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地灾资质培训北海的词条

2024-05-11 地质灾害资质 60
A⁺AA⁻

今天给各位分享地灾资质培训北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包含地灾资质培训北海的词条

目录一览:

什么是地质灾害资质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从事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这方面单位比较多,具体可以咨询当地国土部门。

地质灾害勘查资质办理需要哪些条件?

地质灾害勘查资质

很多工程在施工之前,都需要经过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也不例外,不过,企业要想承接这样的项目,就需要有 地灾资质 中的地质灾害勘查资质。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不过,说是这么说,一个资质,想要办理下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企业的实力不够,比如说人员不足,设备不足,或者操作方式不对,那都可能无法将地质灾害勘查资质成功办理下来,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质灾害勘查资质的相关知识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1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2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中申请施工资质的单位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健全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近五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三)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不超过百分之十。

审批机关受理资质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

对经过评审后拟批准的资质单位,审批机关应当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批准,并颁发资质证书;对公示有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其申请材料予以复核。

审批机关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批的乙级和丙级资质,应当在批准后的六十日内报自然资源部备案。

我国土地类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置对策,求各位大神速度回答,十万火急!!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概念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的法律界定是: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学术界界定主要有:①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的一种变异现象;②地质灾害是指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和生物发展的地质事件,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③地质灾害是指那些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现象);④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⑤地质灾害是因地质活动引起对人类生活、生产及环境的破坏或者损失的现象。

地质灾害的类型

①按致灾进度可分为突发性和缓变性两大类:

突发性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矿坑塌陷、黄土湿陷

缓变性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土污染

②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a、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b、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c、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d、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煤、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e、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塔变形、垃圾堆积等;

f、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g、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h、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砂坝、浅层气害等;

i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j、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k、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l、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流干(地下水位超储常下降)等。

3、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等级划分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情和危害程度按《条例》第四条划分;对有潜在危险性的地质灾害险情和威胁程度的分级参照《关于加强地质灾害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86号文件精神划分。

(依据:因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或者潜在危险、受威胁人数、潜在直接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与危害程度(威胁程度)分级标准

分级

灾情

险情

死亡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威胁人数(人)

潜在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小型

﹤3

﹤100

﹤100

﹤500

中型

3~10

100~500

100~500

500~1000

大型

10~30

500~1000

500~1000

5000~10000

特大型

﹥30

﹥1000

﹥1000

﹥10000

地质灾害的预防

(一)建立群测群防监测 ***

1.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和群测群防点。

县级行政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县级人民 *** 和市(地)级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由县级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乡级行政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乡级人民 *** 和县级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由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组织实施;行政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由村委会组织广大群众,针对本行政村的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工作。

2.乡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 职责

由乡镇人民 *** 分管领导和乡国土资源所所长,担任乡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 的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实施方案,编制本乡镇群测群防工作方案;经乡镇人民 *** 批准后,组织工作方案的实施。

(2)现场辅导监测人员选定监测点位、设置监测标志;根据隐患点具体情况,对监测内容、测量 *** 、观测周期、记录格式、数据整理和初步分析等提出基本要求,并监督上述工作要求的落实。

(3)对各隐患点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掌握每个隐患点的基本特征,跟踪每个点的监测工作动态,建立群测群防点档案。

(4)定期收集监测数据,对灾点动态进行月际变化的趋势分析,根据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指导监测人员及时调整监测工作。

(5)填写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并发卡到位。

(6)定期向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 报送监测数据或资料。

(7)向乡 *** 提出发布紧急疏散避灾命令的建议,协助 *** 开展疏散避灾工作。危急情况下可以直接组织群众避灾自救。

3.村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 职责

(1)按照乡(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2)根据隐患点具体情况,安排、管理各隐患点的监测人员;落实临时避灾场地和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准备预警器具;在上级群测群防管理机构指导下,填写防灾避险明白卡向受威胁村民发放。

(3)按要求做好隐患点的监测、记录和资料上报。对隐患点进行日或周际变化动态的趋势分析,根据变化动态情况,及时调整监测工作,并将调整情况报告上级 *** 管理机构。

(4)按照上级命令,及时组织群众疏散避难;经上级主管部门授权,在危机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组织群众避灾自救。

