影响地质环境的开发建设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岩体、土体、矿藏、地下水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的总和。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本条例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化学污染,是指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中,所造成有毒有害物质释放扩散给地质环境造成的污染。第三条 地质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 ***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 ***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 ***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地质环境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鼓励和支持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普及地质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并对在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 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与监测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为编制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依据。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运输、旅游、农业、林业、文物等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根据本地区地质环境现状和上一级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环境监测等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 *** 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 ***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及专项规划,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第九条 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质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地质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与规划目标;
(三)地质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
(四)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五)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和治理;
(六)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第十条 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矿产资源、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和减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根据地质环境实际情况,建立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并完善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状况实施动态监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非法移动地质环境监测和保护设施及标志。第十二条 地质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质灾害监测;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三)地下水动态监测;
(四)其他地质环境监测和应急监测。第十三条 采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并将监测资料按规定报送矿山所在地县级人民 ***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 ***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第十四条 开采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资源的单位,应当依法经过批准,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水位、水质、水量、水温动态监测,避免过量开采,防止造成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隶属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18个省辖市级监测站(其中,3个隶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15个隶属市国土资源局)组成,从业人员共计4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2人(高级职称者40人,中级职称者78人,初级职称者114人),其他人员223人(见表)。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续表
从左至右:副院长郑拓、书记刘其名、院长杨昌生、副院长孔小刚、副院长甄习春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河南省地下水动态长观站,1980年改为河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管理处,1984年更名为河南省地质局环境水文地质总站,1989年更名为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环境水文地质总站。2001年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2005年更名为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主要职责是:承担全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治理、预报预警;组织开展全省区域和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水质污染监测;组织实施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和恢复治理工作;开展全省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开展全省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建设并维护河南省地质环境信息网,并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战略研究;为 *** 制订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 *** ;对省辖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实施业务指导;承办省国土资源厅交办的其他事项。
