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

2024-05-02 地质灾害资质 79
A⁺AA⁻

今天给各位分享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

目录一览:

广西地质灾害调查及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梁春梅 何启仕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本文简述了广西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较详实地论述了广西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的现状,介绍了调查与监测的工作方式 *** 及取得的效果,指出了广西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对策意见: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及规律,及时地发现地质灾害的变化变形迹象,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以便在灾害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关键词】地质灾害 调查 监测 对策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及公路、铁路、水电等基础建设和矿山开采等人为工程活动的增加,诱发和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作为一种阻碍正常经济建设、危害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其危害性已日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及时地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其特征特点,同时对那些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监测,及时获取地质灾害预警提示信息,以便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防治或避让措施,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员伤亡。目前广西的调查与监测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广西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成文,提出对策意见,供同仁参考。

2 广西地质灾害概况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夏季湿热多雨,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全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为1250~2000mm,多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则在2000mm以上。受地形的影响,区内分布有十万大山、大瑶山、越城岭至大苗山3个多雨区和桂南的玉林—钦州—东兴、桂北的兴安—永福—大苗山、桂东的昭平—蒙山—大瑶山及桂西的凌云—巴马—大明山等4个暴雨中心,暴雨中心日更大降雨量达110~600mm。多雨区及暴雨中心区都是突发性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广西地貌单元属云贵高原—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是为以山地为主的省区,山地约占总面积71%,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大部分山体切割强烈,高差悬殊,山坡坡度大部分大于30°;在岩溶石山区岩石 *** ,陡壁悬崖,岩溶平原中有孤峰、峰林、残丘分布。

广西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另外还有河岸侵蚀、矿坑突水和冒顶、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已调查发现地质灾害点6000多处,其中滑坡崩塌约4000处,地面塌陷近2000处,泥石流50多处。

(1)滑坡:主要分布在桂西、桂北、桂东南的层状碎屑岩出露地区。在调查的滑坡中,以小型滑坡为主,约占80%,滑坡规模虽小,却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1993年发生的平乐县云盘岭滑坡,滑坡体积仅5.7万m3,却摧毁房屋6间,掩埋街道及公路,导致该县惟一进出要道交通中断2个月,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6500万元,治理费用550万元。

(2)崩塌:在全区均有分布,山区公路边坡上多见。规模较大的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东、桂东北、桂东南。石山区崩塌(落石)主要分布在连片石山区,如马山、都安、大化、东兰、巴马、凤山、忻城等地,广西已调查的崩塌绝大多数为小型。据统计,体积小于2万m3的崩塌占93%,2万~20万m3的崩塌占6%,大于20万m3的崩塌占1%。发生于碳酸盐岩山区的岩质崩塌规模更小,多在1000m3以下,但却造成伤亡人数较多。例如1990年6月9日发生的融安县浮石乡蒋村崩塌,死亡15人,重伤6人,毁房15间,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3)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矿山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和矿山采空区。岩溶塌陷多发生在岩溶强发育的岩溶平原、岩溶谷地、地下水浅埋(水位埋深<10m)地区。桂林、贺州、钟山、玉林、柳州、忻城等地岩溶地面塌陷十分普遍。岩溶塌陷的塌坑绝大多数为直径小于5m的小型塌坑,深度在10m以内。塌坑多成群出现,分布范围多在1km2以内,更大塌陷群在忻城县大塘乡金山村,塌陷群分布面积5.5km2。岩溶塌陷强发育区的塌坑密度达500~1000个/km2,如玉林铁路机务段,塌陷塌坑密度达740个/km2。岩溶塌陷的75%为自然形成,25%是人为诱发的;但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人为诱发的塌陷占50%以上。广西的岩溶塌陷多发生在干旱季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期,或旱季末、雨季来临时突降大暴雨而导致水位大幅度上升时,以及强烈抽取地下水的岩溶地区。矿山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于南丹县、大新县、钟山县、合山市等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地区。

(4)泥石流:全区调查过的有50多处,以沟道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桂西、桂东北,小型占60%,中型占20%,大型占20%。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势陡峻(坡度450以上)的海相碎屑岩和岩浆岩分布地区。泥石流在全区分布甚少,但其造成的损失较大,如1985年汛期桂北的资源县、桂林的海洋山等地的泥石流,受灾面积1000km2,毁房3493间,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5)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北海市海城区海角大道一带和侨港镇及涠洲岛南湾镇海边,至今北海市海水入侵范围约4km2,入侵纵深距离更大达1200m(距海岸);涠洲岛海水入侵范围较小,仅在南湾镇海边有几口水井水质变咸,不能饮用。

3 地质灾害调查现状

3.1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以县(市)为单元进行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是为了查明各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家底,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为各县(市)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在该项目的工作中,普及地质灾害知识,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群专结合的监测 *** ,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尽量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到目前为止,广西已完成28个县(市)的调查工作,已完成调查面积8.07万km2,占广西总面积的34%;调查自然村51220个,占调查区内自然村的80%;调查地质灾害点5600处,摸清了这些县(市)的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地质灾害隐患,今年正在调查的有10个县市。该项工作中,调查对象为地质灾害点,按照有关技术要求,以人为本为原则,采取地毯式的调查 *** ,逐村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区调查90%的村屯(居民点),一般调查区调查60%~70%的村屯(居民点)。

3.2 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

广西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每年约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200~500起,高发年达上千起。调查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由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1991~2000年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有关部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差,一般群众对地质灾害知之甚少,发生了地质灾害并不知道向哪里报告,因此,其间调查的数量没有现在多。近年来,广西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总站下属各分站成立有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应急分队,可随时出发,各分站分别负责相应的管辖区域(广西共23.6万km2,每个分站负责2万~4万km2,约为1~3个地市的范围),在各分站管辖区域内有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发生时,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查,为地方 *** 排忧解难。近年来,我站每年到实地调查突发性地质灾害100多起(表1)。

表1 1991以来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统计表

3.3 其他地质灾害调查

20世纪末开展了全区范围的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作为主要调查内容之一。在该项目工作中对全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灾种进行一定精度的调查,全区共调查了地质灾害点3000多处。在后来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中,对这些点中的大部分又进行了重新调查。