(二)地质灾害灾情明白卡的发放

根据已圈定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由 *** 部门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将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诱发因素、危害人员及财产、预警和撤离方式等内容填入卡内,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解释。向受地灾威胁的群众发放地灾避险明白卡,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有效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但要让明白卡真正明白起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需要把好三个关口。一要把好明白卡的填制关。明白卡中填写的信息是受灾群众获取防灾避灾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正确应对、处置险情,有效开展自救互救的“安全手册”。要填制出一张可行实用的明白卡,一方面要围绕正确“防”、有效“避”,正确理解明白卡设计内容的主要用意。另一方面要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户一策设计好避让措施,确保每户受灾群众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地撤离出危险区。例如,本户注意事项中,要填写禁止一些对灾害体有影响的人为活动,以及注意观察、及时上报一些异常变动情况等内容。二要把好明白卡的发放关。明白卡不能一发了之,必须让受地灾威胁的群众真正弄明白平常注意什么,遇险怎么办,从而用科学的 *** 减灾避灾。明白卡发放人员需要耐心细致地向受灾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重点要将明白卡中的预警信号、逃生路线等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受灾群众,让每户受灾群众都能处灾不慌、防灾有数、避灾有路。特别对农村偏远地区一些文化水平低或有留守儿童及智障人士等一些弱势家庭,更要想方设法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并给予特殊关照和保护。三要把好明白卡的核查关。在发送明白卡时,应进一步核查明白卡中的内容是否与该户实际情况相符,避让措施能否达到避险效果,以确保万无一失。譬如,填写的该户家庭成员情况是否准确,预警信号对该户是否适用,实地核查避灾路线的设计是否合理,一些帮扶人员是否落实到位等等,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大限度的保障。

(三)地质灾害巡查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 ***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与报告。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对已经掌握的地灾隐患点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巡查,同时要加大对可能发生地灾的地段进行排查。

(四)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中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迎接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拟选址位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此款规定是把部分审批类和备案类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前到预审阶段进行。第八条规定: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类建设项目与需核准的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应当在用地预审完成后,申请用地审批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矿产资源压覆情况证明等手续。

2.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对建设工程诱发或者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价,提出防治措施,编制评估报告的技术活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流程是:地质灾害评估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收集相关地质资料以及到现场进行调查(含简单勘察)→针对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确定评价范围→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确定灾害类型和评价要素→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进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编写并提交评估报告或者说明书。

3.为什么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80%以上的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各种工程活动造成和诱发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造成或者诱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剧增,危害加大,究起原因:一是工程选址时不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将居民点、重要工程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方。最典型的是三峡移民搬迁中湖北省巴东新县城的建设问题。由于新县城选址时未做地质灾害评估,在许多高楼建成之后才发现新县城建在了一个古滑坡群上,致使1995年新县城连续出现严重的滑坡灾害,损失惨重。二是不适当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如在工程建设中大量开挖破角、随意推土弃渣等。事实已经证明,这样在项目选址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在后续勘查、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或避让或预防或整治,才能收到事半公倍的减灾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公半,后患无穷。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发展,认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还会大幅度增加。只有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才能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更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通过近年来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实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规范约束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助于 *** 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科学决策,预防地质灾害,更大限度地降低建设工程风险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可见,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既有实践基础,又对规范、约束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减少认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时,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一)地质灾害应急类别: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

临灾应急: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

灾害应急:地质灾害发生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

(二)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分级分部门负责和依靠科学、因地制宜。具体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责由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

(三)怎样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减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

二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四)应急处置程序

1.当接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立即核实情况,并按速报制度的要求分两条线上报,一是报上一级人民 *** ,二是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

2.根据实际情况,适实启动应急预案。

3.应急响应,在 *** 领导下组织抢险救灾。

4.抢险救灾结束。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县人民 *** 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总结经验教训。

地质灾害防治包括:调查、规划、培训宣传、监测预警和应急、工程治理。地质灾害应急是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应急调查和应急管理。应急调查主要由地质专家、技术人员和地方国土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参加。应急调查的基本要求是:1.灾害发生的时间、位置、类型;2.人员伤亡和损失,影响程度;3.已采取的措施;4.灾害性质和成因;5.后续危害评估,提出建议和措施。应急管理主要是管地(避灾场地,恢复重建用地)、管天(同气象部门合作,做好降雨地灾预警)、管人、管项目。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办理流程?