省辖市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区域地质环境监测,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防治,以及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等。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目前,河南省在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害、地热等方面开展监测工作。
河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全省地下水位监测点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地下水监测点构成,共有518个(其中,国家级229个、省级203个、地市级86个);水质监测点139个(国家级),自动化监测点40个。监测点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监测控制面积10.9万km2,监测项目主要为水位、水温、水质。
地下水位、水温为委托监测,监测工具以测钟、电测水位计、普通温度计为主,监测频率为每月6次。目前在全省已安装40台自动传输水位、水温监测仪。
河南省现有郑州、商丘两个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六五”、“七五”期间的地下水动态研究中在水循环和水均衡理论认识、技术 *** 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发展。郑州均衡试验场目前仍对20余项气象要素、35组地下水均衡要素等进行常规观测,以分析研究水资源评价计算参数,降水入渗速率等;商丘均衡试验目前仍对气象要素、地下水均衡要素及负压计进行观测,以此分析降水入渗、潜水蒸发、包气带水分运移机理。
目前,河南省的地质灾害监测仅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1个(滑坡),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车辆3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56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18套(其中,全站仪1套、手持GPS 16套、滑坡监测仪1套);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1套;实验室1个。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
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比较稳定可靠,运行正常,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数据处理精确先进,实验测试结果科学可靠。
地下水水位、水温遥测系统工作流程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应急会商系统建设
为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需求,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于2003年专门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会商室,安装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开通了河南省地质环境信息网等主要预报设施,为开展预报预警工作提供了信息传输、发布、会商、产品制作的理想场所。
(二)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
河南地质环境信息网自2004年开通至今,一直安全运行,累计发布信息1000余条,平均日上网浏览10000人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2004年汛期正式向社会公众联合发布,扩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及预警预报信息的宣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此外,网站还为宣传地质环境政策法规、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
河南已建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数据库较完善,数据管理情况正常。
河南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室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3年,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开展了河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08年,通过河南卫视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34次,并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到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责任人,为各级 *** 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全省建立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983个,有效地防止了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河南省30多年的地下水监测,积累了长期系列资料,每年取得监测数据近10万组。依据监测资料每年编制《地下水监测报告》、《地下水水情通报》、《地下水水情预报》等10余份。监测资料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监测,为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和地方 *** 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
2006年,随着河南省区域地下水监测网优化及自动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地下水环境监测 *** ,提高了监测工作的科技水平,对加快全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006年,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下达“河南省的国家级单孔多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建设研究项目”,在深度(350m)、监测数量(4层)和材料(PVC-U管)等方面填补了国内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具有广泛的示范作用,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六、法制建设