4 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是近年来才进行的一项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广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4.1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截至2003年底为止,我区已完成了28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建立了28个县(市)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已有833个。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管理采取以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主,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技术协助,互相配合的管理模式。县(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群测群防的日常管理,负责监测人员的落实、监测点建设与维护、负责落实监测点避险防灾预案的有关措施。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群测群防工作的技术部分,制定具体的监测要求,负责质量把关;负责有关地质灾害材料的编写,协同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进行技术质量检查,协助制定监测点的避险防灾预案。

4.2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控巡查

广西有几千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已从中选取98个危险性大、潜在灾情严重的点作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予以重点监控,这98个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每个点受地质灾害险情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和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加强对这些隐患点的监控,监控的方式 *** 包括巡查、定期检查、电话联系等,对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变形情况。

4.3 汛期地质灾害工作

根据广西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崩塌、滑坡、泥石流都发生在雨季,降雨是其主要诱发因素,特别是强降雨时段内极容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每年进入汛期,区国土资源厅、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及我站组成联合工作组,进行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及监督,对各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巡查及技术指导,核查各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变形发展情况、稳定性变化情况,检查落实防灾、避灾预案及防治措施,指导编写各市县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每年巡查约50个县(市、区)。

5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

5.1 地质灾害调查存在问题及对策

(1)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工作还比较滞后。广西山地面积占的比例较大,人口密度较大,人类工程活动较为频繁,是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相当部分农村居民点、交通要道、甚至城镇居民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虽然20世纪末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地质灾害为主要调查内容的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但由于受工作精度、工作目的等条件的限制,尚有不少威胁到居民点的地质灾害还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自1999年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以来,至2003年底共完成了28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面积完成了8.07万km2,占全区面积的34%,加上今年正在进行的10个县(市)的调查与区划工作,所调查的县(市)还没到全区80多个县(市)的一半,调查面积也还没到全区面积的一半。因此,需要继续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查清各县(市)地质灾害的家底,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为各县(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我区有14个市(地级),目前只有8个市建有地质环境监测站,并成立有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应急分队。由于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并且突发性地质灾害又往往发生于边远山区,有的调查应急分队要负责2~3个市,人员少、且缺乏相应的设备,导致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有时候滞后,影响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及时调查与应急处理,有时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后,应进一步完善与健全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管理机制,搞好队伍建设,投入资金解决设备问题,保证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应急分队能随时出发,以便能尽快地了解突发性地质灾害情况,提出防治建议,为各级 *** 部门抢险救灾及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3)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信息反馈不够及时。由于地质灾害常发生于边远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后要通过多层报灾,往往要等到地质灾害发生多日后总站才获得信息。因此,应加强通讯设备的配备,进一步细化与落实地质灾害的上报制度,保证能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发生信息,以便及时进行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

5.2 地质灾害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

(1)广西地质灾害监测目前还没有系统的规划,工作还刚刚起步,还没有走向正轨。应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编制全区的监测规划,开展专业监测工作,增加投入,一些重大的隐患点利用仪器进行监测。

(2)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认识与重视还不够;观念还比较落后,工作抓得不紧,有的认为可有可无,没将其摆在议事日程。应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群测群防工作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实践“ *** ”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之一,是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与人员落实、经费筹措、监测工作的日常行政管理、监测资料汇总等工作还做得不够,常有脱节现象。为了保证群测群防工作的有效持续进行,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健全组织、落实人员:已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工作的县(市)、乡(镇)地方 *** 要负责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结构予以进一步的落实,包括县、乡、村三级的组织机构。已建立的县一级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指挥中心,乡镇一级的指挥分中心或监测组等组织要进一步健全,人员要相对稳定,工作调动后要及时调整补充,群测群防指挥中心、指挥分中心或监测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相关工作。各监测点的监测员要相对固定,特殊情况变动后要及时补充落实,并保证其经过适当的监测培训,保证监测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②分工协作,落实责任制,保证 *** 正常运转:县(市)、乡(镇)地方 *** 要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有关责任制进行落实,制定相应的制度,各监测点均要制订临灾避让措施及防灾预案,县、乡、村三级均要建立灾情汇报及速报制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要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保证县、乡、村三级 *** 的正常运转,各监测点监测员要制定责任制度,县乡国土部门要对群测群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纠正错漏或弥补不足之处。③安排资金,保证群测群防工作需要:地方各级人民 *** 要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资金列入年度计划和预算,每年需安排一定的资金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为保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经费的需要,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对群测群防的积极性,鼓励社会捐助,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赞助。

6 结束语

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是努力实践“ *** ”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不仅仅只满足于现状取得的成果,还应对调查与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找出问题的症结,采取有效措施。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才能达到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的目的,从而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6·”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大坡街滑坡

1 引言

2014年6月19日凌晨2时30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大坡街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中心地理位置:东经109°31′16″、北纬25°09′07″。滑坡共有2处,分别位于大坡街西侧山体人工切坡的顶部和大坡街东侧下方的河岸,其中一处滑坡宽120m、斜长7.5m、厚6m,体积5400m3,主滑方向123°;另外一处滑坡宽70m、斜长25m、平均厚2m,体积3500m3,主滑方向95°。两处滑坡共造成大坡街8幢2~4层的楼房受损,1间摩托车修理店滑入河中,直接经济损失约30万;由于撤离及时,避免了39户173名群众的伤亡。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其灾情属小型。

2 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2.1 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滑坡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所在的山丘峰顶标高256m,相对高差76m,山体自然边坡坡度25°~45°,植被生长茂盛,覆盖率大于90%。山丘的中下部为大坡乡街道,地面标高为180m,街道两侧楼房的建设在西侧形成高24~36m、坡度56°的人工边坡;东侧弃土堆填形成高22m、坡度50°左右的人工边坡。坡脚处为大坡河,河床标高158m,河岸边坡高15~22m,岸坡平均坡度在45°左右,河水自东向西流动。

(2)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滑坡所在区域上覆第四系坡残积碎石土,厚度3~5m,碎石含量约40%~50%,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土体易沿着残积层与基岩接触面产生滑坡、崩塌。下伏寒武系清溪组(

)黄褐色泥岩、泥质砂岩,抗水性弱,易风化,力学强度低,新鲜岩石干抗压强度26.6~192MPa,软化系数0.25~0.94。

(3)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资料,滑坡位于大坡-雅瑶向斜的核部,该向斜岩层倾角变化大,由寒武系地层组成,轴向NE,长38km、宽18km。区域岩层产状为140°∠68°。