地灾施工资质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主要工程技术骨干接受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

(二)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会计师和经济师;技术业务主管人或经理具有3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0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占单位职工人数的4%以上;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和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培训或有施工实践经验的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所占比例均在二分之一左右。技术人员中短期(一年内)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5%;

(四)具有与承担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质量检测、试验设备;

(五)单位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以上。

关凤峻司长在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1月26日)

同志们:

值此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地灾防治工作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灾防治工作的决定》,总结前阶段工作,动员部署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开展标准规范编制技术培训工作。

我部高度重视地灾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工作,2000年以来,在认真总结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先后组织编制出台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地灾防治工程监理规范》等行业规范。但是,总的看,地灾防治行业的标准规范与防治工作发展的需求相比严重滞后,一是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地灾防治标准规范体系;二是现行标准的类型和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地灾防治工程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内容还需要参考相关行业的技术要求;三是已有行业标准的实施效果有待提高,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因此,2011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抓紧修订地灾调查评价、危险性评估与风险区划、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规范标准,完善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危险性评估等技术要求和规程。要完成《决定》提出的任务,就要求我们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并统一组织我国地灾防治全行业的专业技术力量,抓紧开展编制工作。

2012年8月,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成立之后,我们将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委托给协会,作为协会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在地质环境司的指导下,协会秘书处在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在一年多时间里,会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制定工作方案,完成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工作,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在充分征求和听取广大会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和《地灾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修订组织实施方案》,提出三年内需要编制的10大类146项具体标准规范,明确了编制工作的10家牵头组织单位、77家主编单位和125家参编单位,确定了标准规范编制工作的任务分工和工作流程。编制工作得到了上海、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得到了各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你们以行业发展大局为重,不辞辛苦、勇于奉献,在此我代表汪民会长,代表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借此机会,我再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标准规范编制工作的重大意义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约27万处隐患点分布在重大工程区、400多个城镇和上万个村庄,直接威胁和影响人口约8000万,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灾防治工作,特别是2009年中央财政设立特大型地灾防治专项资金后,各级财政也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防治工程。2012年,全国地灾防治方面的资金投入超过200亿元。建立健全完善的地灾防治标准规范体系,对于促进防治管理工作,提高防治工程质量,合理使用防治资金,实现更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地灾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确立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制度。部层面也制定出台了相应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包括资质管理、调查评估、排查巡查、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应急调查等。这些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要落到实处,必须制定与其相配套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对相关要求标准进行明确和细化,便于各级防治管理部门工作时为依据和参照,确保各项防治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能落到实处。

(二)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是提高地灾防治工程质量的迫切需求。每年200多亿元的防治资金中,很大一部分用于防治工程。地灾防治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如何根据防治工程的技术特点和防灾减灾要求,加快制定完善有关技术要求、实施细则、规范、标准等,为工程治理和防治单位生产经营提供依据,使防治工程效益更大化,取得更好的防灾效果,更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灾造成的损失,是当前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工作。

(三)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共有近4000家地灾防治行业资质单位,10万多名专业人员从事防治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防治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业监管能力较弱,从业人员接受教育培训不足,未建立防治技术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部分防治工程前期立项论证地质依据不足,行业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我国地灾防治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防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使项目立项、工程措施安排、技术人员要求、经费测算等有充分的依据,推动行业行为更加规范、防治水平和工程治理进一步提高。

(四)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是提升地灾防灾减灾科技水平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的地灾防治科学研究和工程治理技术水平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完善的地灾标准规范体系,有利于防治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是保证防治工程质量、整体提升行业防治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开展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中,加强对地灾危险性评估和工程治理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理论研究,改进崩、滑、流等类型灾害工程治理技术,试验选用适宜的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应用一批先进工程治理设计软件,必将大大地提升地灾防灾减灾的科技水平。

二、编制工作中要突出标准规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一)强化标准规范的科学性。地灾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防治 *** 、防治措施、防治材料等的准确、合理和有效,是编制标准规范的之一要义。标准规范推行的防治技术 *** 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地质、结构、材料、生态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具备扎实的实践基础。标准规范选用的基本设备、材料、工法等,应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易得、经济、实用的要求。要合理把握工作进度,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制定推行一批行业最急需的标准规范,对于标准规范中出现疑难复杂问题,要进一步开展研讨和研究,对于不成熟的标准规范可以暂缓编制。

(二)提升标准规范的系统性。此次制修订对象共146项标准规范,包含综合管理、防治技术、定额造价等类别,涉及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信息系统等多个专业内容,涉及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内容广、环节多,十分复杂。要对编制原则、基本术语、章节篇幅、理论 *** 等要素作统一协调,避免矛盾、重复、交叉等问题。增强不同标准规范间、标准规范内部间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还要做好标准规范与有关法规制度、国标、行标等的衔接工作。由于我们不同类的标准规范都有不同的牵头组织单位,协会秘书处作为总的协调安排单位,一定要对此高度重视。