1.1998年颁布实施了《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 *** 令第45号)。
2.2002年发布并组织实施了《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0年)》。
3.2006年编制并实施了《河南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年)》。
4.2007年编制完成了《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防治措施
李莲花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之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新乡,453002)
摘要 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为国家级重要建设项目,地处中山区,地质灾害比较发育,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文章对场地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对其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调查 危险性 防治措施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
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峪河上的宝泉水库一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MW,年发电量20.1亿kW·h,年抽水耗电量为26.42亿kW·h,属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综合效率0.76。电站建成后,将以500kV一级电压两回路出线接入新乡500kV变电站,承担河南电力系统削峰填谷、事故备用、调频等任务。为国家级重要建设项目。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引水发电系统及附属设施组成。
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场地地处中山区,地质灾害比较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本次工作采用资料收集、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 *** ,本文对场地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对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经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场地现状条件下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分布、特征如下:
1.1 崩塌
评估区内崩塌体分布密集,主要分布于库岸岸边及山前陡壁,其成因和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貌、岩性和构造条件控制,主要崩塌类型有灰岩崩塌、石英砂岩崩塌。
(1)灰岩崩塌:
主要分布在寒武系下统毛庄组(
)灰岩及寒武系中统张夏组(
)灰岩陡崖处。
分布于高程770~820m之间的毛庄组(
)灰岩及在高程900m以上的张夏组(
)灰岩,中至厚层状结构,岩性坚硬,性脆,岩体风化、卸荷裂隙发育,致使局部岩体离开母岩形成危岩,危岩分布较普遍,稳定性较差,在重力、地震、降水等因素作用下,危岩体失稳,崩塌滚落至山坡和沟谷,形成崩塌灾害。崩塌体形态多为不规则状,且规模大小不一,体积多为3.0~135m3。
(2)石英砂岩崩塌:
主要分布在中元古界汝阳群浅变质石英砂岩形成的陡崖处。
在地形上,中元古界汝阳群浅变质石英砂岩(
)形成近160m高的陡壁,使岩体临空,在构造节理及风化、卸荷节理的作用下,使局部岩体形成危岩,危岩体分布较普遍,加之岩体中粉砂质页岩较软夹层的存在,导致危岩体稳定性较差,在重力、地震、降水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失稳,坠落于山坡、坡脚、沟谷等,形成崩塌灾害。该类崩塌一般以下列两种形成出现:一种是后缘裂隙上下贯通,底部软弱夹层形成岩腔,引发坠落式崩塌;另一种是后缘裂隙宽大,危岩体沿软弱夹层滑动,形成滑移式崩塌。崩塌体形态多为矩形,规模大小不一,体积一般为6~350m3,更大为22×104m3。
1.2 滑坡
龟山滑坡为区内主要的滑坡,位于电站下水库左岸160m的直壁陡崖上并向电站下水库临空,滑向即为下水库,直接危胁电站安全。其特征叙述如下:
1.范围
滑坡体南及西南界为峪河,东界以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中发育的挠曲为界,西及西北界为沟谷。龟山滑坡体东西长550~800m,南北向宽260~350m,滑坡体更大厚度为210m,平均厚度约110m,体积为2100万m3。属巨型滑坡。
2.滑体
滑坡体地层组成从西向东依次为寒武系下统馒头组(
)、毛庄组(
)、寒武系中统馒徐庄组(
)、张夏组(
)地层,并以张夏组(
)灰岩、白云岩为主,滑坡体表层大部分已呈胶结状态,内部一般较完整,基本保持原岩结构,滑体底界面平整、光滑,为摩擦镜面,镜面上镶嵌有滑带中的角砾岩,并发育有擦痕、擦沟。
3.滑带
滑带为寒武系下统馒头组之一段(
)底部泥灰岩,滑带底滑带厚度0~15m。滑带岩性由角砾、泥、泥灰岩屑碎组成。角砾大小混杂,呈次棱角—棱角状,泥质或钙质胶结。在滑面高程652~736m区域,处于水位变动带。
4.滑床
滑床主体为中元古界汝阳群(
)浅变质石英砂岩。
5.运动特征
运动方向:滑体总体向西或南西西滑动;
滑动距离:前缘滑体滑距可达510m,后缘滑体滑距达250m;
滑动时间:根据滑带物质测年资料,滑体年龄14万~21万年,由此判断滑体形成于中晚更新世。
6.滑体形成演化过程
龟山滑坡体的形成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3阶段。
之一阶段:正常岩层受断层、裂隙切割和河流的侵蚀,形成与周围岩层分离的块状岩体,在峪河及宝泉沟处具有高陡边坡和有效临空面;
第二阶段:在地壳运动和地震力的作用下,分离的块状岩体沿较弱的
泥灰岩向临空方向滑动;
第三阶段:滑体滑动后,进一步经受地质构造运动、河流的侵蚀、风化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现状地貌。
1.3 泥石流
评估区泥石流沟谷有东沟和寺沟,其特征分述如下:
1.东沟泥石流
东沟为峪河左岸支流,位于宝泉村东。上游三面环山、一面出口,河谷呈“V”字型,下游河谷呈“U”字型。沟谷汇水面积6km2,沟长约4km,谷坡坡度30°~40°,沟谷纵坡降为4%~10%,。以上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东沟河谷覆盖层为坡洪积物组成,其岩性主要为碎石、块石及壤土,呈松散或半胶结状。覆盖层在谷底厚度0~15m,在谷坡厚度0~6m。据调查、测算,碎屑固体物储量约90×104m3,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条件。
东沟地形地貌条件、碎屑固体物源条件具备,沟谷植被发育较好,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据调查,泥石流规模属小型。
2.寺沟泥石流
寺沟为峪河左岸支流,位于宝泉村北,上游三面环山,一面出口,河谷呈“V”字型。沟谷集水面积2km2,沟长约2km,谷坡坡度30°,沟谷纵坡降为13%。以上地形地貌条件也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寺沟河谷覆盖层为坡洪积物组成,其岩性主要为碎石、块石及壤土,呈松散或半胶结状。覆盖层在谷底厚度0~13m,在谷坡厚度0~5m。据调查、测算,碎屑固体物储量约30×104m3,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条件。