(4)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碎屑岩裂隙水,赋存在砂岩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并于溪沟底部、沟侧等地排泄出地表形成沟尾泉等。枯季泉流量0.3L/s,地下水径流模数一般6~6L/s.km2,水量丰富。

2.2 地质灾害特征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大坡街滑坡包括两处滑坡,分别位于大坡街后山上方的坡顶和下方的河岸,其中:

H1滑坡:位于人工切坡顶部,边坡高24~36m,坡度56°,边坡上部4~5m为坡残积碎石土,下部为强风化泥岩、泥质砂岩,滑坡宽120m、斜长7.5m、厚6m,体积5400m3,主滑方向123°,滑体以坡残积土为主,滑面为土岩接触面。滑坡后缘沿山脊线产生近南北向的弧形裂缝,裂缝宽0.1~0.8m,下错1m;前缘多次产生小规模的崩滑,已有近800m3土石从坡顶崩滑而下,冲击坡脚的房屋,共造成大坡街8幢2~4层的楼房受损,滑体已堆积至部分房屋的三楼。

H2滑坡:位于大坡街下方的河岸,滑坡宽70m、斜长25m、平均厚2m,体积3500m3,主滑方向95°。滑体前缘受河水冲刷,大部分滑体已滑入河中,少量滑体堆积在坡面上。滑坡造成坡顶处的1间摩托车修理店滑入河中。

2.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根据野外调查,滑坡的发生以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次之,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

H1滑坡:滑坡所在的山体边坡上部为厚4~5m的坡积土,下覆基岩为泥岩;1997年大坡街建设切坡建房形成高24~36m、坡度56°的人工边坡,改变了边坡的自然状态,削坡切穿了土岩接触面,形成高陡的临空面,给滑坡、崩塌的形成创造了空间条件。2014年6月18日突降暴雨,在约3小时左右降雨近200mm,雨水下渗,造成土体快速饱和,土体强度降低,自重加大,此外由于泥岩的隔水作用,雨水下渗至强风化泥岩后沿土岩接触面渗流,使土岩接触面的摩擦力下降产生滑动。

H2滑坡:大坡街建设过程中切坡开挖的弃土就近往河岸堆填,形成高22m、坡度50°左右的人工边坡,易沿原地形坡面滑动产生滑坡、崩塌;加上该处为大坡河的拐弯处,河流冲刷较为强烈。2014年6月18日突降暴雨,造成河水位暴涨,洪水强烈冲刷河岸,淘蚀坡脚,引发河岸边坡下滑产生滑坡。

3 地质灾害巡查监测

根据气象预警信息,2014年6月17日开始,受热带高压和低空切变线等因素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地区将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局部大雨或暴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与自治区气象局、水文局利用各种预警预报信息平台及时向全区各市、县发布了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预报,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就是这次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区域之一。根据国土资源等部门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党委、 *** 按预定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及时启动地质防治工作,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紧急部署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和抗洪救灾等各项防范应对工作,要求各相关责任人、监测人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加强雨情、江河水情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隐患点的值守和巡查、监测等工作,全力扎实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受强降雨影响,到6月18日16时前的48小时内,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累计雨量已达到195毫米,至6月19日凌晨2时30分,在大坡街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一居民,听到屋后墙被砸的声音,当即起来察看,发现后墙是受到后山坡上的一小块泥土崩塌所砸,意识到可能是后山坡滑坡的前兆,因此,立刻告知受滑坡影响的邻居,并报告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巡查监测组加强监测,至6月19日早晨6时,山坡上滑坡体的后缘裂缝加宽、前缘泥土加速滑落,是滑坡加速滑动现象,巡查监测组立即报大坡乡党委和 *** 负责人,乡党委和 *** 立即启动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按预案组织大坡乡 *** 工作人员和派出所全体干警进到现场开展应急处置。6月19日上午10时,山体发生滑动,根据柳州市主要领导指示精神,融安县委、县 *** 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灾害现场,会同大坡乡党委、 *** 等主要负责人组成前线指挥部靠前指挥,全力以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紧急、有序地组织受灾居民撤离,并妥善做好安置工作。由于预警及时、监测到位、决策果断、措施有力,融安县大坡乡成功避免了39户173名群众的伤亡发生,而且受灾群众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

4 地质灾害避险安置

本次大坡街“6.19”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提前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

2014年入汛以来,自治区召开防汛抗旱电视电话工作会议,全面加强防汛防灾应对工作。5月18日,在南宁市举办了自治区防汛抢险演练,增强各级处置汛期突发事件能力。5月28日,自治区 *** 应急办、国土资源厅与钦州市人民 *** 在浦北县联合举2014年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救灾演练,并组织各市县观看电视直播,用创新方式切实提高各地防汛防灾应对水平,汛期前及时强化我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知识。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在此次大坡乡发生“6·19”滑坡地质灾害前,据融安县降雨天气过程,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向市、县发布了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信息。融安县 *** 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组织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加强应急协调联络,做好雨情实时监测和预报工作,根据雨情实时监测资料和预报资料进行地质灾害短期预测,并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预报;同时要求大坡乡 *** 加强值守应急,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巡查与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告。6月18日融安县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融安县通过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多次发布气象预报信息和实时雨量信息,其中于6月18日7时26分发布大坡乡2小时雨量达62mm,18日16时雨量超过195mm,大坡乡党委、 *** 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加强巡查监测,并告知全乡群众做好防范应对工作。6月19日凌晨,受灾群众发现地质灾害预兆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技术人员到现场巡查后山开裂变形,通过加强监测,出现险情后迅速将险情报告大坡乡党委、 *** ,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为成功避险争取了宝贵的撤离时间。