(三)确保标准规范的先进性。标准规范对新技术、新 *** 使用的引领功能,是推动行业防治技术进步的重要 *** 之一,也是确保标准规范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效的重要手段。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梳理、沟通交流、咨询论证等工作,把握行业技术最新动态和新技术新 *** ,积极邀请具有这些技术 *** 实践经验的优秀人员参加编制工作或提供技术咨询,确保标准规范的先进性。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等全国地灾防治重点地区,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防治资金,完成了大量的防治工程,防治管理工作相当到位,取得很好的防灾效果,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防治技术单位,要将这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都充分吸收到标准规范中。

三、强化组织协调,确保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标准规范编制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更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保障,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做好编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分工协作,全力以赴,确保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加强编制工作的领导。这项工作部里高度重视,是环境司这几年内需要抓的紧迫工作,因此委托给协会之后,环境司要继续密切关注,加强对整个编制工作的领导,随时掌握编制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密切跟踪了解编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协会秘书处要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时开展技术培训,督促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组织最终审查与验收,密切联系各牵头组织单位,全力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

(二)牵头组织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这次编制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各牵头组织单位非常关键。上海、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地调局监测院(应急中心、三峡中心)、水环中心,经研院作为牵头组织单位务必高度重视,一是这次会议后要迅速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将本单位负责的编制工作部署下去,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各单位的任务和职责;二是督促和指导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制定编制工作方案,通过组织会议研讨、技术培训、专家咨询等办法,及时协调解决编制单位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难题;三是在今后编制工作过程中,与协会秘书处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反馈编制情况,安排专人联系协会和主编单位;四是通过给予荣誉和奖励,在工作经费、工程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支持等多种 *** 和手段,充分调动各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的积极性,对推动工作不力,不够重视的,要建议协会秘书处及时更换。

(三)编制单位要全力以赴做好具体编制工作。各标准规范的主编和参编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高质量的初稿,是编制工作圆满完成的重要基础。各编制单位要认识到参加标准规范编制工作既是上级给予的光荣任务,也是提高本单位在行业中地位和知名度的绝佳机会,放眼长远,把编制工作作为本单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编制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既要认真总结本单位多年来的防治工程实践经验,也要汲取其他同行的好经验、好做法,更要以此为契机,对行业共同关心的一些关键问题开展深度研究,使本单位成为地灾防治行业中某方面的领头羊和权威。

(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协会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共有396名专家,加上协会的顾问,基本上囊括了当前我国地灾防治领域的优秀人才,有德高望重的院士教授,有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也有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是地灾防治工作的“思想库”、“智囊团”,在规范标准编制的全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参谋和咨询作用。起草时要依靠专家指导把关,碰到难点、疑点问题时要依靠专家研讨决择,最后还要依靠专家来审核验收标准规范的质量,某些标准规范甚至需要专家亲自上阵。

(五)建立编制修订长效机制。标准规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必须根据理论 *** 、技术手段、工程材料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进行修订、制订。因此,标准规范编制工作既是一场“歼灭战”,又是一场“持久战”。协会秘书处要以此次编制工作为契机,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全行业对地灾防治标准规范编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参与编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荣誉,对正式发布的编制成果,应给予主编和参编单位署名权,以此来进一步调动行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为今后的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奠定基础。最终推动形成 *** 部门引导、行业协会组织、防治需求驱动、行业力量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防治技术进步、人民群众关注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制修订长效机制。

根据会议的安排,接下来,田大佑同志要对《实施方案》作详细解释,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在会议讨论时提出修改意见,会后协会将把《实施方案》正式下发。各单位都要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时保质完成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会议还安排了各种灾害类型标准规范编制的专题技术培训,请大家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要静下心来、认真听讲,熟悉标准规范编制的程序,掌握编制规则、技术要求,在今后编制工作中贯彻落实。

同志们,地灾标准规范编制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这是对行业队伍的技术大练兵、大总结、大检验、大考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圆满完成编制任务,为进一步做好地灾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建设生态文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关于地灾资质培训北海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留言咨询
提交留言

您将免费获得

  • 全面诊断

    您将获得专家对您公司申请资质所需条件的全面诊断服务,我们不同于传统代办公司,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浅显的建议

  • 找出疏忽点

    我们在了解您公司的基本情况之后,将挖掘出您公司目前不利于资质申请的疏忽点,还将详细说明您在申请资质时应当改善的确切的事项。

  • 分析需求

    我们通过丰富的从业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确认好符合您实际经营情况的资质需求。

  • 定制方案与报价

    对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将结合您公司目前的情况,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一份资质代办方案及报价单。

获取方案

×
请设置您的cookie偏好
欢迎来到资质参谋
我们希望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网站的安全、高效运转及服务优化,有关我们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决绝Cookies