寺沟地形地貌条件、碎屑固体物源条件具备,植被发育较好,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据调查,泥石流规模属小型。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1 崩塌灾害
场地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灰岩、浅变质石英砂岩形成的陡崖。崩塌体堆积于沟谷谷坡地带。现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危险性小。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扰动或爆破震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危岩易发生失稳,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中等;也可能影响原崩塌体的稳定性,使其再次失稳发生崩塌灾害,危险性为中等;也可能改变原有边坡的稳定状态,形成崩塌,危险性为中等。
2.2 滑坡灾害
根据《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专题报告》,对龟山滑坡的危险性作如下评估。从定性分析看:
(1)滑体表面及部分滑带物质已胶结,且未发现贯穿整个滑体的较新切割面;
(2)滑体形成于中晚更新世;
(3)在14万~21万年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龟山滑坡体已经历了无数次古地震的考验。
从定量分析看:在自然状态下,滑体的的整体稳定系数为1.27~1.53。
因此,龟山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且未造成损失,其危险性小。
但是,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蓄水将影响龟山滑坡体的稳定性。上水库蓄水水位为758~790m,而龟山滑坡体底滑面高程在630~800m之间,且大部分底滑面处于上水库蓄水水位以下。上水库距龟山滑坡较近(约1.4km),上水库蓄水后,龟山滑坡体底滑面将在库水长期浸润和径流作用下,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另外,在工程施工爆破震动等因素作用下,也将影响滑坡体的稳定性。根据《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专题报告》,龟山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27~1.53,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在7度以上地震烈度条件下,当地震系数k=0.12时,其稳定系数为0.92~1.10,稳定系数略小,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或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下水库工程安全,危险性较大。
2.3 泥石流灾害
1.东沟泥石流的危险性
现状条件下,东沟地形地貌条件、碎屑固体物源条件具备,植被发育较好,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易发程度属中等。据资料记载和访问,较大的一次泥石流发生在1996年夏季,暴雨期间发生泥石流,冲毁了少量农田,未造成其它损失,危害小。故东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级。
工程建设诱发、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程建设局部改变了沟谷覆盖层的天然稳定状态,增大了固体物源运移的可能;二是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渣将会成为泥石流形成的潜在物源。
东沟,上水库区工程规模较大,开挖山坡和弃渣规模也较大,为东沟泥石流提供了较丰富的松散物源,故上水库区工程建设有加剧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为中等。
2.寺沟泥石流的危险性
寺沟地形地貌条件、碎屑固体物源条件具备,植被发育较好,在暴雨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易发程度属轻度。据调查,寺沟泥石流规模小,多年未造成居民生命财产损失,危害小。故寺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级。
在寺沟无工程建设,因此工程建设对寺沟泥石流无影响,危险性小。
3 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达到保护地质环境,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目的。针对评估区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别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和建议。
3.1 对崩塌灾害的防治措施
应对库岸危害较大的危岩清除或加固。
在崩塌分布的地段,在工程施工开挖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严格施工,避免引发边坡失稳,造成崩塌灾害。必要时应采取避让措施。
水库蓄水工程引发的库岸失稳造成的崩塌,应按照有关规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崩塌灾害的发生。
3.2 对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开挖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严格施工,避免引发边坡失稳,造成滑坡灾害。
针对水库蓄水工程引发的库岸失稳造成的滑坡,应按照有关规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
针对龟山滑坡的特点,结合工程、地形、地层岩性等特点,宜采取开挖卸载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在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其开挖石料可用作电站水库坝体的填筑料,开挖卸载方式采取等高程从上而下逐层开挖方案,以避免诱发滑坡失稳。此防治措施既保证了龟山滑坡的稳定性,又提供了电站水库坝体的填筑料,是一个科学安全又经济的滑坡防治措施。根据《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有实验验证滑坡体从原高程900m开挖卸载至高程800m时,处于稳定状态。
3.3 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将产生大量的弃渣,弃渣场的位置要合理,弃渣场的建设应按相关规范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防止诱发东沟和峪河泥石流的产生。
对东沟泥石流、寺沟泥石流,应建立拦砂坝和扩大植被覆盖率等措施,以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对泥石流影响范围内的宝泉村,建议搬迁,以避免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河南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灾害面前我们该如何预防?