(3)组建前线指挥部统一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灾害发生后,大坡乡党委、 *** 及时启动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组织干部职工拿着高音喇叭,挨家挨户通知受威胁群众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融安县主要领导也在之一时间赶赴现场,按照预案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其他县领导任副指挥长,设立监测组、安保组、抢险组、安置组、后勤保障组5个应急救援小组,各组组长由l名县领导担任,组员由相关科局领导组成,各应急小组按工作职责立即开展救灾抢险工作。监测组负责调查、核实险情,组织监测、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划定危险区域,在滑坡体裂缝处设立4个监测桩,对滑坡体变化情况实行全天24小时监测预警;安保组负责对地质灾害发生地点的重要路段交通管制,维护交通秩序及现场治安秩序,在危险区域拉警戒线、设立警示标志,用木板封闭危险区域,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严禁人员进出;抢险组负责对受灾居民抢险救援和卫生救护,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距滑坡后缘裂缝上方3m处的山体上开挖排水沟,填埋夯实滑坡裂缝、用彩条布覆盖滑坡体等阻止地表水渗入裂缝、减少雨水和地面水的渗入,起到阻滑作用;安置组负责对受威胁群众及重要财产的转移及安置,采取投亲靠友、设立临时安置点等方式安置受灾群众;后勤保障组负责对灾区电力、通讯设施的抢修与恢复,救灾物资分发等一些后勤保障工作。各应急小组在指挥部统一统筹指挥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有序地组织开展救援工作,使受威胁的39户173名群众成功避险。

(4)认真抓好灾后处置工作

灾后,融安县 *** 委托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出滑坡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就大坡乡“6·19”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进行了讨论,最后确定执行削坡清除滑坡隐患的方案,快速委托专业技术公司负责清理和工程监理工作。方案科学、合理,受委托公司专业技术强、信誉较好,灾后后续工作在短时间内有序、及时和扎实地推进,隐患也有望得到根本性消除。

5 经验与启示

(1)领导重视是前提

险情发生后,市、县两级 *** 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县领导靠前指挥,各单位迅速响应,在滑坡现场组织开展人员疏散、隐患排查、灾民安置等工作,确保了滑坡危险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融安县领导干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力支持。每年县 *** 都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题会议;下发文件明确防范重点,每年汛期县领导均率队到各重点隐患点进行检查督促,明确落实防范责任和防治措施。

(2)宣传培训是基础

融安县着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每年安排近7万元用于地灾宣传培训经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媒体媒介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并利用“地球日”、“土地日”、“三月三”等节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每年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明白卡1200余份,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灾害点和公路沿线设立警示标志260个,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真正做到入“点”人户。

每年汛期前融安县 *** 组织国土资源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2个乡镇干部、村干部、中小学校长、监测员等相关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结合该县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干部群众传授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使他们掌握地质灾害的分类和各类地质灾害特点特征、前兆识别,学会运用简单工具进行监测,以及掌握正确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措施等,做到“四应知”和“四应会”。该县 *** 每年还组织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深入全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让群众真正能掌握和运用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不断提高地质灾害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

(3)群测群防是根本

融安县 *** 历来重视群测群防工作,一直将其作为监测险情的一项重要手段。每年柳州市 *** 与各县 *** 、县 *** 与乡镇 *** 、乡镇 *** 与村委及监测员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融安县 *** 每年投入经费20多万元建立和维持全县群测群防体系的运转,目前共落实307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实行分片管理,覆盖该县12个乡镇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确保每年汛期时的排查、巡查、核查工作有效开展。遇到灾险情时,能够及时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地质灾害预警及时是关键

及时、准确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在这次成功避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收到自治区、市两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后,融安县安排专人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收集整理工作,遇到极端恶劣气象条件,及时通过短信平台把预警信息发送到全县防灾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提醒做好地质灾害巡查和防范工作。2014年,先后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21000余条。同时,自治区气象部门在融安县12个乡镇安装了14台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实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在融安县雅瑶乡福田村大邦屯、东起乡良北村二窝屯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地质灾害自动监测仪4台,通过科学方式进行实时有效监测,做到了让广大群众对气象预警信息早了解、早准备,对地质灾害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更大限度地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更低程度。

(5)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是保障

融安县根据各乡镇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融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融安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及对应修改完善乡镇、村屯和隐患点的防灾预案,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巡查、值班、速报等各项制度,有效保证在发现险情后,县委、县 *** 能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依照应急预案有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到“手中有预案,心中不慌乱”。

(6)科学处置地质灾害是重点

在强降雨过程中,融安县委、县 *** 要求各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巡查与监测;根据雨情实时监测资料和预报资料进行地质灾害短期实时预警预报;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决策果断,科学处置,抢险组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距滑坡后缘裂缝上方3m处的山体上开挖排水沟,填埋弃实滑坡裂缝、用彩条布覆盖滑坡体等阻止地表水渗入裂缝、减少雨水和地面水的渗入,起到阻滑作用;在滑坡体裂缝处设立4个监测桩,对滑坡体变化情况实行全天24小时监测预警;在危险区域拉警戒线、设立警示标志,维护交通秩序及现场治安秩序,用木板封闭危险区域,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严禁人员进出;采取投亲靠友、设立临时安置点等方式安置受灾群众;定时通报灾害处置情况及灾后加快重建进度,主动沟通灾民,稳定灾民思想情绪等都是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7)沟通创新是亮点

融安县还合理利用现代 *** 媒体,利用手机微信建立了“乡土融安”微信群,汇集了县、乡镇两级 *** 领导干部和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不但加强了平时业务沟通联系,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共享,创新了信息沟通方式,而且在处置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中能更好地发挥时效性,更便于现场指挥部及时、科学、有效地采取有力的、更完善的处置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

由于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常常涉及矿区群众的移民搬迁等,与矿区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这里介绍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内容,以便进一步与和谐矿区建设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内涵

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政策

当前,我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法律文件依据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2003年国务院出台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我国之一部专门针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性法规。该条例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主要法律制度,提出了防灾措施,确立了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该条例主要确立了如下三项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 *** 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三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管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了以下五项主要的法律制度:一是地质灾害调查制度。确立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二是地质灾害预报制度。确立了发布机构和预报内容。三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四是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五是与建设工程配套实施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三同时"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还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了各级人民 *** 必须采取的五项防灾措施:一是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 *** 和预警信息系统;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要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公布实施;三是县级以上人民 *** 要制定和公布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四是县级以上人民 *** 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本级人民 *** 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五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全面系统地指导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对于构建地质灾害新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决定》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属地管理的原则; *** 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综合防治地质灾害的原则;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的原则。拓展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原则,丰富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路。

《决定》还提出了“各地区要探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关心、支持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 *** 要给予表扬奖励。”《决定》最后一节的内容,实际上指明了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努力的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又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地方人民 *** 和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2012年,国务院同意印发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并在第二十六条中第三节专门论述“加强山洪地质气象地震灾害防治”,并要求:“提高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加快建立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快实施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对滑坡、泥石流等重点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实施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示范,开展重要城市和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

(三)地质灾害防治的成效和相关措施

我国地质灾害形势虽然严峻,但已经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斐然。2006年以来,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200多起,临灾转移受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员20多万,防灾减灾效果明显。首先,我国地灾防治工作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法规规章体系初步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陆续颁布和出台,各省(区、市)和大部分易发区的市、县均发布实施了应急预案和防治规划,资质管理、信息报送和应急响应等均有章可循。其次,完成了202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三峡移民工程、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以及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地灾评估取得实效;建起1个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院、32个省级监测总站、233个市级监测分站和166个县级监测站,建起了一只10多万人的群测群防监测员队伍;已建成866个“十有县”,“万村培训行动”和“县、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了300多万人,基层“五到位”宣传活动培训了10万人;完成汶川、玉树地震次生灾害排查等多次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大幅增加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这些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地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的探索,出台一系列文件,尝试运用新思路、新 *** 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涌现出许多地质灾害防治典型经验。比如针对普遍存在的治理资金不足问题,各省探索使用不同 *** ,通过从财政、土地、余留矿产资源、金融、景观收益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以吸引社会资金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探索过程中,还形成了许多良好的治理模式,例如广西的“梧州模式”、安徽的“后湖模式”等治理模式都获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如此,形成了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五条线建设”和“十有县建设”以及乡镇国土资源所“五到位工作”等良好的思路和经验。通过探索治理,各省区获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并对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

(四)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建议

1.构建“治建统筹、项目拼接、灾利捆绑、公商并举、顺势而为、造福多方”的综合治理新机制,加快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进度

地质灾害隐患点往往聚集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市镇民宅等多种资源、多方面的保护需求和多向度的建设目标,各地应该根据本地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引导政策规定,挖掘各种资源的资本价值,整合各方面的需求,统筹各个部门的建设规划和经费,与其他建设开发项目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为其他事业提供地质环境安全的发展空间,也可以在进行建设开发过程中,顺势而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各地都应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本地特色、治建统筹、项目拼接、灾利捆绑、公商并举、治灾兴利、多方共赢、多目标统筹规划的地质灾害工程综合治理的新机制。

“治建统筹”,就是要将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与经济社会建设活动,如扶贫开发、下山脱贫、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文化旅游、市政工程建设、城市景观美化等予以统筹,以“建设式治灾模式”治理地质灾害。

“项目拼接”,就是要将地质灾害治理专项项目与其他部门的项目,如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山洪治理项目、公路铁路机场建设项目、环保工程项目、生态建设项目、保障安居工程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农村水改项目等,进行拼接,以“部门项目拼接模式”一并实施,既治理地质灾害,又可以在地质灾害区发展其他部门事业。

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或者游览休闲景观资源的,可以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要求与资源开发权益捆绑——即“灾利捆绑”,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附带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要求的土地使用权、采矿权、景观资源经营利用权,或者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余留矿产资源开发、游览休闲景观开发等其他项目进行捆绑,以“土地建造治灾模式”、“土地复垦整理治灾模式”、“房地产开发治灾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治灾模式”、“采矿治灾模式”、“旅游开发治灾模式”等方式进行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

“公商并举”就是发挥公共公益工程与商业治理模式各自的功能和优势,能够利用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治理的尽量以商业模式运作,否则以公共投入、公共工程、公益事业的方式进行。

2.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纳入 *** 规划,作为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建立“财政支持、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应搬尽搬、群众获益、择地发展”的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机制

避让搬迁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途径,各地应加倍重视,积极实施。凡经过调查评价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在技术上不可行、经济上不合理的,应制定方案,对隐患区及其影响范围的居民,尽快做到合理避让,应搬尽搬。各地应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作为重大公共工程、公益工程、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做好做实。各地要出台相关政策,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各级 *** 推动的区域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培育、生态移民、下山脱贫等社会经济重大举措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各地要积极建立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公益基金和社会捐助机制,并积极争取各种公益慈善机构对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的资金支持。各地还可以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与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部分收益反哺老百姓,真正使其搬得出、稳得住。

各地要制定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管理办法规范避让搬迁行动。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申报、审查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经费的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在进行生态移民、下山脱贫、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负责好避让搬迁项目的组织管理。对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房用地,各地可以从建设用地指标中切块,增列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建设用地专门计划指标,并简化用地项目审批程序,安排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建设用地,切实解决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落地难的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选择要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多的地区倾斜。在避让搬迁和补偿安置上,必须以 *** 为拆迁主体,做好民意征求工作,认真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实施的社会风险、资金风险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充分的论证。坚决防范查处假借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实施强拆强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结合土地整治和城乡增减挂钩试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项目,要确保项目操作符合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城乡增减挂钩制度的相关规定。

3.建立“府地联建、各方动员”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能力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市、县、乡、村、组及其学校、医院和小、微企业。由于人才、技术、队伍建设、资金和设备物资不足,我国各地的市、县、乡、村、组及其学校、医院和小、微企业往往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市、县 *** 应尽快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通过“府地联建”的方式建立应急中心——市、县 *** 与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的地勘单位、地矿工程勘察设计院等联系联合建立市、县级应急中心,市、县级 *** 提供工作场地、必要的设备和工作补助经费,联建的地勘单位应向市、县应急中心派驻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或者汛期驻市、驻县,负责应急中心的技术工作和培训。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村、组及其学校、医院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动员起来,成立各自的应急队伍,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储备应急物资,建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在县级应急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应急演练。市、县 *** 应急指挥机构及编制的应急预案要主动将当地驻军、武警、消防支队、民兵等纳入应急救援体系,明确当地驻军、武警、消防支队、民兵的应急救援任务、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标准和应急演练要求,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府地联建、各方动员”的方式建立应急指挥有力、应急技术支撑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强、应急物质设备充足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能力。