河南省气象局还有自然资源厅,一起发布了河南省地质灾害的风险预警。预警黄色预警地区有郑州、三门峡、平顶山、洛阳等等,而且还有新乡、焦作、驻马店这些地方会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非常大、那么在这个时候就是要做好一些防范,首先对于情的信息要密切关注。要把这种预警消息发送到村、户以及人,并且对于自治灾害的一些隐患地点进行排查和巡查。
一些单位要对隐患点的山边村庄,还有重要的管线以及旅游景区都要进行排查,如果有紧急的情况就要封闭和撤离。也要对于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值班,做好应急处理的准备,如果发现有灾情和险情也要对于应急响应启动,这样才能够处置好灾情和险情。灾害的持续和发展,导致人工造工程在自然面前能量是非常不堪一击的。
但是在面对灾害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进行预防和采取一些措施的。灾害主要有风、雪、地震、火、冰雹等等,除了火灾,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天灾,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自然灾害。而这些年气候现在也是变得不均衡,热的时候很热,冷的时候会更冷。下雨也是不均匀的,会集中起来,所以就会导致有的地区会旱很长时间。然后又会在一段时间有涝的情况,导致颗粒无收。
甚至还能够看到南方地区被雪给压塌,而在北方的夏天可以看到房子被水给淹没。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天气预报,这样才能够提前对于自然灾害有所防范。尤其是在大风来的时候,要把房子附近给清空,防止一些材料坠落下来。而且大风可能还会伴随大雨,在这个时候如果覆盖物破损的话,就应该制定一些保护的措施。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
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我们应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 措施 。下面是我整理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 *** 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
(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 *** 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1)不合理开挖;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泥石流防治措施:根据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规律和活动强度,全面规划,采取远近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综合防治。近期目标是: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等不良行为;远期目标是:对从事地面和地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矿地质灾害表现形式主要是雨季型,主要发生在主汛期5月至9月,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全矿地质灾害防治以汛期5月至9月作为重点防范期。要求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更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一)防治原则
1.坚持 *** 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的原则。
2.坚持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3.坚持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的原则。
(二)防治目标
认真贯彻 *** “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
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基础性调查,以减少、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群众居住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根据20xx年全矿地质灾害普查情况和2011年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地质灾害活动区域主要在山区以及近期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大的区域。
我矿防治重点:由于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在单点暴雨条件下的雨季常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二)主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我矿乡村交通公路的地质灾害主要是道路两侧的边坡,由于切坡过陡导致稳定性差,汛期明显加剧边坡的失稳,导致崩塌、滑坡。相关责任单位要加强监管,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重点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矿区、工业区均受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威胁,主要表现为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镇安监办和县煤管站要切实加强对各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各矿山企业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不合理工程行为,及时组织各矿点及有关人员对矿区周围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要督促企业特别重视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监测,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四)河流及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对库区范围要加强防范因强降雨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各村、各单位要加强预测防范,落实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合理避让,更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碾焉煤矿雨季三防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组长由矿长担任,副组长由各分管副矿长担任,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电话:8011),办公室主任由办公室主任担任。发生地质灾害后的指挥机构为碾焉煤矿地质灾害专项应急指挥部,按《碾焉煤矿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执行。
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好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成立或调整充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拟订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值班电话。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日常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机构建全、人员落实;二是要组织编制和及时发布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层层负责,分级管理;四是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计划,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五是制定重要隐患点防灾预案;六是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条件的要组织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应急演练;七是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的检查,督促责任部门采取措施,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督促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单位、项目业主编制隐患点防灾预案,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积极协助办公室做好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治理责任认定和责任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各有关部门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建筑物、设施、场地等落实防灾措施,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三)落实预防措施。一是建立群测群防 *** 。建立群测群防 *** 体系,落实点上防灾预案,每处灾害点必须逐级落实具体责任人及监测人,按规定要求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对存在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发放防灾避险牌,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演练,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实战、协调、配合应急反应能力。二是加强监测预报。要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强降水天气过程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认真分析本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预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三是落实防灾措施。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危险区,相关村组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工程建设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并采取工程应急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开展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举措。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对我矿矿山开采等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按规定实行备案登记。
(四)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计划,充分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的性质、危害以及防御的基本措施向公众宣传到位,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突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汛期是我矿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也是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防范期。各有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要认真做到“三落实”,即落实灾害监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落实防灾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六项制度”,即层层负责制度、汛期值班制度、“两卡”发放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抓实“三项措施”,即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
关于河南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会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