4.建立“技术援助、服务外包、 *** 监测、补助奖励”的农村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能力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强化的关键是解决好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费短缺的问题。各级 *** 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援助制度、地质灾害防治服务外包制度,积极建立财政支持的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援助补助专项基金,鼓励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建房、修路、工程建设等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等开展技术援助。各省都要制定措施,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援助社会责任及其责任地域、工作任务等。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应该完成一定量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没有完成技术援助任务的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得承担各级财政投入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各级 *** 也可以将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工作外包给相关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制度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各地要积极建立农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汛期 *** 监测员队伍,出台农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经费补助和奖励办法,对群测群防员每年给予一千元以上的补贴、通讯费,免费配备手机、监测设备、保障器材等,提高汛期地质灾害监测实效。各地还应该在汛期结束后,对监测员的监测情况进行评优,设立奖项,对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

5.构建“财政投入引领,经济政策激励,商业融资支持”的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机制,增强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保障

地方 *** 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协调,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各地可以从土地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和可持续发展费等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财政专项。利用废弃矿山余量资源吸引企业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要免除资源税。各地还应积极争取国际和国内商业贷款,探索通过 *** ,BOT等商业融资模式解决资金问题。

6.尽快建立“地质灾害保险制度和地质灾害救助公益基金制度”为核心的社会补偿救助机制,完善地质灾害灾后社会救助体系

各地应尽快研究建立以地质灾害保险制度和地质灾害救助公益基金制度为核心的地质灾害社会救助机制。地质灾害保险具有分担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经济补偿、实施社会救助、科学评估损失的作用。各地要出台地质灾害保险机制建设鼓励政策,建立财政支持的地质灾害保险基金,鼓励引导保险机构设立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险种,增强全社会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意识、能力和地质灾害救助能力。地质灾害保险既可以设计为独立险种,也可以将地质灾害保险与农房保险、农业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险种开发。地质灾害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是要建立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防治强制责任保险和以房屋、耕地、园地、人身为保险标的的地质灾害伤害损害保险。各地要积极研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公益基金,为社会各界的地质灾害防治公益慈善捐助提供平台,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社会捐助救助服务能力。

7.建立“ *** 领导负责、部门共同负责、分工分片包干”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责任体系,明确相关机构人员的防治领导责任

各地要出台 *** 文件,明确 *** 及其各个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共同责任机制的构建。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分工分片包干”责任制度、项目管理责任制度和年度责任考核制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认定办法,建立地质灾害专家论证制度。实施重大地质灾害点挂牌督办制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之一章 总则之一条 为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地质环境变化,给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事件,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矿坑突水、海水入侵等。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历史上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规律等情况划出的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出现地质灾害征兆,并存在继续发展的趋势,预计近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地震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和矿山作业、建设、水利、电力、交通等专业工程建设、维护中发生的小型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不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第五条 各级人民 *** 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六条 县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和制止、举报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行为的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阻挠、妨碍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

禁止侵占、损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其设施、设备、用地。第二章 地质灾害预防第八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全民防灾、抗灾、减灾意识,使公民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救护办法。第九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编制地质环境保护、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计划,经同级计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报本级人民 *** 批准实施,并报上一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条 兴建大中型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必须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论证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可行性报告时,应当征求同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兴建建设项目,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同时做出防止发生地质灾害的方案。第十一条 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的范围,由自治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征求气象、水文、地震等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划定方案,报自治区人民 *** 批准后公布。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从事生产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诱发地质灾害。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从事采矿、削坡、炸石、破坏植被、抽取地下水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必须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二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地质环境的监测,并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合理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 *** 。其他有关部门和地震前兆观测网点应当协助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单位,应当确定专人负责对危及本单位安全的地质灾害动态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资料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无偿报送当地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第十三条 区域性地质灾害趋势预报,由自治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地震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自治区人民 *** 批准后,由自治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由县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在地质灾害可能危及的区域内发布。

除前款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或者扩散区域性地质灾害趋势预报和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第十四条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 *** 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人民 *** 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立即派人赶赴现场,采取紧急防范措施。第三章 地质灾害治理第十五条 发生地质灾害后,当地人民 *** 和有关部门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做好善后工作,并向上级人民 *** 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当地人民 *** 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察看现场,研究确定治理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材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多雨,雨量充沛,受台风影响,汛期多出现暴雨、大暴雨或连续数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广西每年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大部分与降雨有关,特别是与暴雨、大暴雨或连续数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续强降雨有关。每年汛期都是广西地质灾害多发时期,在降雨特别是强降雨的影响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群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旦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地方 *** 有关部门必须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灾后处置等一系列应急工作。由于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分析、发生发展趋势、分布特点、稳定性评价等,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必须有地质灾害专业队伍予以协助调查及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为地方 *** 提供防灾减灾依据。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作为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主要技术工作支撑单位。该站成立于1981年,2000年机构改革后属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直属由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2008年以前总站经自治区编委批准设立的市级分站有6个,1个镇级站。2008年,自治区编委批准了梧州、百色、贵港、来宾、贺州、崇左等市设立市级地质环境监测站。目前,除防城港和钦州两市外(北部湾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北海、防城港、钦州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全区各设区市全部设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为理顺管理关系,2011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又在防城港、钦州两市分别增设地质环境监测站。近3年来,自治区财政加大了总站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设备购置费用力度,购置了V8多功能电法仪、地质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设备。近年来,总站在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每年调查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均超过200起。一旦发生突发地质灾害,在接到信息后能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为 *** 部门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提供技术上指导。2010年,自治区玉林、梧州、来宾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及2011年5月9日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采石场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总站反应迅速、技术过硬受到了当地 *** 和群众的好评。

为确保在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处置;及时组织现场应急调查工作,编写应急调查报告并及时上报。当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各应急分队本着为民服务、为 *** 排忧解难的宗旨,立即行动,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跋山涉水,及时赶赴地质灾害现场,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成因与发展趋势,提出防治措施建议,积极配合和协助当地 *** 组织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及时将处于危险区的人员撤离,避免受灾群众再次受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充分体现了总站作为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技术支持的职责,也体现了各应急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

具体典型事例如下:

1.2010年“6·2”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及“6·15”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工作

2010年6月2日,广西容县六王镇、岑溪市南渡镇及马路镇一带,6月15日苍梧县沙头镇一带在强降雨影响下,发生点多面广的群发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数千起,山坡上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图1和图2)。这两次群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共造成59人死亡,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其中有一个灾害点造成的人员死亡达到11人。这两次地质灾害事件,给受灾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当时,许多媒体都不同程度地报道了这两事件,社会影响极大。

图1 广西岑溪市马路镇社冲组地质灾害现场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得到消息后,立即出动,在赶往灾点的路上,由于坡面泥石流把道路已全部堵塞,艰难地步行了近5小时才到地质灾害点现场,已近傍晚,总站应急人员顾不上休息与吃饭,立即投入调查工作,连夜奋战,爬上还存在相当危险的山坡进行察看、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图3和图4),查明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布范围及地点,及时发现了一些新的隐患点,确定了地质灾害的稳定性,稳定了灾民的情绪,排除了灾民对安置点是否还会发生同样地质灾害事件的担心,当晚和当地的灾民共寝农舍。通过总站技术人员的调查确定,及时地为当地的灾民提供了安全的临时安置场所,指导寻找失踪者的救灾工作,为当地的抢险救灾及时提供技术指导,为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服务,为当地 *** 排忧解难,稳定灾民情绪,使抢险救灾及灾后处置能及时有序地开展,地方 *** 对总站应急队员的工作十分满意,予以充分肯定。

图2 广西苍梧县沙头镇杉木坪组地质灾害现场

图3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右一)、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黄惠民站长(左一)现场察看灾情、汇报

图4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应急人员赶往地质灾害现场

2.2011年全州“5·9”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工作

2011年5月9日13时~13时30分,广西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委广坑漕山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造成22人失踪(在后来的救援中全部找到,均已死亡)。灾害发生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肖建刚厅长在北京电话指示张文军副厅长立即带领导专家赶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4点35分接到地质灾害发生信息后,迅速启动地质灾害调查应急预案,受厅指派,黄惠民站长率地质专家紧急出动,当天下午16时赶到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图5和图6)。总站应急人员一到地质灾害现场,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调查工作,爬上高陡的还存在滑坡崩塌隐患的山坡进行察看、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岩石裂隙特别发育,地形坡度陡峭,加上强降雨的作用而引发滑坡发生,而且是一处高位的滑坡,下滑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查明了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及存在的隐患,确定了地质灾害的稳定性,提出了监测监控措施及要点。指导寻找失踪者工作,为当地的抢险救灾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总站应急技术人员与当地抢险救灾指挥部历时9天,日夜奋战在救灾现场,为抢险救灾提供地质灾害专业技术服务,由于技术服务到位,整个救援过程没有发生二次灾害(图7和图8)。特别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的调查结果,为地方 *** 在此次事件的责任划定与认可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为抢险救灾及安置工作提供了依据,稳定了受灾居民的情绪,为 *** 排忧解难,使抢险救灾工作及灾后处置工作有序进行,最终使此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完满结束。地方 *** 对总站的技术支持及应急工作十分满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及评价。

图5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桂林市副市长黄俊华和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文军等领导现场指挥抢险救援

图6 2011年全州“5·9”滑坡抢险救援现场

图7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灾害专家接受媒体现场采访

图8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应急人员在滑坡现场调查

二、发挥专业优势,大石山区找水打井立新功

1.应急抗旱找水打井

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广西降雨量严重偏少,高温少雨与大石山区岩溶地表干旱缺水的客观条件叠加,出现了百年一遇特大干旱,其中以桂西旱情最为严重。截至2010年3月11日,广西全区有12个市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784.45万亩,其中轻旱464.43万亩,重旱294.50万亩,干枯25.52万亩,旱地缺水406.94万亩。因旱导致176.46万人、87.0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河池市60.18万人、百色市86.29万人;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为18.77万人,其中河池市12.97万人,百色市也达到5.8万人。饮水困难人口以每周20万的速度递增。3月17日下午,广西启动旱灾预警应急预案二级应急响应。

灾情牵动了广西国土资源系统职工的心,旱灾就是命令!3月18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紧急部署有关抗旱工作,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下属的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第四地质队、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广西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广西272地质队、广西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8支专业队伍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人民 ***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也派出队伍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

到2010年5月31日,历时70余天,累计完成严重干旱地区873个缺水村屯水文地质调查、完成290个缺水村屯物探找水,投入234台钻机,累计施工钻孔255个,钻探进尺21351.3米,成井167口,挖大口井24口,抽取溶洞水5处,总涌水量66212.7米3/日,可解决1324254人或2204893头牲畜饮用水问题(图9至图15)。

图9 村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爱心水

图10 再也不用担心没水喝啦

图11 村民取水的场面

图12 锦旗表心意

图13 都安县隆福乡渔洞村渔洞屯打井出水后排队等候取水的渔洞小学师生

图14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看望钻井队干部职工

2.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

图15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肖建刚在南丹县旱区为村民送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胡 *** 总书记、 *** 总理关于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标本兼治抓好广西的抗旱救灾工作,加快大石山区水源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生产用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根据《 ***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关于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的决定》中“要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发动专业找水队伍,在大石山区开展大规模的水文地质勘探,积极寻找新水源”的要求,制定了《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找水打井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广西大石山区30个县(市、区)的水文地质调查,掌握了地下水赋存规律和开发利用条件,编制了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实施找水打井521口,堵截地下河成库1处,改善广西30个大石山区县(市、区)干旱地区25万以上群众的饮水条件。

截至2011年12月6日,项目完成了30个县(市、区)1:100000水文地质调查,面积89206.1平方千米;编制完成了大石山区30个县(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完成756个缺水村屯1:1万水文地质调查和707个缺水村屯的物探工作,施工钻孔817眼,钻探总进尺84381.28米,成井515口,出水量每昼夜151067吨,可供300余万人饮用,地面配套供水工程完成后可解决当地515个缺水村屯32.4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或缺水困难问题。

百色市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工作方案

百色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013年9月23日)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了防范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的滑坡地质灾害,检验百色市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确保学校师生及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人民 *** 决定于2013年9月26日在百色市城区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举行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特编制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全民对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工作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提高 *** 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高效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工作,使人民群众在可能遇到地质灾害时听从指挥,及时撤离,避免出现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现象,并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任务目标

(1)演练准备目标:在9月26日前制定好演练筹备工作方案、演练实施方案、演练脚本、演练工作指南以及演练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好参演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演练实战前期准备工作等各项准备工作,为9月26日演练奠定基础。

(2)接待目标:按自治区级会议标准安排,搞好接待工作,确保做到热情、周到、细致。

(3)后勤保障目标:电力公司要在9月26日前,接引三相动力电到演练主会场,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要准备好会议桌、椅等,机关事务局要准备好交通车辆等物资,民政部门要准备好救援临时安置帐篷,卫生部门要做好应急医疗救济帐篷物资准备。

(4)安保目标:公安部门要做好演练现场的安保工作,确保观摩团和演练单位人员和学校师生及周边群众的安全。

(5)交通疏导目标:市交警大队要做好交通管制和疏导工作,确保从城东大道前龙巷至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大门口及演练现场的交通畅通。

(6)现场布置目标:市国土局(含右江区国土局)、市教育局、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要协助南宁市卓华安防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按演练布置图做好现场布置工作,确保现场秩序顺畅。

(7)场地准备目标:市交警大队、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要在现场设置参演气象监测车、消防车、通信信号车、救援车、领导车和观摩团车及参演单位、周边群众车辆的停放场所,确保停放有序。

三、时间安排

1.2013年9月23日

(1)市应急办落实参加演练单位、人员名单、联系电话及参演车辆。

(2)筹备领导小组成员现场采点,拟定工作方案。

(3)召开我市参演单位、参演人员动员布置工作会。

(4)指导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师生应急避险工作,落实学生演员。

2.2013年9月24日

(1)协助南宁市卓华安防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演练预拍工作。

(2)继续开展接警、出警预拍工作。

(3)完成演练场地接引工作。

3.2013年9月25日

(1)开展现场布置工作,联系好车辆;

(2)做好信号传输连接工作。

(3)做好报道接待工作;

(4)我市参演单位开始预演。

4.2013年9月26日

下午:开展演练

5.2013年9月27日

做好演练扫尾工作。

四、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筹备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成立应急排险演练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李建文 百色市人民 *** 副市长

常务副组长:王国爱 百色市人民 *** 副秘书长

副组长:刘忠雷 百色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黄永全 百色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黄克胜 右江区人民 *** 副区长,唐伟民 市人民 *** 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范旭日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文振华 市公安局副局长,沈文闻市教育局副局长,龙志强 市民政局副局长,廖志明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胡景文 市环境保护局纪检组长,周纲 市住建和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韦革宁 市气象局副局长,程旭平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廖新添 市水利局副局长,余显琳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根云 市卫生局纪检组长,覃蔚东 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黎辉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智君 百色海事局副局长,姚登树 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何悦 市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农毅忠 右江日报社副社长,黄建成 百色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平 中国电信百色分公司副总经理,潘宇华 中国移动百色分公司副总经理,祁江林 中国联通百色分公司副总经理,林长美 广西百色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陆燕春 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7个小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黄永全 市国土局副局长

副组长:黄克胜 右江区人民 *** 副区长,唐伟民 市应急办副主任,沈文闻 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员:市国土局2人、右江区国土局2人、商业学校3人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演练活动方案,报请指挥部审定;负责总的联络工作;负责演练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报告;掌握现场演练进程,做好综合协调联络工作。

2.现场救援组

组长:姚登树 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

副组长:黄元鲁 市医院副院长。

成员:消防支队(4人)、市医院(4人)。

工作职责:组织抢险人员做好受威胁房屋、被困人员的抢险工作。

3.调查核实组

组长:林长美 百色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

副组长:黄胜勇 右江区国土局副局长。

成员:百色地环站(6人)、右江区国土局(2人)。

工作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险情点的应急调查工作。

4.医疗卫生组

组长:张根云 市卫生局纪检组长。

副组长:黄元鲁 市医院副院长。

成员:市医院(4人)、消防支队(4人)。

工作职责:做好撤离受伤群众医疗救护工作。

5.治安保卫组

组长:文振华 市公安局副局长。

副组长:何悦 市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

成员:市公安局2人、市公安交警支队4人、商业学校2人。

工作职责:负责交通管制,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受灾害威胁师生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

6.后勤保障组

组长:骆伟麟 市国土局副调研员、右江区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组长:龙志强 市民政局副局长,马玉林 右江民族商校副校长。

成员:市民政局(2人)、市交通局1人、电力公司1人、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10人)。

工作职责:负责食宿安排(百色市鑫鑫大酒店)。负责抢险物资运输和道路畅通等保障措施,做好供电线路、通讯设施的抢修、确保供电通讯正常运行。做好受威胁师生转移和安置工作,市民政局负责提供4顶救灾帐篷。

7.新闻宣传组

组长:覃蔚东 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副组长:韦革宁 市气象局副局长,农毅忠 右江日报社副社长。

成员:市广播电影电视局1人,右江日报社1人,电视台1人。

工作职责:负责统一协调安排新闻媒体记者采访报道工作,协调好相关媒体舆论引导工作。

五、参演单位任务

市公安局右江分局:提供1辆警车和警察4名(含协警),随带交通警示牌与警戒用隔离带。

市消防支队:提供消防车2辆和消防官兵8名。

市医院:提供救护车2辆,医护人员8名,随带担架一个,盐水瓶等医疗救护器材。

市民政局:提供4顶帐篷。

电力公司:派供配电车1辆,工作人员2~3名。

右江区 *** :组织人武部预备役人员10名,负责安排好各小组人员到位,负责做好演练的有关前期准备工作,要求统一着装。

六、工作要求

(1)各工作组必须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细化工作职责,做到责任到岗到人。各工作组要加强联系,搞好对接,确保万无一失。

(2)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次演练,绝对服从安排,提前到岗到位。

(3)所有准备工作必须提前落实。

联系人:周文芳 陆瑞雪

百色市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脚本(准备部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百色市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脚本(正式演练部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关于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和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留言咨询
提交留言

您将免费获得

  • 全面诊断

    您将获得专家对您公司申请资质所需条件的全面诊断服务,我们不同于传统代办公司,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浅显的建议

  • 找出疏忽点

    我们在了解您公司的基本情况之后,将挖掘出您公司目前不利于资质申请的疏忽点,还将详细说明您在申请资质时应当改善的确切的事项。

  • 分析需求

    我们通过丰富的从业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确认好符合您实际经营情况的资质需求。

  • 定制方案与报价

    对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将结合您公司目前的情况,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一份资质代办方案及报价单。

获取方案

×
请设置您的cookie偏好
欢迎来到资质参谋
我们希望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网站的安全、高效运转及服务优化,有关我们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决绝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